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案(含解析) 2024届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学案(含解析) 2024届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要求】 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时代精神的精华
提分攻略
学习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平语近人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速记卡片
1个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对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3个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考 点 精 析
1.正确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
区别 含义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 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
特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联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醒 哲学≠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醒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相互决定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但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
②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对象 整个世界 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提醒 ①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的看法是错误的。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易 错 清 零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
校正:                                    。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
校正:                                    。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校正:                                    。
4.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发现都推动着唯物主义的发展。(  )
校正:                                    。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
校正:                                    。
6.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1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1 [2021·广东卷]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1 光明网载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把“金钥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世界观支离破碎,唯有正确理论体系才是哲学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哲学思想不是人人都有的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④世界观和哲学都是对世界最一般的问题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2 哲学与具体科学
例2 [2019·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
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训练2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道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 点 精 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从社会实践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 观点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常见 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①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合理性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局限性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
共同性 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区别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区别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的问题,是流
联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注意 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易 错 清 零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
校正:                                    。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校正:                                    。
3.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校正:                                    。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
校正:                                    。
5.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1 哲学的基本问题
例1 [2021·山东卷]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 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方法技巧
区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两个方面
(1)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问题,如:“气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万物”,体现的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2)如果材料涉及人类的某项新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训练1 [2023·天津市新华中学一模]2022年4月,借助于新测序方法Oxford Nanopore和Pacbio HiFi,近百位科学家合作完成了首个完整无间隙人类基因组测序,填补上最后8%的空缺,同时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新确认的DNA片段里包含重要的免疫反应基因,它能帮助人类适应和抵御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在预测药物反应方面很有价值。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科学家完成无间隙人类基因组预测要正确处理(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考向2 哲学的基本派别
例2 [2020·江苏卷]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方法技巧
关键词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认真审题,先找到材料中属于“物质”的关键信息,如“金、木、水、火、土”“元气”“原子”等,再找出材料中属于“意识”的关键信息,如“心”“理”“绝对精神”“观念”“上帝”等,最后依据题意判断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训练2 下列选项与漫画《心病》的哲学寓意最贴切的是(  )
A.杯弓蛇影 B.对症下药
C.患得患失 D.白日做梦
核心考点三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 点 精 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提醒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但绝不是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3.基本特征
提醒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易 错 清 零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
校正:                                    。
2.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的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
校正:                                    。
3.唯物史观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
校正:                                    。
4.唯物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
校正:                                    。
5.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校正:                                    。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
校正:                                    。
7.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革命性。(  )
校正:                                    。
8.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例1 [全国卷Ⅲ]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1 [2019·天津卷]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考向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例2 [全国卷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训练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
①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马克思主义依然“行”
情 境 探 究
情境 100多年来,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②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的科学工具。面对近年来美国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党的二十大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③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
④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说明马克思的思想为什么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
                                    
                                    
                                    
                                    
                                    
                
新 题 速 递
1.党的二十大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维护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觉的历史担当,确立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 ③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对我国社会发展起支配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之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的依据是(  )
①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的表现有(  )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胜利 ③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全人类求解放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示出强大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①追求智慧 ②决定 ③体现 ④统一 ⑤推动 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⑦本原 ⑧派生的 ⑨古代朴素 ⑩辩证  依赖于  客观唯心主义  科学性  历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哲学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2.答案与解析:×。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答案与解析:×。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答案与解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发现都推动着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说法夸大了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但同时也应明确,具体科学的进步可以推动哲学的发展,因此,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才会推动唯物主义的发展。
5.答案与解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答案与解析:×。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一定是科学的。正确的哲学才能提供正确的指导。不科学的哲学提供的往往是误导。
命题探究
例1 答案:B
训练1 解析:①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③错误,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答案:C
例2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受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科研工作者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故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哲学在具体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A、B、C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训练2 解析:①符合题意,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题中观点没有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符合题意,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进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道路,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④不符合题意,题中观点没有体现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A
核心考点二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答案与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两方面的内容。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
3.答案与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前者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对后者的不同回答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答案与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5.答案与解析:×。唯物主义并不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宇宙探索活动有利于拓展认识的边界,但不能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②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说法错误,而非没强调,没体现。
答案:B
训练1 解析: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科学家完成无间隙人类基因组预测,说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正确处理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故C入选。材料并未涉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并且也不属于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故A不选。材料并未涉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和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故B、D不选。
答案:C
例2 解析:题干认为我们其实并不知道“树”本身是什么样子,这属于不可知论,A正确。B、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选。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选。
答案:A
训练2 解析:该漫画《心病》讽刺了在虚幻的现象面前疑神疑鬼、自相惊扰的人。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正确解决的方法。A符合题意。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D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B、C、D均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A
核心考点三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2.答案与解析:×。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3.答案与解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没有系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4.答案与解析:×。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5.答案与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那里就存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发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以科学为基础,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6.答案与解析:×。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7.答案与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基本的、核心的观点。
8.答案与解析:×。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命题探究
例1 答案:B
训练1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考点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改革开放的作用为依托考查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念。由材料中的信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D正确。A、B是所有哲学的共性,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C与题意不符。
答案:D
例2 解析:②③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结晶。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社会实践,不是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④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但不是完成了这一认识。
答案:C
训练2 解析: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①中“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说法错误;④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C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情境探究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新题速递
1.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①错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自由解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确立了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故②错误。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答案:D
2.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对我国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而不是支配作用,故①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故②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而不是“科学之科学”。“科学之科学”的说法是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是错误的,故④排除。
答案:C
3.解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能够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①③观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②说法错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提供具体方案,④说法错误。
答案:B
4.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的表现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示出强大生命力,②④符合题意。材料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和“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全人类求解放”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的表现,①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