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图形的旋转(二)》说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运动》单元的课时内容《图形的旋转(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图形的旋转(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单元的课时内容。本课是在上一节学生借助线段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教材主要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安排了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的活动;第二个活动,呈现了一幅画好的作品,并通过关淘气的话对键点进行了提示,可以先找找到旗杆旋转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方法,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和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并进一步地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三、说教学重难点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难点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薄弱。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乐于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喜欢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和表达。他们以前学过线段的旋转,但面的旋转并不像那样线段的旋转直观、具体,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还是借助的旋转的理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是继平移、轴对称和简单认识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基本变换,学生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五、说教法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主要采用了引入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融合成“吸引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体现数学的趣味性。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提问:之前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谁能说一说图形的旋转与哪些因素有关?生:图形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种;还有图形旋转的角度和围绕旋转的中心点。如何把一根线段按要求进行旋转?先要弄清楚线段围绕哪个点进行旋转,再根据旋转的方向和角度,就能把线段旋转到指定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图形的旋转(二)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点明前后两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30页第1个问题自己动手将课本30图片上的小旗帜绕M点顺时针旋转90度。独立读题,想一想“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小旗“是怎样的?2、在书上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自学提示(1)可以先把旗杆旋转90度,然后再找旗帜。(2)把图直接画到书上(自主探究 教师参与活动中并引导)(3)先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1: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的旋转点M。生2:根据前面学习的线段的旋转方法,找到旗杆,在旗杆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画出这条线段。生3:最后根据小旗中旗杆与旗面的位置关系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三角形的旋转。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第2个问题。(画出三角形ABC旋转90°后的图形)师:你能画出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 剪一个三角形标上各点转一转。学生操作后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的 生1:先画线段AB的对应线段AB'。以旋转点A为垂足,在线段AB的右侧作线段AB的垂线。因为点B到点A的距离为2小格,所以以点A为起点,在线段AB的垂线上数出2小格,此点即为点B的对应点B',线段A B'就是线段AB的对应线段。生2:再画线段AC的对应线段AC'。以旋转点A为垂足,在线段AC的下侧作线段AC的垂线。因为点C到点A的距离为3小格,所以以点A为起点,在线段AC的垂线上数出3小格,此点即为点C的对应点C',线段AC'就是线段AC的对应线段。生3:最后连接BC,三角形A B'C'就是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师:如果三角形ABC绕B点逆时针旋转90°,你能画出它的图形吗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生1:先画线段BA的对应线段BA'。以旋转点B为垂足,在BA的右侧作线段BA的垂线。因为点A到点B的距离为2小格,所以以点B为起点,在线段BA的垂线上数出2小格,此点即为点A的对应点A',线段BA'就是线段BA的对应线段。生2:再画线段BC的对应线段BC'。以旋转点B为垂足,在BC的上侧借助直角三角板作线段BC的垂线(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线段BC重合,直角顶点和点B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即为线段BC的垂线)。在线段BC的垂线上量出与线段BC相等长度,找到点C的对应点C'。生3:最后画AC的对应线段A'C'。连接A'C',三角形B A'C'就是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师:旋转后的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生2: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生3:旋转点的位置没有变。生4: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板块三、课堂练习1.观察图形并填空。(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 )的位置;(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 )的位置;(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 )°到达图4的位置;绿色圃(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 )°到达图4的位置;(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 )的位置;(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 )的位置。参考答案:(1)2 ;(2)3;(3)90;(4)180;(5)1;(6)1。板块三、课堂总结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图形的旋转方法,并能根据要求进行旋转,大家来总结一下吧。生1:掌握了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画法,并能正确画出。生2:基本图形旋转后的形状、大小没有变。七、说板书设计根据六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八、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有方向、角度、中心三个要素,从这三个要素又可引申很多知识。例如,顺时针旋转90度等于逆时针旋转270度;一个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旋转中心,只要一点固定不动就可以定为旋转中心等。在开始我将这些都设计了进去,因为我的理解是应该将教材进行拓展,后来的实践我发现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万能的,应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将知识目标定位在90度的旋转上,而旋转180度、270度准备放到单元复习课上进行,这样灵活地处理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时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变幻无穷,使学生思维灵活。在掌握图形旋转90°后得到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①整节课对学生放手不够。②讲解过细,占用时间较长,学生主动时间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