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柯桥区实验中学文史知识竞赛阶段性检测卷(1)第I卷(选择题)1.根据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点,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与其相符的战役A. 合纵连横 B. 长平之战 C. 大泽乡起义 D.赤壁之战2.“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相同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B.防止人民反抗 C.加强思想控制 D.压制知识分子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承让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统一度量衡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5.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 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宋 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 谚语)6.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汉武”二人在下列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经济发展 B、打击匈奴 C、中央集权 D、儒家学说8.假如你穿越时光,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秦王朝,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有人阅读小篆书写的书籍 B.用圆形方孔铜钱买东西C.很多青壮劳力被征去修筑长城 D.孩子们在朗诵《论语》9.《荀子》载:西周“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12.“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 B.元 C.明 D.清14.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D.宋辽统治者都趋向腐朽15.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1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17.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这说明了西汉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 B、重农抑商 C、发展工商业 D、重商之义18.唐朝时,我国出现了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说明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广州口岸的开放19.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应是A.唐初北方无边患 B.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C.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20.《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第II卷(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12分)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三:据《金陵记》记载南朝梁都城建康“城中二十八万余户”,“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3)材料二中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4)结合材料三,谈谈经济发展对于城市发展有何作用?(2分)22.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一一《汉书 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 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3分)(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3分)23.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分)(2)清朝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2分)(3)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200年,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24.(15分)如图,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泽被后世。读图,回答问题。(1)说明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凿的大运河?(2分)归纳图一、图二工程共同的功能。(2分)(2)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起止城市(当时的地名),以及中心城市。(3分)写出元朝开凿的两段新运河的名称。(2分)(3)对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好事,有人说是坏事。就“有人说是好事”谈谈你的理由。(3分)(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3分)25.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某校拟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11分)(1)设计活动主题(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7分)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简要概述鲜卑族孝文帝改革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1分)唐朝有两位女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他们是________、金城公主(1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族。(1分)西汉、清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分别是______、______(2分)清朝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1分)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1分)(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说明。 (3分)人物:_______ 人物:郑成功 人物:_______事迹:抗击倭寇 事迹:_________ 事迹: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柯桥区实验中学文史知识竞赛阶段性检测卷(1)参考答案1.D 2.D 3.A 4.D 5.C6.D 7.D 8.D 9.C 10.C11.A 12.D 13.B 14.B 15.B16.B 17.B 18.B 19.D 20.B21.(1)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2分)。(2)农业和丝织业发展水平很高(2分)。(3)①南方相对安定,一些统治者也努力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②北方人南迁到南方,不仅补充了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6分)。(4)促进了城市的繁荣(2分)。2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地方实行郡县制(2分);焚书坑儒(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分)。(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3分)。(4)促进了封建王朝的大一统(3分)。23.(1)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设立内阁;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每点1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2)平定国内叛乱: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抗击外来侵略:郑成功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人侵等。(2 分,任答其中一例即可,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3)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长期推行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24.(1)图一隋朝、图二元朝。(2分)功能:运输;(沟通南北交通或南粮北运也可)。(2分)(2)隋朝:南—余杭、北—涿郡、中心—洛阳。元朝:会通河、通惠河。(每点1分,共5分)(3)理由: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3)(4)要从国情出发;要经过充分、科学的论证;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3分)25.1)采意给分。(2)促进了民族融合。文成公主;回族西域都护、伊犁将军;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民族区域自治。(3)戚继光;收复台湾;康熙帝。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