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发挥思政课育人价值,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创建“议题式”活动型课程,即以“议”为解决问题主要方式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现代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二框内容,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其关系。上一框主要阐述伟大的改革开放,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时期,下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这个框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1、心智特征分析:高一第一学期的第三课知识点,已经到校学习一个多月了,逐渐适应新老师、新环境以及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做题方法,这个阶段每位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不同的变化,需要关注某些同学的学习状况。2、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刚从初中到高中,初中的知识体系、难易程度、学习思维、老师授课方式等等都与高中有很大差别,但是已经开始逐渐适应,认知结构仍然需要继续完善阶段,因此需要循循善诱,不能一蹴而就。【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过程,理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并且通过中美的对比强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2、搜集世界各国在疫情之下的表现,结合中国在应对疫情的各项举措,并联系自身经验或是经历探究“中国底气”的源头,理解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具体内容及四者的关系。3、通过演讲感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的伟大成就,树立四个自信,并在情感上将自己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强化“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难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的同一【教学过程】学习准备:学生预习本框内容四个理论和四个自信总议题 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发展中国议学思路 议学描述——议学论证——议学决策——议学延伸导课环节 教师活动: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要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习总书记曾感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以“总书记之感慨”,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堂之中。新课环节 议境 议题 议径 议经 设计意图第一篇:回看走过的路——确立方向 播放视频:《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微视频 议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 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 情知关联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图表 议学描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二篇:比较别人的路——体现优势 展示材料: 世界各国应对疫情的措施 议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完善? 商议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四个自信”图表 解释论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篇:远眺前行的路——坚定自信 播放视频《新时代》 感悟“四个自信” 学共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议题决策 从感悟和思考中认同“四个自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作业设计 “2035年:祖国和我” 演讲活动 独立完成 议题延伸 懂得知行合一, 提高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课堂小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愿疫情早日结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美好如约而至。 总结升华,彰显新课改精神板书设计 直观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教学反馈 目标达成: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