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 描述世界是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梳理排查·夯实基础主干梳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提分攻略 学习二十大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方法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方法论、辩证否定观)速记卡片6个概念: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旧事物、量变、质变、辩证否定6个原理方法论:发展的实质原理方法论、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方法论、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方法论、辩证否定观原理方法论精析精练·提升能力核心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 点 精 析1.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发展的 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2.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3)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①新事物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②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提醒 ①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并不是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②新事物一般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易 错 清 零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校正: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校正: 。3.成熟、完美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校正: 。4.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校正: 。5.社会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转化的过程。( )校正: 。6.认识没有终点,但科学有顶峰。( )校正: 。 命 题 探 究考向1 发展的普遍性例1 从引进时速200千米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千米、380千米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这说明(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生质变意味着发展 ④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训练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有(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世界是永恒发展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发展的实质例2 [2021·山东卷]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为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中国共产党在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中,发展成为拥有9 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证明了( )①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事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④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维路径】训练2 在我国医学领域,一种革命已悄然而至。长期以来以“心死亡”判定死亡的标准将被“脑死亡”取代。“脑死亡”不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已经有了首次的实践。当然,其中必然有阵痛,有疑惑,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脑死亡”代替“心死亡”体现了( )A.新事物和旧事物是根本不同的B.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发展就是显著的运动、变化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 点 精 析1.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量变与质变量变 质变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呈现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 事物还是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提醒 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辩证 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提醒 ①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②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③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或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④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3.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途径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的原因 发展是内因(内部矛盾)和外因(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发展的规律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发展的根本途径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易 错 清 零1.事物总是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量的变化之中。( )校正: 。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校正: 。3.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校正: 。4.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校正: 。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校正: 。6.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校正: 。命 题 探 究考向1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例1 [2021·浙江1月选考]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远发展战略,决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质变以数量增减为必要前提②质变以统一物解体为呈现状态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训练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要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下列诗句与习总书记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向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例2 [2021·全国乙卷]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②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 ③困难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 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同一性确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维路径】训练2 [2022·湖南卷,14]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量力而行 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情境探究·素养培育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情 境 探 究情境一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与天和核心舱成功交会对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①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在浩瀚太空“安家”,这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的新突破。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安抵自己的空间站里,与“太空出差”已半年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②首次“太空会师”。此番神十五飞天,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情境二 2021年以来,从“天和”入九天到“天舟”完成“妥投”,从“祝融号”巡游火星到3名航天员“入住”太空……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发射让世界看到,中国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深空探测能力持续增强,中国航天计划“三步走”正在顺利实施。不过,③中国航天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经遭受挫折,遭受失败。但一代代的航天人本着不服输的精神,在大漠深处尽情挥洒着青春热血,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我国航天事业曾经出现的挫折和失败?(辩证思维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 (2)运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说明如何才能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分析与综合、探究与建构能力) 新 题 速 递1.[2023·广东广州期末]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从“东方红”“嫦娥”到“神舟”飞船,中国航天人以一次又一次的太空探索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典范。这说明( )①航天人在尊重客观世界物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②太空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③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能够指导航天员们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航天探索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意识的能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贵州六盘水市期末]2021年8月20日,中国航天员完成两次出舱任务,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今明两年内,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体现的哲理是( )①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②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的飞跃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山东烟台期末]中国空间站“天宫”主要由“天和”核心舱、“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及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组成。继“天和”发射成功后,“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也分别于2022年7月和10月发射,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这种构型为空间站未来在轨建造预留了各类拓展资源。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努力的结果,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积极贡献。对此分析正确的有( )①把握天体运行规律是“天和”成功发射的前提 ②科学家能够根据科研需要任意搭建航空器构件 ③空间站的“T”字构型是基于航空器的审美需要 ④中国空间站的设计构想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二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梳理排查·夯实基础主干梳理①产生 ②必然 ③渐进 ④转变 ⑤必要准备 ⑥创造条件 ⑦飞跃 ⑧光明 ⑨曲折 ⑩悉心保护 思想准备精析精练·提升能力核心考点一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2.答案与解析:×。新事物一般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3.答案与解析:×。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恰恰是不够成熟、完美的东西;相对而言,旧事物可能显得成熟、完美。当然,新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会成熟、完美起来。4.答案与解析:×。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如果不符合时代大势依旧会灭亡。5.答案与解析:×。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6.答案与解析:×。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命题探究例1 解析:题干中强调我国“高铁时代”的变化发展,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不是强调自然界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质变有向好的方向变化也有向不好的方向变化,而发展是向上、前进的变化,③说法错误。答案:B训练1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②排除。材料强调事物发展的方向,没有涉及发展道路的曲折性,③不符合题意。答案:B例2 答案:A训练2 解析:A说法错误,新事物和旧事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说二者是根本不同的;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D说法错误,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发展不等于显著的运动、变化。答案:C核心考点二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不总是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量的变化之中。2.答案与解析:×。量变不一定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3.答案与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说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是片面的,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4.答案与解析:×。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5.答案与解析:×。新事物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是辩证的否定。6.答案与解析:×。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命题探究例1 答案:D训练1 解析:题中观点“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是指坚持量变的积累,最终达成质变。“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均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与题干体现的哲理一致,①④符合题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是指要珍惜时间,与题中观点“量变引起质变”无关。②不合题意。“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指“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答案:B例2 答案:A训练2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超越规律,①错误。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勇于挑战,坚定信心,尽力而为,战胜困难,而不是量力而行,②错误。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说明世界历史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些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③正确。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我们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④正确。答案:D情境探究·素养培育情境探究提示:(1)①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航天事业要充满信心。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③既要反对看不到航天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也要反对形形色色的悲观论调。(2)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要求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之以恒。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要求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寻找关键点,破除障碍,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更上新台阶。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不断前进。发展中国航天事业,要求科技工作者把每一次的新突破都要看成新的起点,这样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新题速递1.解析:中国航天人不断探索太空,弘扬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典范。这说明航天人在尊重客观世界物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能够指导航天员们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故①③入选。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故②不选。航天探索的成功与否受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④不选。答案:B2.解析: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①不选。材料中指出今明两年内,我国要实现多次载人飞船等发射任务,发射成功后再实现空间站在轨建造的任务,这表明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故②④正确。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不能笼统地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故③不选。答案:C3.解析:材料中指出为了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完整的空间站,所以将其设计成“T”字构型,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努力的结果,这表明把握天体运行规律是“天和”成功发射的前提,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故①④正确。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根据科研需要任意搭建航空器构件”的做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故②不选。空间站的“T”字构型是基于实践,而不是基于航空器的审美需要,故③不选。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