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学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导学案
[课标要求]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科学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3.法治意识: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公共参与: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新知导学】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1)重要性:法律是________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____________。
(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____________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________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②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__________体系、严密的__________体系、有力的________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坚持依法治国、__________、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②坚持法治国家、__________、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③实现科学立法、__________、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④促进国家________和__________现代化。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________的保证。
(2)要求:必须坚持党____________、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__________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____________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________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______________,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地位:_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__________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______________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重要性: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
(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____________________,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___________,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_____,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__________,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__________,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____________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____________、体现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易错易混】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平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一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依法治国是民心所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认真学习法治规律,充分认识到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不断将国家推进与社会演进、顶层设计与基层工作相结合,推进法治体系建设。要遵循科学立法的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从客观实际出发,疏通法治路上的“中梗阻”。要统筹考虑立法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成本,立足立法、守法、执法的各个环节,增强立法的时效性。要努力构建完备的执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运行体系,加大对执法、司法等全过程监督力度。
(1)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合作探究二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命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树立全民信仰是依法治国的“动力”。提升公民法律意识,营造全民守法氛围。坚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恪守法律依法办事,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1)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就如何培育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核心归纳一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全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区别 强调方式、途径方面的目标 强调的是根本目标
联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核心归纳二 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法律手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巩固提升】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先后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针对全党全军全国重大问题,及时制定、修订146部中央党内法规,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党内法规的全覆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党内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
③这能够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这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到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C.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D.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导学案答案
【新知导学】
一、1.(1)治国 重要依托 (2)经济社会 法治国家
2.(1)①想一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法治实施 法治监督 法治保障
(2)①依法执政 ②法治政府 ③严格执法 ④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二、1.(1)最本质 最根本 (2)领导立法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2.(1)人民 (2)保障人民根本权益 社会公平正义
3.(1)平等 (2)宪法法律 超越宪法法律
4.(1)法律和道德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规范作用
教化作用 促进作用 支撑作用
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 社会发展规律
【易错提醒】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3.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合作探究一】
(1)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民心所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合作探究二】
(1)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与依法执政。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①公民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②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
【巩固提升】
1.D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①错误。实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党内法规的全覆盖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②④正确。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通过全国人大批准通过,③错误。]
2.D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不完善,A错误。材料强调了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未涉及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未涉及我国尚未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