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数学高考精品 第四篇 考前20天辅导 第4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年数学高考精品 第四篇 考前20天辅导 第4天

资源简介

考前4天 数学创新题应对
看看去年考了什么
(下面6个小题中有两个不正确,请在题后用√或×判定,并改正过来)
1、(2013广东) 设整数n≥4,集合X={1,2,3,…,n},令集合S={(x,y,z)|x,y,z∈X,且三条件x2、(2013重庆) 在平面上,⊥,|OB1|=||=1,=+.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  )www-2-1-cnjy-com
3、(2013山东)定义“正对数”:,现有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若,则
③若,则;
④若,则,其中的真命题有3个. ( )
 
4、(2013四川) 设P1,P2,…,Pn为平面α内的n个点,在平面α内的所有点中,若点P到P1,P2,…,Pn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称点P为P1,P2,…,Pn点的一个“中位点”.例如,线段AB上的任意点都是端点A,B的中位点.则有下列命题:
①若A,B,C三个点共线,C在线段AB上,则C是A,B,C的中位点;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是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中位点;
③若四个点A,B,C,D共线,则它们的中位点存在且唯一;
④梯形对角线的交点是该梯形四个顶点的唯一中位点.其中的真命题是①④. (  )
5、(2013湖北)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如三角形数1,3,6,10,…,第n个三角形数为=n2+n,记第n个k边形数为N(n,k)(k≥3),以下列出了部分k边形数中第n个数的表达式:21·cn·jy·com
三角形数 N(n,3)=n2+n,
正方形数 N(n,4)=n2,
五边形数 N(n,5)=n2-n,
六边形数 N(n,6)=2n2-n,
……
可以推测N(n,k)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10,24)=1 002. (  )
6、(2013湖南) 设函数f(x)=ax+bx-cx,其中c>a>0,c>b>0. (1)记集合M={(a,b,c)|a,b,c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且a=b},则(a,b,c)∈M所对应的f(x)的零点的取值集合为{x|00;②?x∈,使ax,bx,cx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③若△ABC为钝角三角形,则?x∈(1,2),使f(x)=0. (  )【出处:21教育名师】
再熟悉熟悉这些知识
数学创新题应对策略:
1、要想解答好数学题,平时注重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2、注重阅读题的训练
通过阅读,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提炼隐藏在文字或图形中的规律性,进一步实现题目的要求,这就是“阅读题”的基本特征.阅读理解力是一种重要的潜能,在新课程高考命题中“阅读题”倍受青睐.新课程高考中“阅读题”主要有两大题型:其一是“概念学习型”问题;其二是读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加强对应用意识的训练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注重数学学科的本质,要求学生能够以学到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一直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热点,在“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下考查三个建模层次的应用题:①熟悉数学模型的直接应用;②建立简单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③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积累数学价值与数学文化
试题背景取材于数学史料,可彰显高考数学文化,让考生在丰富多彩的试题背景中体验高考数学的人文精神,实现知识的迁移,感受高考数学的无穷魅力2-1-c-n-j-y
读读高考评分细则
(2013重庆22). 对正整数n,记In={1,2,…,n},Pn=.
(1)求集合P7中元素的个数;
(2)若Pn的子集A中任意两个元素之和不是整数的平方,则称A为“稀疏集”,求n的最大值,使Pn能分成两个不相交的稀疏集的并.21·世纪*教育网
阅卷现场
规范解答
22.解:(1)当k=4时,中有3个数与I7中的3个数重复,因此P7中元素的个数为7×7-3=46.
(2)先证:当n≥15时,Pn不能分成两个不相交的稀疏集的并.若不然,设A,B为不相交的稀疏集,使A∪B=Pn?In.不妨设1∈A,则因1+3=22,故3?A,即3∈B.同理6∈A,10∈B,又推得15∈A,但1+15=42,这与A为稀疏集矛盾.
再证P14符合要求,当k=1时,
可分成两个稀疏集之并,事实上,只要取A1={1,2,4,6,9,11,13},B1={3,5,7,8,10,12,14},则A1,B1为稀疏集,且A1∪B1=I14.
当k=4时,集中除整数外剩下的数组成集,可分解为下面两稀疏集的并:A2=,B2=.
当k=9时,集中除正整数外剩下的数组成集,可分解为下面两稀疏集的并:A3=,
B3=.最后,
集C=
中的数的分母均为无理数,它与P14中的任何其他数之和都不是整数,因此,令A=A1∪A2∪A3∪C,B=B1∪B2∪B3,则A和B是不相交的稀疏集,且A∪B=P14.
综上,所求n的最大值为14.
注:对P14的分拆方法不是唯一的.
失分原因与防范措施
失分原因:1、弄不懂题意,无从下手;2、不会用特殊值代入。
防范措施:1、认真深刻理解题意,练习一些新定义的题型;2、加强数学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1、错误 [解析] 方法一,特殊值法:不妨令x=2,y=3,z=4,w=1,则(y,z,w)=(3,4,1)∈S,(x,y,w)=(2,3,1)∈S .21教育网
方法二,直接法:因为(x,y,z)∈S,(z,w,x)∈S,所以x2、正确 [解析] 根据条件知A,B1,P,B2构成一个矩形AB1PB2,以AB1,AB2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B1|=a,|AB2|=b,点O的坐标为(x,y),则点P的坐标为(a,b), 由||=||=1得则 又由||<,得(x-a)2+(y-b)2<,则1-x2+1-y2<,即x2+y2>①. 21cnjy.com
又(x-a)2+y2=1,得x2+y2+a2=1+2ax≤1+a2+x2,则y2≤1;
同理由x2+(y-b)2=1,得x2≤1,即有x2+y2≤2②.
由①②知<x2+y2≤2,所以<≤. 而||=,所以<||≤.
4、正确 [解析] 对于①,如果中位点不在直线AB上,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与题意矛盾.而当中位点在直线AB上时,如果不与C重合,则|PA|+|PB|+|PC|>|PA|+|PB|也不符合题意,故C为唯一的中位点,①正确;www.21-cn-jy.com
对于②,我们取斜边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斜边中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均为2,和为6;而我们取斜边上中线的中点,该点到直角顶点的距离为1,到两底角顶点的距离均为,显然2 +1<6,故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点不是中位点,②错误;
对于③,当A,B,C,D四点共线时,不妨设他们的顺序就是A,B,C,D,则当点P在B,C之间运动时,点P到A,B,C,D四点的距离之和相等且最小,即这个时候的中位点有无穷多个,③错误;2·1·c·n·j·y
对于④,同样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如果中位点不在对角线的交点上,则距离之和肯定不是最小的,④正确.  21*cnjy*com
6、正确 [解析] (1)因a=b,所以函数f(x)=2ax-cx,又因a,b,c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且c>a>0,c>b>0,故a+b=2a(2)因f(x)=ax+bx-cx=cx,因c>a>0,c>b>0,则0<<1,0<<1,当x∈(-∞,1)时,有>,>,所以+>+,又a,b,c为三角形三边,则定有a+b>c,故对?x∈(-∞,1),+-1>0,即f(x)=ax+bx-cx=cx>0,故①正确;取x=2,则+<+,取x=3,则+<+,由此递推,必然存在x=n时,有+<1,即an+bn0,f(2)=a2+b2-c2<0(C为钝角),根据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x∈(1,2),使f(x)=0,故③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