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抛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郭嵩焘①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②使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的主张。“西学东渐”寻踪1.含义:2.时间:3.内容:4.影响: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最早可追溯至明朝(16世纪)。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等许多方面。例如明朝时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等。徐光启与利玛窦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1601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开扩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和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 ,写成了《利玛窦札记》。《坤舆万国全图》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制作的小型日晷仪利玛窦1.“华夷之辨”与“西学中源说”对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资料1 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资料2 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2.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清初统治者和士大夫普遍视西方为“夷狄”,坚持“华夷之辨”,主张中西文化有别,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这种观念不利于引进西方文化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西学中源说”则具有双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既然“西学”源于“中学”,那么,学习西学就是“中学的回归”,找回中华文化固有的传统,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减小。从消极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既然“西学”源于“中学”,那么,从中国的固有文化也能发展出新的文化,自然也就没有学习西学的必要。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增大。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林则徐容闳郭嵩焘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魏源1.林则徐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 则 徐《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2.魏源魏 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3.改革考试制度。《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光二十八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历史小知识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初步认识到中国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落后,落后者只有向先进者学习,并奋起直追,才有战胜先进者的可能,否则,将永远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和蹂躏。1.“师”是什么意思?学习2.“夷”指的是谁?西方先进国家3.“长技”指的是什么?西方国家比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4.“师夷长技”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制夷”,就是要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5.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了什么?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什么不同?晚清统治者坚持闲关锁国,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而以魏源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性。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容 闳3.容闳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府人,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贫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面对美国的强盛和清朝的落后,他酝酿了一个教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经过多年努力,1872年,清政府开始派遣幼童留美,容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美学生一律调回国内,容闳的教育计划毁于一旦。当中国政府决定终止留学生计划后,耶鲁大学校长波特曾经执笔写信给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印外务部)鉴:近悉贵国将召回在美国学习之留学生并撤销“幼童出洋肄业局”,我们作为学生的教师、保护人或朋友,对此消息深感遗憾。据我们目睹和所了解的情况而言,这些青年大都勤恳学习,在指定课业方面,以及对美国语言、思想、艺术及礼俗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极大进步。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他们的举止彬彬有礼,风度文雅,所到之处,无论家庭、学校、城市或乡村,都为他们自己、为他们的祖国建立了友谊。他们无负于他们的家庭和国家所寄予的信任。他们在异国的表现是杰出的。虽然他们还在青少年时期,但是已理解到他们有责任保持他们的民族和国家的荣誉。他们的行为,使许多无知者和不怀好意的人对中国的偏见逐渐消失,而代之以称赞。……正当这些青年即将通过艰苦勤奋的学习获取丰硕的成果的时候,政府却将他们召回,我们对此深深感到遗憾。他们大多数人的学业,到目前为止当属基本训练和预备阶段。他们的学业,原可在精心灌溉和耕耘下培育出灿烂的花朵和果实,但是这次变动,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机会。我们对他们所进行的知识文化教育,与我们对待本国的儿童和公民没有任何差异。(摘自容闳《西学东渐记》)(1)在耶鲁大学校长看来,中国赴美幼童的表现如何?(2)终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会给这些赴美幼童的学业造成什么影响?(3)终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对中国政府的形象会有什么影响?(4)以赴美幼童的身份,也给当时的总理衙门写一封信,谈谈你对终止留学生计划的看法或意见。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黄遵宪认为,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对于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府竟然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此,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这一计划?容闳的计划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设想。郭嵩焘(1818年—1891年)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1847年进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国藩幕。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郭嵩焘4.郭嵩焘到达伦敦后,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寄回国内,送呈总理衙门,并以《使西纪程》为名刊行。《使西纪程》客观记述了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结果,郭嵩焘遭到朝廷申诉,《使西纪程》也被毁版,禁止流传。“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资料1 郭嵩焘指出:“西洋以游历交接为义,已成风俗,各国互相款接,不为异也。中国关徼禁不许民人私行出入,无至国外游历者。”“西洋考求政务。辄通各国言之,不分畛域”,各国互相考察不遗余力。“中国漠然处之”,“以评论西人长处为大戒”,“以考求洋情为耻”。“中国人眼孔小,由未见西洋局面,闭门自尊大”,“一意反手关自己大门”,“此最害事”。资料2 郭嵩焘发现,“西洋以商贾为本计”,中国则“重士而轻视农、工、商三者”,“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治国之本,广开口岸,设立领事,保护商民,与国政相为经纬,官商之意常亲”,“是以国家大政,商贾无不与闻者”。阅读资料归纳郭嵩焘眼中的中西差异。资料1说明:西方提倡开放交流,中国推行闲关自守。资料2说明:西方重商贾,中国重士而轻商。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在时代前面,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也是晚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为什么郭嵩焘在当时蒙受骂名?因为郭嵩焘通过自己的观察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各国全方位地超越了中国,而中国的守旧势力、知识分子及大多数国民还自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此,郭嵩焘的言论受到广泛攻击,这是他蒙受骂名的原因。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3.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局 限 性:1.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2.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器物),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3.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意 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世界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2.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1.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们有什么共同的追求和特点?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优势发展中国,使中国富强,但他们的见解和主张往往不为主流社会和当局所接受。4.中国想西方学习为什么屡受挫折?请至少列出两点原因。①清朝政府腐败无能;②中国国力贫弱;③列强军事上占有优势;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等等。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等等。3.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一再失败?请至少列出两点原因。资料1 《海国图志》成书后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只印了l000册左右,有人甚至主张将其付之一炬,因为书中有对西方国家的赞美之词。然而,就在美国军舰打开日本国门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一位日本维新思想家读到《海国图志》后,发现自己与魏源的观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十分惊叹。对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遭遇,你有什么评价?《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遭遇说明,虽然日本晚于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但是,日本却敏锐地认识到,《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策略。相反,当时的中国的中国人仍以“天朝上国”自居,没能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清醒,这也为中日两国以后不同的国家命运埋下了伏笔。资料2 李鸿章在黄海海战失败后说:“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 tǎng),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李鸿章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吗?为什么?不全面。李鸿章对黄海海战失败原因的分析还是停留在军事层面、外在的器物层面,而没有从中日之间经济、政治及科学文化方面的差异来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财政紧张、武器装备落后只是失败的客观原因,而清政府的腐败才是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之前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方式清统治者士大夫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先进的中国人和平传播(西学东渐)武力传入华夷有别,西学中源说仍然盲目自大,反对向西方学习徐光启林则徐、魏源、容闳、郭嵩焘容闳郭嵩焘魏源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使西纪程》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21世纪教育 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一、选择题:1.(2013·广东珠海·61)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此书是( )2·1·c·n·j·yA.《中外纪闻》 B.《天演论》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2.(2013·山东德州·5)鸦片战争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魏源在右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自强与求富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民主与科学3.“西学东渐”最早开始于( )A.明朝 B.元朝 C.清朝 D.民国4.首次使中国人突破了原有的狭隘世界观的是( )A.《几何原本》 B.《坤舆万国全图》 C.《四洲志》 D.《天演论》5.19世纪40年代,我国“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是( )A.乾嘉学派的消极影响 B.列强坚船利炮的震动C.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 D.《海国图志》的推动6.中国近代前期,一些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倡导“西学”。他们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新鲜血液,改造传统文化 B.抵御侵略,实现国家富强C.批判封建思想 D.发展资本主义7.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8.鸦片战争前后出现了一部分思想比较开明的士大夫,除林则徐外,还有( )A.严复 B.魏源 C.赫胥黎 D.康有为9.下列著作或报刊,在中国最早系统地介绍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引导当时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是( A )21·世纪*教育网( http: / / www.21cnjy.com )10.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三国志》11.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12.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清朝著名思想家魏源的书房场景,对于书架上摆放的书籍你认为合适的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①《海国图志》 ②《天演论》 ③《制碱》 ④《四洲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于(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西学东渐记》 D.《资政新篇》14.《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B.探索救国救民之路C.批评了封建社会的闭关政策 D.介绍了西方先进技术15.“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技”是指( )A.军事技术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制度16.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7.他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他酝酿了一个教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他是( )www-2-1-cnjy-comA.林则徐 B.魏源 C.容闳 D.郭嵩焘18.容闳的留学教育计划是通过下列哪一事件得以成为现实的( )A.近代教育改革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19.写下“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这句诗的是( )A.郭嵩焘 B.魏源 C.容闳 D.林则徐20.郭嵩焘将去伦敦途中的见闻日记命名为( )A.《西行记》 B.《使西纪程》 C.《西学东渐记》 D.《四洲志》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传教士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文化之间的唯一媒介。而在清末的西学新冲击中,传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样化了,有翻译的书籍、新式学堂中的外聘教师、新式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员、派遣的留洋学生等,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识分子。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天主教义、“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方面。而清末西学的内容更广泛,层次更丰富,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明末清初仅有徐光启、方以智等少数人接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清末西学传播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受西学影响的阶层和群体不断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21教育网清末的西学传播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22.鸦片战争后,一批先进的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介绍外部世界,帮助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请列举他们中的代表。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有何共同之处?2-1-c-n-j-y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西方学习的人之一,他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是书何为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而且强调引进西方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舰。21·cn·jy·com(1)魏源是在什么情况下撰写《海国图志》的?(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3)“师夷”与“制夷”是什么关系?(4)怎样评价魏源的这一思想?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西方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西方科学技术。21cnjy.com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严复深感有必要向全国人士敲响誓钟。在天津的《直撮》接连发表了许多文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派的谬论,批驳了洋务派的妄想,全面提出了他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主张,他所译著的《天演论》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什么事件是对魏源这些思想主张的实践运用?其结果如何?(2)严复所译著的《天演论》一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严复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D C A B B B B B A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A A A B C D A B二、非选择题:21.①传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教士,后者多样化;②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义、“质测之学”、数学和语言,后者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③影响的阶层群体不同,前者只是少数人,后者人数众多。( http: / / www.21cnjy.com )24.(1)“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www.21-cn-jy.com(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一张地图震撼大明王朝 利玛窦颠覆天圆地方.flv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mp4 海归:第一代留学生 西学东渐的引领者.flv 清朝驻法公使郭嵩焘:超出时代的人.flv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练习).doc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