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七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9.2 法律保障生活 第 1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复备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二、互助释疑 (一)师友释疑(二)教师释疑 目标导学一:法律的特征 1.多媒体出示材料: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思考:(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提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提示: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不同: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教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具有这一特征。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 填写表格,归纳法律、道德和校纪校规的区别。 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法律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的强制力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约定俗成舆论、习惯、信念普遍适用校纪校规学校或有关部门制定教育行政力量学生团体提示:学生完成后出示下表。 教师总结:①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 提示: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安全、“霸王”条款等方面需要加强立法。 4.多媒体出示漫画:(1)酒后驾车会受到什么处罚?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让座的结果会怎样?提示:酒后驾车会受到法律处罚。在公交车上拒绝给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让座会受到道德谴责。核心 素养 教学 目标 政治认同: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道德修养: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明白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 法治观念: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健全人格: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 能力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教学 重点 法律的作用。教学 难点 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核心 素养 道德修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法治意识课型 新授课 有无课件 有 其它准备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一、导学自学 (一)新课导入:课堂活动:请尝试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教师过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法律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导入新课:法律保障生活 自主学习:完成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简单标注、勾画。(3分钟) 1.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点(联系)是什么?(P90) 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P91-P92) 3.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P92)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92-P94) 要求:1.大字精读,小字通读;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 3.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七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2)酒驾者不接受处罚行不行?没有让座的人是不是要接受法律处罚? 提示:酒驾者必须接受法律处罚。没有让座的人不需要接受法律处罚,因为他也购票了,有权利享有座位。 教师讲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所以酒驾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凭票乘车,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公民必须为他人让座。所以这不是法定义务,但尊老爱幼是社会普遍认同的美德,因此我们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为年老体弱或孕妇等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这是道德义务。 教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2“探究与分享”。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思考: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目标导学二:法律的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2-93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提示:我觉得应该进行法律处罚。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教师总结: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3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组织活动:学生按照学习小组,由组长分配角色:小云、小云的爸爸、小云的同学、老师、镇政府工作人员、律师等,在组内排练小品,自行编剧设计,先组内预演,再上台为全班同学表演,先自评再互评。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角色分析:①小云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了,她很无奈。②小云的父亲为了节省开支,让小云辍学,很固执。③同学、老师同情和帮助小云,但没好的办法解决。④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没效果。⑤律师出面,问题解决了。 引导学生思考:律师出面用的是什么办法?靠的是什么解决了问题? 提示:法律。 教师强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多媒体出示下表: 法律名称主要目的(或作用)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建筑法保障居住安全产品质量法保障生产、生活用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保护安全出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提供保障………… 思考:从表格中,你读出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提示:法律保障生活。 教师总结: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三、练习拓展(见课件) 四、总结提升:师友总结谈收获,教师总结(见板书)。分层作业 基础题:全体学生完成能力题:选典型题中上等学生附加完成 背诵分层 重点题背诵和全部理解背诵板书设计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