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摘编自《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1、“通观近代中国,凡是近代城市发达的地区,乡村自然经济解体愈明显,反之亦然。”这里的“乡村自然经济解体”主要是指A.家庭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B.农业从家庭手工业中分离出来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D.农林牧副渔业实现商品化经营2、魏源1843年出版的《海国图志》所宣传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师夷长技以制夷C.开议会,行立宪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3、“欧美列强为扩大对华贸易,要求在中国享有铁路铺设权、矿山开发权、企业经营权,洋务派以实际行动向这些外来压力显示出一种对抗姿态。他们从求强、求富和挽回利权等真实动机出发,行爱国之实……。”这反映洋务运动A.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B.根本目的是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历程的第一步4、“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属于资产阶级救国运动的有A.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5、“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欧美式的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辛亥革命的“现代化”成分表现在A.实现王朝轮回B.结束封建制度C.实行君主立宪D.实行民主共和6、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实业发展时,特别肯定了张之洞对于重工业、张謇对于轻工业、范旭东对于化工业以及卢作孚对于交通运输业的重要贡献。“张謇对于轻工业”的“重要贡献”是创办A.汉阳铁厂B.轮船招商局C.大生纱厂D.福新面粉公司7、“在秋收起义军攻打长沙未果后,迅即掉转枪头,率部上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这既揭开了他个人历史,也是党的历史新的一页,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由此展开。”这里的“他”最可能是A.周恩来B.陈独秀C.邓小平D.毛泽东8、从洪秀全到孙中山都是通过学习西方来反传统,但是失败了。最后中国共产党人决定“走俄国人的路”。“俄国人的路”是A.工农武装割据B.中心城市武装暴动C.不流血的宫廷政变D.非暴力不合作道路9、据报道,2013年,甘地曾经在狱中用过的一部小型纺车在英国进行拍卖,被一神秘买主以11万英镑(当时约合100多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买下。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A.为实现印度独立进行社会动员B.以逆现代化手段改造印度经济C.以高价售卖自己的手摇纺车D.反抗法国的殖民统治10、“列宁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但苏联情况又与中国不同。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主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参考了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新经济政策的一些思考,独立地探索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中国之路是A.建立集体农庄B.和平赎买民族资本C.没收官僚与民族资本D.建立合作社经济1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期间,苏联经济蓬勃发展……。”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实行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B.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C.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和谐发展D.与欧洲资本主义强国的对立12、“邓小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回归列宁的逻辑起点,且比后者走得更远。”邓小平“走得更远”,主要表现在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13、“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说:“……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凡有识见的人,皆知道社会革命,欧美是绝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可鉴。”他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期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邓书杰/李梅/吴晓莉/苏继红《晚清落日》(1900——1909)(1)根据材料一回答,欧美当时存在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所讲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是什么?材料二 2001年,第三届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世界大会在南非举行。一些非洲国家代表发言,要求西方国家为奴隶贸易进行道歉和赔偿,他们提出的赔偿额度为:777万亿美元,他们提出巨大索赔数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2008年年初,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正式向几百年前受害的澳大利亚原住民表示了歉意,令人感佩。——施鹤群《大航海:改变人类历史的发现之旅》(2)奴隶贸易对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哪些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些非洲国家”要求“西方国家为奴隶贸易进行道歉和赔偿”的主要理由是什么?材料三 在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基础上开展的工业化建设,必须经过统购统销,来保证国家粮食供给,同时通过农产品国家定价的方式,维持大工业的低工资和低原料成本,然后通过大工业的超额工业利润,以利税上缴国家,集中起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资金。操作过程中,即是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实现农业积累向工业领域的转移。——李慎明/李捷《还历史的本原》(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与西方国家有什么不同?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四 外界评论称,中共二十大报告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下一阶段中心任务,并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明确定义,表明中共将会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也预示着“共同富裕”仍将是未来五年施政重心。——《凤凰weekly》(2022年第33期)《二十大开启中国式现代化》(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4、“在非西方社会应对西方之冲击的三种行动路线中,亨廷顿认为,各执一端的拒绝主义和西化主义并不具有可行性,可取的而且已被历史成功地证明的是拥抱现代化而保存传统精华的改良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大抵皆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按照这个原则,其结果,“累朝蠹(dù,损害)政,不忍割弃”,腐朽的封建政治既一仍其旧,其他方面的举措也就只能空有其名,无补于实。在这种情况下,像办厂、开矿、筑路、练兵等事,“泰西(旧泛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行之而富强”者,一引到中国这块封建土壤上来,就不免“有淮橘为枳之叹”了。——李文海《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1)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根据材料一回答,其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舆论主流是“攘夷”,充斥着各种排外声音,但是当萨摩和长州被西方人痛打了一次之后,全日本马上清醒过来,迅速转向,彻底改革。明治维新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但仍然顺利完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日本实现了“脱胎换骨”。——张宏杰《简读日本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明治维新的“脱胎换骨”?材料三 五四运动本身是中国被双重背叛的产物——首先是中国人背叛自身的传统文化;其次是西方背叛了中国人对正义的期待——并明确暴露出中国严重的认同危机。由于过早地否定自身的传统文化,许多中国人发现他们的理想一直在遭到西方列强的遏制,这使中国成为一个既无内在根基又乏外部援助的国家。——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列举史实说明巴黎和会上“西方背叛了中国人对正义的期待”。材料四 印度商人把棉花廉价卖给英国商人,英国商人把棉花运回本国加工制线,织成布匹,然后,运到印度来以很高的价钱出售。印度人所穿的衣服,都是昂贵的英国制品。……有许多人穷得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甘地对大家说:“我们不应该再向英国购买高价的布匹了,我们应该靠自己的力量织布。”——皮波人物国际名人研究中心《甘地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印度独立运动史回答,甘地为什么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15、“世界现代化首先表现出巨大的共性,即相似性,是共性使‘世界现代化’得以成立。但现代化在世界各地又有不同——道路不同,经历不同,模式不同,表现方式不同,成功与失败不同,经验与教训不同——这些都是现代化的特殊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人发现,光荣革命用和平手段解决了革命未能解决的问题……邀请威廉正是想避免再出现一个克伦威尔,从革命的经历中,英国人发现了革命的悖论。他们认为新的革命只会产生新的克伦威尔,而新的克伦威尔最终又会再导致另一个复辟。他们想跳出这个怪圈,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即既不要革命,又推翻专制。——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未能解决的问题”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最终是用什么样的和平手段解决的?材料二 从改革的整体规模来看,说彼得一世“全盘”引进西方文化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彼得一世在学习、吸收西方文化方面也是有选择性的,他远没有认为西方什么东西都是好的。——吴贺《彼得一世改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彼得一世改革是如何“选择性”学习西方的?材料三 以往日本历史上的革新与改革,包括影响深远的大化革新与明治维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外来先进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主动进行革新和改革,改革的行为主体是单方面的,改革的内容是经过仔细思考和认真筛选的。与此相反,战后日本在政治领域进行的民主改革却是被动性的,改革的行为主体是双方面的,改革的内容对日本来说是不容拒绝甚至不容选择的。——武寅《武寅日本研究文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化革新与明治维新”的学习对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是“不容拒绝甚至不容选择的”?材料四 在这种中西文化愈来愈深入广泛的交流之中,中国开始了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明在近代中国的输入内容是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深度大致吻合的。根据梁启超的归纳,西方文明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也就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大致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即器物——制度——文化。——李贵连《中国法律思想史》(第2版)(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哪些探索活动?这种探索的结果对中国人有哪些启示?1——6 ABADDC7——12DBABAC13、(1)贫富分化。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政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贫富不均问题。(2)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国家在新航路开辟,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不断对外殖民掠夺,加剧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与落后。(3)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以及工业自身的积累资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对外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获取工业化建设资金。(4)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劫富济贫,有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14、(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2)以西方为榜样,进行全面改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且脱亚入欧,跻身于欧美列强行列。(3)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4)动员民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振兴印度经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15、(1)专制独裁;王朝轮回,专制复辟。通过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即光荣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达成妥协: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国王,但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权利法案》的颁布为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奠定法律基础。(2)创建新式军队;兴办手工工场;创办科学院、学校、报纸;倡导西方礼节与生活方式;但拒绝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农奴制不仅没废除反而不断被强化。(3)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明治维新: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且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与民主化改革。(4)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兼有西方思想启蒙)/学习西方思想:新文化运动(侧重西方思想启蒙)。学习先进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与不屈不饶的探索精神;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