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苏应林教学目标1.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2.把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赋比兴等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4.体悟课文歌颂爱情控诉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重难点1.积累《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丰富文化常识。2.把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积累文言知识。3.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赋比兴等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导入新课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学习了《氓》,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 在爱情当中,如果男子不变心的话,爱情的悲剧就能避免?在封建时代,男子的忠心是维持爱情的唯一因素。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民间传说《梁祝》 : 一个叫梁山伯的读书人,一个叫祝英台的士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他们两情相悦,却仍旧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现实历史事件: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最终只能走向离异,一人早逝,一人一声嗟叹。他们,也不是因为不专一。可见,旧时代,婚姻大事半点由不得自己。知书论世,积累常识一、乐府1.汉代的音乐机关:“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2.一种音乐性诗体: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统称“乐府”或“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二、《孔雀东南飞》简介1.《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不详。(见注释)2.《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3.本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与《木兰诗》以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成为“乐府三绝”。三、创作背景1.汉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2.《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可见,封建社会里做人难,做媳妇难上加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文言字词句(一)文言句式1.为仲卿母所遣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2.誓天不相负 宾语前置,“相”代指刘兰芝3.君既若见录 “见”代指刘兰芝,宾语前置4.出置前窗下 “前窗”前省略介词“于”,省略句(二)通假字1.终老不复取 通“娶”,结婚。2.箱帘六七十 通“奁”,梳妆用的镜匣。3.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4.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韧。5.槌床便大怒 通“捶”,敲击。(三)偏义复词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 姥:婆婆 2.昼夜勤作息 作:劳作3.我有亲父兄 兄:兄长 4.其日牛马嘶 马(四)词类活用1. 孔雀东南飞 东南:名作状,向东向南 2. 何意致不厚 厚:形作动,满意3. 留待作遗施 遗施:动作名,赠送的东西4. 窈窕艳城郭 艳:形作动,称艳5. 仕宦于台阁 仕宦:名作动,任官职 6. 手巾掩口蹄 手巾:名作状,用手巾7. 槌床便大怒 槌:名作动,敲 8. 头上玳瑁光 光:名作动,发光9.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10. 足以荣汝身 荣:使动,使……享受荣华富贵11. 交广市鲑珍 交、广:名作状语,从交州、广州12. 逆以煎我怀 煎:动词使动,使……受煎熬13.兰芝惭阿母 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二)序言思考诗词小序对全诗有什么作用?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及作诗缘由。2.“遣”、“逼”,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横,暗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及悲惨的结局。集中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这两字展开故事情节。3.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悲剧气氛,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三)诗歌结构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本,按照情节发展,根据小序的提示,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起始:(1)托物起兴开端:(2-6)兰芝被遣发展:(7—23)夫妻誓别,兰芝抗婚高潮:(24-31)双双殉情卫生:(32)魂化鸳鸯,告诫后人1.本诗开头以孔雀起兴有什么作用?①借孔雀起兴,以孔雀失偶比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的顾恋之情。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哀婉缠绵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③引出下文。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2.结尾这一自然段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①告诫后人。②结尾以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③首尾呼应。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二鸟分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终结,诗意浓郁。再读课文,分析形象文中的人物,可以进行归类吗?如果可以,分为几类?可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刘兰芝、焦仲卿为代表的受害者;一类是以焦母、刘兄为代表的加害者。赏析刘兰芝的形象1.文中其他人物眼中的刘兰芝是什么样的形象?焦母眼中的刘兰芝:没有礼节,举动随意,不尊重婆婆;“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焦仲卿眼中的刘兰芝:美好,没有过错/“幸复得此妇”“女行无偏斜”刘兰芝眼中的刘兰芝:知书识礼,勤劳,顺从,没有过错/“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昼夜勤作息”“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谓言无罪过”2.我们眼中的刘兰芝是什么样的人?语言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明确:多才多艺、有教养;勤劳能干;头脑清醒、刚强倔强。“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明确:忠贞不渝,守信用、重情义、不趋炎附势、不为权势金钱所动,自尊自爱。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明确: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善良贤惠、知书达理外貌描写: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明确:美丽、坚强、外柔内刚侧面描写: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明确:不慕富贵、爱情专一小结:刘兰芝外表美丽,她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善良忠贞、不慕荣利;同时又坚强果敢,有反抗精神,是封建时代比较完美的女子形象。赏析焦仲卿的形象文中其他人物眼中的焦仲卿是什么样的形象?焦母眼中的焦仲卿:魅力无限的能干人才/“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受妇人蛊惑的糊涂蛋/“何乃太区区”。焦仲卿眼中的焦仲卿:前途平平的平庸男子/“儿已薄禄相”。2.我们眼中的焦仲卿是什么样的人?语言描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明确:对爱情忠贞不渝。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明确:孝顺、软弱、心存幻想。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明确:对爱情忠贞不渝,敢于以死反抗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明确:对爱情忠贞不渝,敢于以死反抗,守信小结:一个忠厚孝顺,忠于爱情,守礼尽孝、充满幻想,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敢于为爱情献身的叛逆者形象。焦仲卿是封建时代最贴近生活的男子形象。赏析焦母、刘兄的形象。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明确:蛮横无礼、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代表刘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明确:粗暴,贪婪,是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代表,典型的市侩形象。诗歌主题诗歌通过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特别是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情地讴歌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争取婚姻自主,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鉴赏艺术手法赋赋:铺陈,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连的一串句子或词语排在一起,用以陈述事物,表达思想情感。这种手法可以强化情感,增强气势。在文中的运用。①自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②告别: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外表美丽勇于反抗自尊自爱坚强沉着外柔内刚③迎亲: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反衬)不慕荣利,强化悲剧色彩。比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的序曲以孔雀失偶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形成了缠绵凄楚的气氛。比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1.刘兰芝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自己比作柔韧的蒲苇(男刚女柔),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2.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拓展思考1.同为殉情,可为什么一个去得很决绝,一个死前还徘徊?明确:二人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庭那种蛮横专断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容忍的,表明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完全绝望,所以走得很决绝。这是令人最悲伤的。仲卿出身官宦之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对爱情的忠贞又使他富有反抗精神。2.造成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原因: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性格原因: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无法容忍。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直接原因:焦母与兰芝之间的婆媳矛盾。3.依据对《氓》与《孔雀东南飞》的深入理解,借助联想与想象,以“跨时空的相遇”为主题,想象刘兰芝遇到淇水畔走来的被弃女或者“氓”遇到焦仲卿后,人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与行为 4.探究汉乐府诗的特点。◎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广阔而深刻。◎叙事成分占很大的比重。◎比兴的运用在汉乐府民歌里也有特色。◎形式多样,有四言诗,有五言诗,有杂言诗。◎有专用诗题,常见的有“歌”“行”“吟”“曲”等(《琵琶行》《白头吟》《西洲曲》),被称为“乐府歌行体”。◎题材特点:反映战争、徭役的痛苦及贫困;反映漂泊他乡、游子羁旅之悲;歌咏爱情婚姻,表现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人民的劳动生活;写饮酒求仙、人生无常等。随堂实践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白头吟(节选) 汉·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①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注)①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个刚强理智、对爱情忠贞的女子形象。①女子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自己提出断绝关系,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表现了女子的决绝。②女子对旧情不无留恋和幻想,更多的是深沉的反思,展现出她的冷静理智。③女子劝告天下女子得一人心而白首,人展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