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教学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教学实录

资源简介

《外国诗二首》 课堂实录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外国诗二首。这两首外国诗从体裁上来说都属于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
学习现代诗,要从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分析,隐含在语言形式背后的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学习外国的现代诗,大家还需要注意,因为翻译作品通常是经过一者的加工,某种程度上译作也融入了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因此本堂课我们在解读诗歌时所提到的诗人,其实也包括了译者在内。
环节一:积累文学常识
我们先来认识下这两首诗的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课本里选用的是戈宝权的译本。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第二首《未选择的路》,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著有诗集《山间》《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课本里选用的是顾子欣的译本。
环节二:积累语言
下面老师来朗读这两首诗,请同学们注意,其中标红字的读音或者写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萎萎,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环节三:讲读第一首诗
我们先来阅读第一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显然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假设了一个奇迹,生活欺骗了你。欺骗意思是用虚伪的言行,隐瞒真相使上当。读到这个诗题,可能我们会生出探究的欲望。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怎么对待?诗人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诗歌做一些圈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先读第一节。诗人先明确提出,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悲伤和心急是大多数人面对欺骗常有的心态。诗人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然后从正面提出建议,在忧郁的日子里,要保持镇静。
为什么诗人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呢?第三行诗中的冒号提示我们,对于前面提出的建议,诗人稍后给出了解释,那就是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人认为,快乐才是生活的本质。之所以要劝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而要保持镇静,是因为忧郁只是暂时的,快乐是不会被忧郁掩盖的,快乐是必将来临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相信吧,这是一句插入语,起到强调作用是希望受到生活欺骗的你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其实也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的本质是快乐的,并且快乐是一定会来到的。
第一节诗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内容呢?大家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第一行诗承接上一节的内容,如果相信,快乐才是生活的本质,即使暂时处于忧郁的日子,心里也会怀有对未来的希望。这就是诗人倡导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行诗转而写现状,现在的心情常常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感到忧郁。
请注意,诗人即将与读者探讨第二个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又可以如何看待当下忧郁的日子呢?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冒号,借助这个冒号我们可以来分析,后两句诗与第二行诗之间的关系。先看后两行诗写了什么内容。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将生活中所有的情形都放在时间长河里来观照。
联系前面的内容,“一切”这个词语侧重于只生活中那些忧郁的日子,言下之意是忧郁的日子在时间长河里,不过是一个瞬息,必定会成为过去,而快乐必将来临。一个“而”字把第四句的意思与上一句衔接起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为什么眼前的忧郁和悲伤会成为日后回忆里亲切的怀恋呢?人生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有所成长。站在未来会觉得当下的这段经历,值得珍藏回味和怀念。第三、第四行诗用分号隔开,表明诗人从两个角度来阐明对待现在的忧郁的态度,一方面立足当下要坚信忧郁成为过去,不要沉浸于悲伤之中。一方面又站在未来,过去了的那些不如意,那些艰难困苦,对于人生来说,也许是值得回味的经历。
理解了第二节诗歌的内容后,我们再来朗读整首诗歌,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两节诗之间的内在关联。
普希金用这首诗来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两个诗节的内容上体现出层进关系。
第一节诗阐明了生活的本质是快乐的,如果遭逢困难挫折,要保持镇静,要坚信快乐将会来临。第二节诗进一步启示,要心向未来,要相信忧郁的日子只是暂时的,一定会过去,也要相信等到一切都过去了,那些曾经的忧郁。在回忆往事时,也会让我们会心一笑,成为亲切的怀恋。
诗人写这首诗是希望诗歌中的你能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困境。面对困境,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那么这个“你”指的是谁呢?也许“你”是指诗人自己,他想要劝慰处于困境中的自己要相信快乐终会来临。
也许“你”是生活中的某个人,他想要对这个人说,即使处于困境,要相信在艰难的日子也只是时间长河的一个瞬息,转眼就会过去。
也许“你”是诗人心目中的某一个某一群潜在的读者,他想要对这些读者说,要在困境中保持镇静,要心向未来,要相信未来是光明的、是美好的。
通过这样的对话语境,诗人和你倾心交谈,能够给正遭遇生活挫折的你,以温暖和鼓励;能够给正处于生活的低谷的你,以力量和希望。
接下来我们再来体会这首诗语言形式上的特点,请同学们完整的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两节诗在语言上的不同。
大家是否注意到两节诗在语言上的节奏上是有变化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你不要悲伤,
也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你要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第一节中所用的短句,使得诗歌的节奏略快一些。
第二句是对你提出的建议。诗人连用了两个“不要”,且放在同一行语气略显急促,劝慰之情略显迫切。如果我们给句子加上主语,再分成两行,大家试着读一读,是不是就没有这种急迫感呢?
相信吧,作为插入语除了对后面的内容起到强调作用之外,本身也极富感染力,简洁有力的三个字不容置疑。诗人以自己的乐观态度感染着每一个正在读诗的读者。如果我们给这句话,加上主语,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第二节中,诗人调整了语言的节奏,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之后,诗人进一步耐心的解释,该怎样去看待生活中的忧郁。
此时的句子相对较长,语气显得和缓,更有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我们可以在两个译本之间作比较。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戈宝权译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查良铮译
比较两个译本会发现,虽然他们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语言上戈宝权的译本,节奏略慢一些,“一切都”出现了两次,态度更为肯定,“亲切的怀恋”,则带有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作为诗歌的结束语,显得亲切而又令人向往。
环节四:讲解第二首诗
第二首诗题为《未选择的路》,言下之意是选择了另一条路,着眼于选择,请大家自读诗歌,圈画出诗人的表现和心理。
我们来交流一下自读的成果。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第一节写选择前,诗人站在林间道路的岔口久久踌躇。“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说明选择道路时,我的内心对两条未知的路都怀有期待,未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感到遗憾。
“久久伫立、极目望去,”写出了我犹豫不决的心态。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姜姜,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l
第二节中诗人明确的做出了选择,这条路少有人涉足,却因此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在这充满了挑战的路上,诗人的心中充满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也许踏上这条路能看见别人不曾领略的风景。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第三节写的是做出选择后我的心情。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对那条未选择的路,心存遗憾,希望能改日再见,另一方面又很清醒的意识到你踏上选择好的这条路,恐怕是再难返回起点,隐隐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纠结。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时间点是选好道路的多少年后,轻声叹息传达出回顾往事所带来的遗憾。
联系后三行诗,我们揣摩一下这个叹息包含的内容,恐怕就是为只能选择一条路而感到惋惜吧,恐怕是为没有机会领略另一条路上的风景而遗憾吧。显然,诗人在选择道路时的情感变化贯穿了整首诗歌。
四节诗拉开了一条长长的时间线,从那个清晨一直到多少年后,把选择这个举动的意义绵延到漫长的时间长河之中。站在这个意义上再来看着种种的心态的变化,我们更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些憧憬、那些犹豫、那些坚定,甚至叹息全都源于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只能选择一种可能。
诗人笔下的路意蕴丰富,我们能读出来了吗?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萎萎,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从第二节和第四节可以看出,我所选择的路有两层含义。
第一,穿其林间的道路,这条路长满荒草,少有人迹,对于我来说,这条路是诱人的美丽的。第二,生活的道路。这条路决定了我人生的方向。
这两条路是多么相似,漫长神秘,较难预测,无法返回,选择了其中一条,就永远不可能回到起点,再走另一条路了。
因此,这首诗是借林间的路来阐发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耐人寻味的是,诗歌的题目确是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从这几句诗来看,诗人对为选择的路也是感兴趣的也是有惋惜的,因为两条路不能同时去涉足,因为一旦做出选择就失去了另一次可能的机会,因为一旦出发,就不能再回到原点,所以未选择的路道出了人们面临选择时的真实的心态,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我们再来齐读这首诗,把这首诗送给将要面临选择的自己。
环节五: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