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七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第 1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1.大字精读,小字通读; 2. 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 3.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二、互助释疑 (一)师友释疑(二)教师释疑 目标导学一:树立法治意识 1.多媒体出示教材P100~101“运用你的经验”的图片: 思考: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后回答。提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些法治的基本环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符合国情的立法、文明的执法、公平公正的司法、认真自觉的守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幸福生活。 2.多媒体播放宪法宣誓视频,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 宪法宣誓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可以为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等等。 教师讲述: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核心 素养 教学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道德修养:通过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法治观念: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健全人格: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 重点 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 难点 树立法治意识。
核心 素养 法治观念、政治认同、责任意识
课型 新授课 有无课件 有 其它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一、导学自学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材料: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则国乱民怨。”思考: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治意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导入新课:我们与法律同行 自主学习:完成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简单标注、勾画。(3分钟) 1.什么是法治意识?(P101)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 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 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2) 5.★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P103) 要求: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七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教 学 过 程 个人复备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2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以下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后回答。 提示:有的遵守了,有的还没有。我们应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树立起法治意识,逐渐形成法治生活方式,主动参加各类法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守法意识。 教师总结: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目标导学二 学会依法办事 1.教师过渡: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下面我们通过两则案例,来具体进行了解。 2.多媒体出示教材P102~103两个“探究与分享”的案例: 案例一 在某小区旁的小广场上,十几名居民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够接收指定频段的耳机,通过播放器设定的频段号,所有耳机都能同步接收到同一首歌。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 思考:(1)为什么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受到居民的赞赏? 提示:从避免了扰民,有助于维护邻里关系角度思考。 (2)如果生活中遇到广场舞扰民问题,你会怎么办? 提示:首先可以跟舞者进行沟通、协调,其次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 案例二 郭某购买了某公园的年卡。公园规定,使用年卡入园的方式为指纹识别。后来,公园将年卡用户入园方式从指纹识别调整为人脸识别,并短信通知郭某年卡入园识别系统更换事宜,要求激活人脸识别系统,否则将无法正常入园。郭某认为人脸信息属于高度敏感的个人隐私,要求继续使用指纹识别方式入园。此后,双方就入园方式、退卡等相关事宜协商未果,引发纠纷。 思考:郭某应该如何处理与公园之间的纠纷? 提示:郭某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教师总结: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拓展空间”。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由填写。 提示: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阅读普法读物及有关法律的报纸杂志,收看电视中的法制节目,在网站上查阅相关法律知识等。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严格要求自己,与法律的要求保持一致,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倡导做的积极去做。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应及时终止。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学会用合法的、正当的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和寻求法律帮助。 三、练习拓展(见课件) 四、总结提升:师友总结谈收获,教师总结(见板书)。
分层作业 基础题:全体学生完成 能力题:选典型题中上等学生附加完成 背诵分层 重点题背诵和全部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