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反比例》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的课时内容《反比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反比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课时内容。本课是比例知识的深化,也是以后学习函数的基础。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两个情境,在这两个情境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比较教材中实例的共同点,引出“反比例”,教学皆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知识。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通过讨论、探究、观察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说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问题理解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重点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能否成反比例。教学难点四、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再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以及平时生活中对数学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变化的量,正比例),具备了一定的(思考、探索、操作)能力,拥有认真、好学、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的积累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五、说教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再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相对教师的教法学生采用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利用练习法: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练习:1.一个数和它的3倍成正比例关系吗 为什么 2.面粉的总质量一定时,一袋面粉的质量和袋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 )一定。3.购买练习本的数量一定,应付的总价和练习本的单价成什么比例 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成正比例 比值一定2.积3.成正比例 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比值一定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那么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生:看这两种量之间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否则不成正比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揭示课题:反比例)板块二、探究新知(一)、根据情境,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的一条边的长随着邻边的长而增加减少。在此基础上,追问:表1,表2中长方形相邻边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展示,①表1中相邻边长乘积都是24②表2中相邻边长积不相等,但和相等都是12(二)、课件出示王叔叔游长城的情境和相应的表格。提问: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在此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猜测等活动。在汇报展示时预计出现以下情况:①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②10*12=60*2=80*1.5=120。引导学生明确:像这样速度和时间两个量,速度变化,所用时间也随着变化,而且速度与时间的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三)、情境中表1 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长成反比例吗?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解决问题。本课注重将“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过程”的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达到落实学习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板块三、课堂练习1.用3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能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把每种长方形的长和宽填在下表中。长/厘米宽/厘米(1)通过动手拼摆不同的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2)长和宽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每次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吗 望。参考答案:1.(1)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两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扩大,宽就缩小;相反宽扩大,长就缩小。这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长/厘米 36 18 12 9宽/厘米 1 2 3 4(2) 计算长方形的长×宽,看看每组数据的积:1×36=2×18=3×12=4×9=36,它们的积相等。(3)积一定,即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板块五、课堂总结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明确了成反比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量能否成反比例的判断方法。生2: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生3:反比例关系式可表示为xy=k(一定)。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上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经验,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量的特征。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时我从实际引入,采用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同学创造了探索知识的条件,将学生引导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识,在与旧知识的对比中掌握了新知识,在阶梯式的练习中巩固了新知识。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还是不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我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