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3.感受真诚比大的胸怀,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之路。【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学习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告诉了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未选择的路》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如果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话,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选择又是怎样的呢 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作品以新英格兰的人物和景色为描写对象,富有地方色彩,擅长用简朴口语,因日而被誉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代表作有诗集《波士顿以北》(成名作)《新罕布什尔》《少年的意志》。2.背景资料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汇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1912年,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安的活,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于诗歌创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三、预习设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涉( )足 伫( )立 萋( )萋 幽( )寂 延绵( )2.解释下列词语⑴涉足:⑵伫立:⑶萋萋:⑷幽寂:⑸延绵:⑹回顾: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划分朗读节奏四、合作探究1.这首诗共四节,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的呢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 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五、拓展延伸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六、课堂检测1.注音或写汉字忧yù( ) shùn( )息 shè( )足 伫( )立 萋( )萋 幽( )寂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峦。B.但我知道路径廷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反。C.我在那路口久久驻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D.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犹豫。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B.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心儿永远______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的足迹。A.憧憬 怀念 旅人 B.渴望 留恋 人们C.向往 怀念 行人 D.向往 怀恋 旅人5.按要求填空。(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中,表达诗人对未来向往,勇于面对现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诗人选择另一条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回答:《未选择的路》中的“路”仅指自然界的路吗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诗。2.本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的“路”既指自然界的路,也暗示了人生之路。请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种景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200字左右。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三、1.shè zhù qī yōu mián2.⑴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⑵长时间地站着。⑶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⑷幽静寂寞。⑸绵延伸展。⑹回过头来看:回想,反思。3.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四、1.①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 面对选择,陷入沉思——伫立(思索)②写诗人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充满挑战的道路——决定(选择)③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误而难以回头——选择后的惆怅④写诗人遥想未来:未选择的路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多年后的回顾、叹息2.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 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 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3.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4.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作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5.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六、1.郁 瞬 涉 zhù qī yōu2.B(A.“怀峦”→“怀恋” B.“廷绵”→“延绵”“回反”→“回返”C.“驻立”→“伫立”D. “犹豫”→“忧郁”。)3.B(B.应划分为“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4.D5.(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2)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6.不是。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这样写,化抽象的人生之路为具体的自然界的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歌的主题。同时,赋予文章以深意,引发读者的思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3.感受真诚比大的胸怀,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人生之路。【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学习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告诉了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未选择的路》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如果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话,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选择又是怎样的呢 二、有关资料:1.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作品以新英格兰的人物和景色为描写对象,富有地方色彩,擅长用简朴口语,因日而被誉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代表作有诗集《波士顿以北》(成名作)《新罕布什尔》《少年的意志》。2.背景资料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汇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1912年,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安的活,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于诗歌创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三、预习设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涉( )足 伫( )立 萋( )萋 幽( )寂 延绵( )2.解释下列词语⑴涉足:⑵伫立:⑶萋萋:⑷幽寂:⑸延绵:⑹回顾: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划分朗读节奏四、合作探究1.这首诗共四节,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的呢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5.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 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五、拓展延伸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六、课堂检测1.注音或写汉字忧yù( ) shùn( )息 shè( )足 伫( )立 萋( )萋 幽( )寂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峦。B.但我知道路径廷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反。C.我在那路口久久驻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D.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犹豫。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B.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心儿永远______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的足迹。A.憧憬 怀念 旅人 B.渴望 留恋 人们C.向往 怀念 行人 D.向往 怀恋 旅人5.按要求填空。(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中,表达诗人对未来向往,勇于面对现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诗人选择另一条路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回答:《未选择的路》中的“路”仅指自然界的路吗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诗。2.本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其中的“路”既指自然界的路,也暗示了人生之路。请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种景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段话。200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外国诗二首》(第2课时)导学案.doc 《外国诗二首》(第2课时)导学案(学生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