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统一》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德国统一》 课件+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德国统一》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如果不摆脱分裂割据和诸侯纷争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结合所学历史,以下哪个国家的发展最符合这一观点(???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所呈现材料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对所给选择项中的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有所了解。该题属于史论结合类试题,主要考查19世纪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正确答案是D。
(原创)2.19世纪中叶,德意志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其中最强大的两个邦国是(??? )
①美因茨??? ?②奥地利?????? ③拉斯塔特??? ??④普鲁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统一之前的背景,反映出19世纪中叶德意志邦联的严重分裂状态,而当时最大的两个邦国应是奥地利和普鲁士。该题属于容易题。正确答案是C。
3.普鲁士经济学家李斯特在德意志统一之前曾这样指出:“38条关税界限窒息了内部商业,它们无异于捆绑着人躯体各部的38条绳索,使血液流动不畅”。这说明德意志的分裂不利于(??? )
A.向国外输送本国商品????????????? B.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C.与其他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 D.国内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统一的原因和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信息的获取,理解“38条关税”与“窒息内部商业”、“使血液流动不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正确选项。正确答案是D。
4.推动德意志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
A.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 B.“铁血政策”的力量
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强大的军事力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统一的原因,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学生就能从所给选项中得出正确答案,但要把握一个关键词“根本动力”,部分学生可能会错误理解为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正确答案是C。
(原创)1862年,普鲁士首相在一次议会演讲中说,当前各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据此回答第5—7题。
5.材料中,担任当时普鲁士首相的是(??? )
A.威廉一世?? ???B.威廉二世??? ??C.俾斯麦?? ???D.彼得一世
6.上述材料中提到的“当前重大问题”指(??? )
A.阻止奥地利的阻挠?????????????B.戳穿俄罗斯的觊觎 C.抗击法兰西的入侵?????????????D.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7.材料中提到的“铁和血来解决”是指(??? )
A.以军事和武力实现德意志统一?? ?B.镇压新兴的工人运动
C.以发动侵略战争来实现统一????? D.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体系
【解析】这是一道一材多用型选择题,它通过一则俾斯麦在议会演讲的典型材料,设置了3道选择题,用以考查学生对德意志统一相关核心知识的理解。第5、6题考查德意志统一这一历史事件及这一历史事件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正确答案分别为C、D,这两题为容易题。第7题考查德意志统一的方式和手段,是对铁血政策的理解,正确答案是A,本题为稍难题。
(根据2008上海市高考题第14题改编)8.某份晚清画报刊登了一幅人物图像,称他是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大豪杰”。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此人最有可能是(??? )
A.马丁·路德???? B.俾斯麦??? ???C.威廉一世?? ????D.威廉二世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晚清”、“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等有效信息的限定词。前者限定了时间,后者所述的事件为德国统一。结合这些限定词,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角地位。正确答案是B。
(2008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9.如果要给19世纪末的德国历史概括一个主题的话,最全面恰当的是(??? )
A.结束分裂? ???B.迅速崛起?? ?C.陷入战争???D.和平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统一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德国统一进程的整体把握,理解德国统一前后历史的特点。本题属于稍难题,正确答案是B。
10.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它揭示了德国(??? )
A.经济基础薄弱??? B.军国主义根深蒂固??? C.社会保障落后??? D.不重视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统一对德国乃至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解答本题关键是对题干中的“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这一信息的把握和理解,从而得出军国主义根深蒂固这一结论。本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属于较难题。正确答案是B。
二、非选择题
(原创)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9年德意志邦联议会通过了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打算推举一个邦的君主为统一的德意志的皇帝。但由于各邦对推举哪一邦国君主为全德意志的皇帝争执不下,结果帝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材料二:1862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在议会演说中疾呼,“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表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德意志邦联希望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国家统一,结果又如何?
(2)从材料二看,俾斯麦主张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德国的统一?
答案:(1)通过议会和民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结果是失败了。?(2)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用铁血政策来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课标要求简述德国统一,评析德国统一和俾斯麦对德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的层次。本题通过两种不同的统一方式来了解德国统一的进程,旨在考查德国统一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试题侧重于识记和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
(原创)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的统一》(见下图)

材料二: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编者注: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分别指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
(1)观察《德意志统一》图,指出普鲁士分别发动了哪几次“王朝战争”?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什么?
答案:(1)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2)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是指通过铁血政策,以王朝战争建立了统一的德国。但它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基础,给20世纪的德国的侵略埋下了隐患。
【解析】课标要求简述德国统一,评析德国统一和俾斯麦对德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的层次。本题通过呈现图片和学者的观点,考查德国统一的过程,以及德国统一对德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的能力。
三、综合探究题
(根据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西卷改编)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俾斯麦就任普鲁士首相。他在议会讲话时说:“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靠演说和多数表决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能依靠铁和血”。?????????????????????????????????????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俾斯麦的讲话受到议会中许多自由主义者的谴责,有人说俾斯麦想用铁和血来征服德意志,犯了“践踏一切法律和道德原则的罪恶”。而在1866年俾斯麦领导普鲁士打败奥地利之后,原来责骂他的人又反过来这样评价俾斯麦:“他对一切手段都那么熟悉,运用得那么得心应手……真是精心策划的杰作!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概括俾斯麦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在对待俾斯麦的态度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统一,俾斯麦认为应该由普鲁士来实现统一,而在当时统一只能靠武力来实现。?(2)从一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支持、赞美。原因:开始反对俾斯麦的人是从法律和道德原则出发的,而后来俾斯麦用铁血政策打败了奥地利,实现了国家统一,满足了他们的意愿,所以支持和赞美他。
【解析】课标要求简述德国统一,评析德国统一和俾斯麦对德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的层次。此题通过呈现不同的史料素材,用来考查德国统一及俾斯麦的主要活动。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迁移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旨在提高学生从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国统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3-6简述德国统一、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评析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各自国家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德国统一的时代背景,知道德国统一的主要史实和重要人物的贡献。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分析德国统一的影响及德国逐渐强大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德意志统一方式和军国主义的认识,初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继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以史论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三、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德国统一的时代背景,知道德国统一的过程及相关史实。
2.难点:理解德国统一的影响。
四、学教方法
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预先观看《大国崛起——帝国春秋》。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图册,通过网络等方式了解更多德国的相关信息。
六、学教流程
学教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课前音乐:德语歌《deutschland》
1.观察19世纪初的欧洲地图,对比今天的欧洲政区图,欧洲的主要大国的名称有什么不同?
2.通过歌德的话,显示当时的德国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
生:主要是德国的位置上出现了莱茵同盟和普鲁士及奥地利等名称。
生:当时的德意志是一种分裂的状态。
音乐烘托,通过读图和材料了解相应的地理与时代知识,初识德国统一。
鹰在
寻巢
?
德意志民族崇拜雄鹰,以雄鹰来比拟德意志人。
1.统一前的德国
(1)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德国的政治状况。
(2)出示材料,再一次让同学们感受到德国人对于统一的渴望。
(3)呈现材料和《欧洲工业革命形势》图,让学生了解统一前(19世纪中期)德国的经济状况。
(4)思考: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5)思考;德意志地区最需要的是什么?
2.民主统一之路:呈现德意志地区尝试民主协商方式统一的材料。
(1)民主协商的方式有没有实现统一?
3.“铁血”的统一之路:
(1)呈现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观点。
思考:德意志统一的方式和为什么是由普鲁士来完成统一。
(2)呈现地图《德意志统一》,让学生根据地图说说统一经过。
(3)呈现《德意志帝国建立》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复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思考铁血方式统一的德意志,在政治与军事体制中有哪些特别之处?
生:德意志由许多君主制小邦组成,处于一种分裂的割据状态。
生:19世纪中期,德国的经济基本上连成了一体,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生: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分裂。
生:德意志地区最需要的是统一。
生:没有完成统一,失败了。
生:武力和战争的方式。
生:普鲁士的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意志最为坚定、强大的军事实力,卓越的领导人和外交策略。
生:读图讲述三次王朝战争。
生:用要素法复述1871年德意志统一的事件。
生: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最为浓厚。
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了解当时德意志地区政治经济状况。学会读历史地图,感知从整体到细节,表象到本质的过程。
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史论结合,言而有据。通过材料得出德意志统一前的时代背景。
读图学史,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并根据历史地图复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鹰在
腾飞
1.自主阅读教材和课本,完成下列要求:
(1)思考:德意志统一对于德国产生的怎么样的影响?
(2)思考:德意志的统一和发展对于欧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生:经济科技文化等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学生探究,思考影响。
引导学生自学文本,学习对知识的分类整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思维的深刻程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鹰的
思索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德国的发展之路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启示。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小结的同时以古鉴今。
课后
作业
总结:
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帝国春秋》
?
通过课外影视教学,加强对课内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七、板书设计
?
八、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本课整体设计是思路是比较明确,运用到了史料,地图等多种素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设计较多思考和活动环节,有利于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2.不足之处
(1)在探究问题选择时素材相对不足,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认知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2)在德国统一的启示这一环节上,由于整节课的前期铺垫是否到位要依据可生生成决定,所以为最后可能会出现偏差,需要在前面环节进行时特别注意相关的引导语铺垫。
课件12张PPT。  “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可以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就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的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歌德 1830年
德国统一鹰在寻巢——统一前的德国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到18世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296个邦国,1000多块领地,各邦有自己的货币制度、自己的关税和各种工商条例,各邦之间关卡林立。
一年有多少天,就有多少个德意志邦国。
——德国谚语“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家!”
——席勒 政治上:封建割据,由许多君主制小邦组成。 工业革命下的德意志,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但远远落后于英国与法国,约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其12个大城市的人口总和还不如法国巴黎一个城市的人口数。经济状况:19世纪中期,德国的经济基本上连成了一体,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鹰在寻巢——统一前的德国什么成为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封建割据封建割据下的德意志
最需要什么?统一鹰在寻巢——统一前的德国 1848年,德意志的多个邦国爆发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革命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取得成功。从政治上解决德意志的统一,是这场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的首要任务。于是,各邦国派出代表,在法兰克福组成了全德意志议会,试图通过协商的方式,建立一个像美利坚合众国一样统一而自由的联邦国家。但是,当议会还在无休止地辩论和争吵时,旧政权迅速集结反击,德意志各邦很快恢复了各自的君主专制,全德意志议会的议员们纷纷被各邦国招回。
《大国崛起》解说词鹰在寻巢——民主的统一之路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 鹰在寻巢——“铁血”统一道路1871年一月十八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探究:
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
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到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
         ——《大国崛起》鹰在腾飞  材料一:1845年6月份登记的普鲁士才特尔镇学校,学生上个月缺课登记情况,比如第16号学生,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旺肯,这个学生在5月份里面缺了13天的课,为此他父亲要付39个银币的罚款。
  材料二:1845年之前,德国铁路的铁轨都依赖于进口,但是1850年之后,德国铁路的铁轨都是国产的。
  探究: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思考德国统一和发展中的事例对于我们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鹰的沉思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帝国春秋》 拓展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