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14.《 文言文二则 》导学案
【教学目标】正确认读“弈、惟、鸿鹄、缴、盂、沧、孰、汝”9个生字,会写“援、俱、弗、辩”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自学、合学、展学,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3.初步感受用不同事例说明同一观点和不同观点分别用不同事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小古文的意思,体会作者如何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用不同事例说明同一观点和不同观点分别用不同事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弈、惟、鸿鹄、缴、盂、沧、孰、汝”9个生字,会写“援、俱、弗、辩”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学弈》。2.结合注释,通过自学、合学、展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3.通过自学、合学、展学,体会作者采用对比的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并能联系实际感悟道理。【教学重点】说说《学弈》这个故事的意思,体会作者采用对比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谈谈对课文观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设计 评价设计 学教设计
一、检查字词,朗读课文 邀请小助手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孟的孩子,大家称呼他的母亲为孟母。孟母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变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了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不得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变得迷信了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下孟母终于放心了。这个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选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2.揭题,理解题目“学弈”,“弈”就是下棋的意思。3.反馈字词预习:易读错和易写错预设:读音:“缴”是一个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jiǎo “沧”是平舌音,“孰”是翘舌音。书写:“援”右边部分不是爱,“俱”的右边有3横,“辩”中间是言字旁。 4.朗读课文①自主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②同桌检查朗读,读出节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评价内容】理解文意【评价标准】字词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得1★【评价方式】小组评+师评 活动一:理解文意【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学弈》,结合结合注释,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合学】说:说一说每一句话的意思讲:试着连起来讲讲故事的内容【展学】派代表展示汇报:根据注释,汇报每一句的意思重点预设:①找出全文带“之”的句子,理解不同的意思②使弈秋诲二人弈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前面加上“这个人”。完成作业本:
三、了解观点,体会方法 【评价内容】得出观点【评价标准】:明白文章的道理,得1★发现方法,得1★【评价方式】小组评 +师评 活动二:得出观点,学习方法【自学】: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得出观点的,思考并完成练习【合学】说:小组人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写:梳理学习成果并写在板贴上【展学】派代表汇报交流2.小结:观点: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方法: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不同的学习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得出观点,揭示道理。
第四、 联系生活,练习巩固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课文的理解。总结:其实学弈就是学做人。只要我们走的每一步人生之棋都是认真的,专心致志的,我们就是永远的胜利者。写信劝说。眼看第二个人什么也没有学会,大家想不想劝他几句?平时我们的班上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如果当面不好劝,课后可以写一封信。4.背诵《学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结合注释,通过自学、合学、展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2.通过自学、合学、展学,理解“辩斗”的内容,把握两小儿言说的思路,体会不同观点用不同事例说明的方法。3正确.熟练背诵课文《两小儿辩日》。【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理解“辩斗”的内容,把握两小儿言说的思路。【教学难点】体会不同观点用不同事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设计 评价设计 学教设计
一、揭题解题 朗读课文 揭题解题: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辩”:辩论。(2)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朗读课文①自主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②同桌检查朗读,读出节奏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
二理解文意,讲述故事 【评价内容】理解文意【评价标准】意思理解正确,得1★【评价方式】组评+师评 活动一:理解文意【自学】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合学】说:组内交流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讲:试着连起来讲讲故事的内容。【展学】派代表展示汇报(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学三、学习辩斗,辩出乐趣 【评价内容】找理由,得观点【评价标准】理由充分,能说出他们观察角度不一样,所以观点不同,得1★【评价方式】组内互评+师评 1.活动二:找理由,得观点【自学】默读课文,划出文章中写“日”的句子,并完成表格【合学】说:人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理:讨论并梳理【展学】借助表格,小组展示汇报(1)争辩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2)争辩理由。“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2.质疑探究:他们为什么有这样不同的观点?联系自己生活经历说一说。3.分角色朗读,表现辩斗活动:男女辩斗——师生辩斗。提示:突出“斗”的感觉,注意表情、动作的配合。
四、“智”的启迪,方法习得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小儿角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会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见解。孔子角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的角度:看事物不能只看现象,不求本质,否则将为现象所惑,难得真知,难求真理。作者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呢?不同的观点用不同的事例说明的方法
【作业布置】
全班普及型作业:完成作业本(结合课堂教学完成,预计20分钟)分层创新型作业:1.学困生作业:背诵《学弈》《两小儿辩日》(20分钟)2.学优生作业:阅读孟子的文言文一则 实施情况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真正有所提升。
【板书设计】:
学弈 观点:学习要专心致志 两个对比事例说明同一个观点 两小儿辩日观点:看事物,求本质,得真知,求真理不同的观点用不同的事例说明的方法 效果分析:板书清晰明了,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