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教学设计(表格式,试题无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教学设计(表格式,试题无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教学设计
课题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
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2.2.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复合判断及其类型;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及其类型;结合实例正确运用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3.学生怎么学 (1)根据乌龟约仙鹤一起旅游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 (2)根据小华与小浩的对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联言判断。 (3)根据一憨汉的事迹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选言判断。 (4)根据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断。
教材 分析 本框位于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中第五课的第二框,在前一框“判断的概述”基础上的讲解简单判断的运用。内容上分为两目,分别是“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关系判断”“。具体分析了性质判断、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种类。在内容上比较清晰,需要学生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活动和生动的情境,学生能够在体验中理解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形式逻辑”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逻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相比,该学科在形式性、抽象性、系统性等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表现。然而,抽象思维、形式性分析,恰恰是大部分文科学生的弱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
目标叙写 学习目标 (1)根据乌龟约仙鹤一起旅游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 (2)根据小华与小浩的对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联言判断。 (3)根据一憨汉的事迹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选言判断。 (4)根据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外延的方法
评估任务 (1)根据乌龟约仙鹤一起旅游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2)根据小华与小浩的对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联言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3)根据一憨汉的事迹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选言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3) (4)根据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4)
活动设计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新课预习检查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根据乌龟约仙鹤一起旅游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 (2)根据小华与小浩的对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联言判断。 (3)根据一憨汉的事迹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选言判断。 (4)根据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断。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
讲授新课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及逻辑结构: 2.种类: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议学情境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是前面学过的简单判断吗?不是的话,我们如何正确运用这种判断呢?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及逻辑结构: 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种类: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选言判断中的“选”,就是选择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况; 假言判断中的“假”,就是假设的意思,所以表明假设的情况。 议学评估 下列判断属于简单判断还是属于复合判断?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湿。 ③自私不是美德。 ④小明信任小华。 根据乌龟约仙鹤一起旅游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构成及分类。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1)
讲授新课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结构:联言支+联结项 3.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 议学情境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小浩的话真的如小华反驳所说的“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结构:联言支+联结项 3.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真假) (1)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2)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4、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注意: 联言支必须同真。 注意联言支之间的意义联系和先后次序。 例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并且光沿直线传播”。 “小明获得了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一等奖,并且参加了趣味运动会。” 选用恰当的联结项。例如:他虽然满头银发,而且精神饱满。 议学评估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语句表达的是( ) A.假言判断 B.关系判断 C.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 议学评估 练一练:以下联言判断是否为真? 1、孔子既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政治家。 2、贪污是一种违纪行为,但不是一种违法行为。 3、出入校门者,请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根据小华与小浩的对话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联言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2)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结构:选言支+联结项 3.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分为: 4、选言判断的真假值: 议学情境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窄!”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1)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2)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提示 (1)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是因为他没有找到正确持竿进城的方法,即憨汉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种可能性——前后纵向进城。从选言判断的角度讲,是他遗漏了真实的选言支。 (2)涉及选言判断。憨汉的话涉及断定对象几种情况的判断,或是这样,或是那样。选言判断不能遗漏选言支。 议学小结 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可能情况的判断。 2.结构:选言支+联结项 3.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分为: 议学评估 以下为哪种选言判断? 1.老张是诗人,或是画家。 2.这个词的用法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 3.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4.老张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 4、选言判断的真假值: ①相容选言 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 ②不相容选言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同真同假皆为假 5.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6.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应注意 (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议学评估 下列语句属于选言判断的是( ) ①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③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④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根据一憨汉的事迹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选言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3)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假言判断/条件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2.构成: 前件+后件 3.分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议学情境 《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 彭轻生子说:“过去的事情可以知道,未来的事情不可以知道。”墨子说: “假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的期限,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不到就死了。现在有坚固的车子和骏马在这里,同时这里又有驽马和四方形轮子的车,你将选择哪一种呢 ” 彭轻生子回答说: “乘坐骏马拉的坚固的车子可以很快到达。” 墨子说:“怎能断言未来的事不可知呢 ”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假言判断/条件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2.构成: 前件+后件 3.分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议学评估 练一练:以下为哪种假言判断? 1.没有种子,就没有庄稼。 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只要肯登攀,世上无难事。 4、假言判断的真假: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因为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该判断是假,其余为真 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因为有前未必有后无前必无后,所以只有当前件假后件真,该判断为假,其余为真 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5.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实质: ①假言判断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 ②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地方站了 议学评估 “如果某人未犯法,那么某人未犯罪。”这属于哪种判断类型( ) A.性质判断 B.关系判断 C.假言判断 D.选言判断 根据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断。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目标4)
课堂小结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
作业布置 必做: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
板书设计
复盘反思
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