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复习提升(三)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体现·说明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此类试题一般依据一定的材料信息,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概括出材料信息所体现的知识。体现说明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某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学生“运用某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解题技巧考生可根据知识逻辑和材料逻辑进行答题,具体分析如下:典例示范[2022·湖南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自2022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②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的专栏提出意见建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与人民日报客户端一起,授权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③各地网友踊跃参与,栏目上线12小时,就收到有效留言近万件。根据安排,④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将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是中国民主的生动实践。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说明。[思路点拨] 本题可依据材料逻辑、主体逻辑和知识逻辑进行分析:(1)知识逻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可分解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中国民主的生动实践知识可分解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特点及其表现等。(2)材料逻辑、主体逻辑和知识逻辑相结合(主体逻辑)材料逻辑 知识逻辑信息点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信息点②: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 我国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信息点③:各地网友踊跃参与……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信息点④: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将…… 中国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答案] 跟踪演练[2023·广东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通过过程如下表所示:时间 主体 具体内容2020年3月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十四五”规划建议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2020年7~9月 中共中央、主 流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多场专家代表座谈会和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广大网民进入相关页面建言献策2020年10月 中共中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2020年11月 国务院 开始着手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开展大量调研工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2021年3月 全国人大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通过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热点缘由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2021年7月1日和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又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作出的原创性贡献。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党章。议题探究命题方向1 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党章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作出修改,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民主基石。2022年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内容写入党章。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将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党章的主要依据。命题方向2 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方面。2022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热点。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决策、监督等环节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习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它保证了过程民主和结果民主,避免了西方国家‘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进入休眠期’的虚伪民主。”结合材料,谈谈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命题方向3 完整的参与实践全过程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2021年9月23日下午,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上海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功能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深化,不断丰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扩大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覆盖全国2/3省份,地方人大也普遍设立了立法联系点,极大地推动了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保障了国家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真正实现了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设立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的意义。命题预测1.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从2022年4月15日起正式启动。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通过网络征求意见( )①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②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③表明党中央努力把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把人民所思所盼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此次地方组织法修改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就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而且设计了一系列制度保证其真正落到实处。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①是确立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重要举措②可以使人民多渠道参与国家政治事务③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④使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了真正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精髓就在一个“全”字。◆参与的主体“全”,参与的人多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参与的内容“全”,大到国家立法,小到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都可以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参与、来解决。◆参与的流程“全”,仅投一张选票不叫民主,仅仅提一两条意见也不叫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从“全”字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参与主体“全”说明我国民主是属于全体公民的,能汇聚更多意愿与智慧谋发展 ②参与流程“全”体现了我国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是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的统一 ③参与内容“全”体现我国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④一个“全”字充分体现我国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部长通道”,部委负责人与记者“隔屏对话”,聚焦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摆问题、谈思路、见举措,坦诚务实;在“代表通道”“委员通道”,代表、委员面对镜头,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谈感想、广建言、多献策,从容自信;在审议讨论现场,交流直面问题,探讨直击要害,举案例、列数据、提建议,热烈融洽;在手机屏幕上,“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留言”平台拓展建言渠道,有关部门连夜汇、一早报、及时转,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近几年全国两会,处处可见思想碰撞的火花,聆听智慧交融的旋律,民主与民生紧密相连,“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同频共振,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与特色。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阶段复习提升(三) 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大题增分突破典例示范答案:中国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彰显我国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跟踪演练答案: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通过过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广聚民智,形成规划共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长效热点透析议题探究命题方向1 提示: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是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范全国人大权力运行,保证重大立法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的内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法律保障,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④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真正保证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命题方向2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从根本上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了选举上的民主;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体现了决策上的民主。对违反人民意志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罢免,体现了监督上的民主。命题方向3 提示:①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联系人民群众,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提升履职能力,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②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③提升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更好地实现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命题预测1.解析: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扩大,①错误。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通过网络征求意见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把人民所思所盼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②④符合题意。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是党民主执政的体现,有利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不是把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排除③。答案:D2.解析: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使人民多渠道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②③入选。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早已确立,①错误。我国早已实现了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真正统一,④不选。答案:C3.解析:民主具有阶级性,没有全民民主,故①说法错误。材料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过程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的内容“全”说明通过法律来保障民主的实现,体现了我国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故②④正确。参与的内容“全”体现的是我国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未提到制度保障,故③不选。答案:C4.答案: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它能有效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切实保障和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两会上,部委负责人回应社会关切,积极解决民生问题,保障人民权益;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人民代言;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体现到党和政府的工作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