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教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七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10.1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 1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5.★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P99正文+相关链接) 6.未成年人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保护?(P100) 要求: 大字精读,小字通读;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 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二、互助释疑 (一)师友释疑(二)教师释疑 目标导学一:探究一 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5“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结合你的经验谈谈未成年人还有哪些“特权”。 提示:如“护苗2022”专项行动;未成年人犯罪不公开审判;发生危险时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等等。 (2)为什么未成年人能拥有这些“特权”呢? 提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需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教师总结: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教师组织活动:大家发现,在很多方面,作为未成年人有一些“特殊权利”,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权”?如何正确行使这些“特权”?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进行分享活动,探讨自己在不同情景有哪些“特权”。 3.组织学生根据教材P96“探究与分享”进行情景讨论: 学生A:我都上初中了,爷爷每天还要接送我。 学生B:妈妈告诉我,不要随便与陌生人说话。 学生C:我在学武术,要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
核心 素养 教学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了解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政府和网络方面给予了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道德修养: 通过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现状的讨论,能够说出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 法治观念: 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知道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哪些特殊的关爱与保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护, 健全人格: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 责任意识: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教学 重点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学 难点 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核心 素养 法治观念、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课型 新授课 有无课件 有 其它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一、导学自学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阳光少年》,出示文字材料: 少年儿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希望、我们伟大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 思考:上面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保护未成年人需要我们做出哪些努力?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过渡: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未成年人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导入新课:《法律为我们护航》 自主学习:完成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简单标注、勾画。(3分钟) 什么是未成年人?(P96)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P96-P97) 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 4.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P99)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七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思考:(1)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 提示:①加强宣传,促使全社会认识到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中潜伏的危险。②制定法规,明确社会各方面应承担的责任。③安全教育,使未成年人具备安全防护常识、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使未成年人在遇到外部侵害时,知道如何应对、怎样寻求保护,在侵害结果发生后,知道如何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精神痛苦等。 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7“相关链接”——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过程。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那么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以及主体又有哪些呢? 目标导学二  感受法的关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相关链接”和“探究与分享”。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 提示: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2)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是不是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提示:不违背。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9“相关链接”。 思考: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为未成年人设置了几道防线?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述: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 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3.多媒体出示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 小强7岁时父母离异,被判归父亲抚养,但实际上他一直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来不管他,母亲也很少来看望他。小强11岁时,爷爷去世了,他只能和父亲住在一起,父亲常常打骂他……进入初中后,他常常和一帮“哥们儿”聚在一起打牌、飙歌或去网吧打游戏,经常上课迟到甚至旷课,即便勉强坐进了教室,也是心不在焉。 思考:(1)你如何看待小强的父母和网吧老板的行为? 提示:小强的父母没有履行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家庭保护的职责,是错误的。网吧老板违反了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 (2)针对父母的行为,小强可以向谁求助? 提示:学校、社区、妇联、法院等。 (3)如果你是小强的同学,你愿意给他提供哪些帮助? 提示:帮助他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以及受教育的重要性,帮助他学习知识,给他鼓励,给他信心等。 教师总结: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练习拓展(见课件) 四、总结提升:师友总结谈收获,教师总结(见板书)。
分层作业 基础题:全体学生完成 能力题:选典型题中上等学生附加完成 背诵分层 重点题背诵和全部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