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1.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学习目标】(1)了解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预习导航】1、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 )A.甲昆虫 B.乙昆虫 C.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2、有时在你认为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 )A.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B.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C.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D.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3、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次声波 B.超声波 C.电磁波 D.红外线4、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5、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人刷牙时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互动课堂】1、根据图示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B.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C.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D.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2、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3、跟“回声”有关的现象是( )A、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 B、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蚊子C、船只利用声纳测定冰山距离 D、下雨时雷声总比闪电晚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课堂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见B、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C、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D、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2、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音调太低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3、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 B、微波炉C、电视摇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课后作业】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我们不一定听得见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2.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A.海的深度B.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C.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D.很长的钢管的长度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B.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C.搜救人员很难听清废墟中幸存者微弱的呼救声,说明幸存者的呼救声是噪声D.帐篷城里的小王用纸团塞着耳朵睡觉,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4.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人的理想安静环境是0dBB.噪声刺耳难听,但不会导致人患病C.音乐虽好听,但如影响人的学习和休息,也属于噪声D.在马路和住宅之间植树只是为了美观5.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6、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器接收到。(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估算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