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标要求】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分攻略
学习二十大 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链接《读本》 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速记卡片
1条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个必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3条路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条要求
4项措施:建设文化强国的四方面措施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考 点 精 析
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形成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具体内容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同点 二者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提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与主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易 错 清 零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
校正:                                    。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
校正:                                    。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发展。(  )
校正:                                    。
4.文化有没有生命力要看是不是最先进。(  )
校正:                                    。
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党的立场和执政理念决定的。(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1 革命文化
例1 [2022·浙江1月卷,24]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  )
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 
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 
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1 [2021·北京卷]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2021年“五四”青年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国博有约 五四党课”直播节目,从“复兴之路”展厅“出发”,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走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丽青春,612万网友进入直播间,纷纷点赞、留言。给这则新闻加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
C.拉近革命文物与公众的距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D.创新传播方式,让革命精神“活”在当代中国人血脉中
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例2 [2021·福建卷]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进步学生罗扬才担任书记。1927年,罗扬才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义前留言:“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在中共厦大党支部号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2019年,厦门大学全面启动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扬才计划”,引导优秀党员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是为了更好地(  )
①改进教育方法,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②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③弘扬时代精神,在学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人生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训练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中国梦。这要求我们(  )
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活力 
④把文化建设当作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核心考点二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考 点 精 析
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原因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求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 ②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3)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原因 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②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要求 ①国家: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文化工作者: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提醒 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应坚持的原则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创作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
②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③反映时代,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3)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1)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3)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拓展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
①“不忘本来”,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
②“吸收外来”,就是放眼世界,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与遵循。
③“面向未来”,指的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易 错 清 零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
校正:                                    。
2.文化创作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校正:                                    。
3.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
校正:                                    。
4.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
校正:                                    。
5.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内容和形式都要新。(  )
校正:                                    。
6.融通不同资源,就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例1 [2021·山东卷]从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章设计,到作为国家名片的国际盛会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下图是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奖章整体以“齿轮”“书籍”“旗帜”“五星、天安门”“祥云”“麦穗”造型融合,“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材料启示我们,以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时应(  )
①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 ③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 ④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1 [2020·全国卷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这表明(  )
①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
②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
③激情与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训练2 [2021·全国乙卷,20]2020年,电影《夺冠》以1981年到2019年期间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主线,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和鼓舞,受到普遍好评。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③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④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核心考点三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考 点 精 析
1.建设文化强国
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①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①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③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2)要求
①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②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易 错 清 零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腐朽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  )
校正:                                    。
2.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的引领作用。(  )
校正:                                    。
3.全面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素质,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弘扬时代新风。(  )
校正:                                    。
4.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
校正:                                    。
5.剧目创作应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
校正:                                    。
6.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文化自信。(  )
校正:                                    。
7.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1 文化强国
例1 [2021·湖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了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反食品浪费的职责义务,以法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推动反食品浪费形成全民自觉。这种方式旨在(  )
①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培育和践行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③运用法律规范替代内在的道德约束 
④推动良好生活方式的自发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方法技巧
如何解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试题
注意以下知识角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等。
训练1 [2021·广东卷,10]广州早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一盅两件”“扣指谢茶”等饮茶习俗。早些年,老茶楼里服务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现在,顾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轻松完成下单和结账;有的茶楼也推出了新式茶点,并引进了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吸引了更多顾客前来品尝。由此可见(  )
①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
②善于推陈出新,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③融汇各种文化特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2 文化自信
例2 [北京卷]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训练2 [2023·辽宁模拟]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五个圆环加圆心构成,形象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圆环浅刻中国传统纹样,冰雪纹寓意冬奥,祥云纹寓意吉祥;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该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奖牌设计的源泉 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自信 ③应深植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文化创新
④中华文化积极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情 境 探 究
情境 2021年6月29日,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②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
要大力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③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文化的功能
2022年7月27日,①中央军委在京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八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和证书,向获得荣誉称号的单位颁授荣誉奖旗。
说明大力宣传表彰“七一勋章”“八一勋章”获得者对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分析与演绎能力、政治认同素养)
                                    
                                    
                                    
新 题 速 递
1.[2023·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百年党史熠熠生辉,一颗红心代代相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党史+艺术”“党史+文创”“党史+直播”等新方式,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成为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探索“沉浸式党课”“红色朗读亭”“行走的党史”等教育手段,让青少年自己扮演党史人物、自己担当党史主播、组队打卡党史圣地,在互动体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有利于(  )
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 ③继往开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讲好党的故事,拉近历史与青少年的距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利于(  )
①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②培育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谋中华民族复兴
③坚定理想信念,为奋斗前行提供精神动力
④改造落后文化,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纵览近年来的全媒体发展,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考验着主流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主流媒体应(  )
A.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以多元文化为指导
B.探索智能化技术创新,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技术保证
C.占据文化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
D.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文化的直接现实性推动社会发展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①精神标识 ②马克思主义 ③性质宗旨 ④综合创新 ⑤主流舆论 ⑥道德修养 ⑦文化产业 ⑧力量 ⑨先进文化 ⑩特色社会主义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福利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2.答案与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答案与解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答案与解析:×。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们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5.答案与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命题探究
例1 答案:D
训练1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文物、革命精神,这与“面向世界”无直接关系,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而不是强调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而不是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C排除。D符合题意。
答案:D
例2 解析: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与改进教育方法无关,故①不选。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而不是弘扬时代精神,而且是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
答案:D
训练2 解析: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中国梦,这要求我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活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③符合题意。要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而不是全面吸收西方文化,①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④说法错误。
答案:C
核心考点二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答案与解析:×。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3.答案与解析:×。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4.答案与解析:×。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5.答案与解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6.答案与解析:×。融通不同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命题探究
例1 答案:B
训练1 解析: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过程中,坚持立足社会实践,讴歌人民、讴歌劳动,因此,该歌曲受到广泛欢迎,故选②。该歌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这说明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反映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故选④。①说法错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其是否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C
训练2 解析:材料中指出《夺冠》以1981年到2019年期间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主线,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和鼓舞,受到普遍好评,启示我们文艺创造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优秀文艺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④正确。文艺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并不是真实的再现,是一种能动性的反映,②不选。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服务于人民,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③不选。
答案:B
核心考点三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答案与解析:×。建设文化强国,要发挥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3.答案与解析:×。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答案与解析:×。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没有先后之分。
5.答案与解析:×。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6.答案与解析:×。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7.答案与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依法治国,还需以德治国,法律规范不能替代内在的道德约束,③错误;材料中以法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推动反食品浪费形成全民自觉,而不是推动良好生活方式的自发形成,④不选。
答案:A
训练1 解析:现在顾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轻松完成下单和结账;有的茶楼也推出了新式茶点,并引进了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吸引了更多顾客前来品尝。这体现了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创新使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①②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不选。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④不选。
答案:A
例2 解析:②错: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④错:是否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答案:A
训练2 解析:冬奥会奖牌的设计形象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体现了应深植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推动文化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②③应选。①说法错误,奖牌设计理念源于生活实践,而不是中华文化,不选。奖牌设计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体现对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借鉴,④不选。
答案:C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情境探究
提示: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有利于引导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文化强国凝魂聚力。③有利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新题速递
1.解析:各地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讲好党的故事,拉近党史与青少年的距离;同时铸魂育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培育时代新人。故①④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而不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故②表述错误。党史学习教育属于革命文化,材料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关。故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解析: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①不选。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有利于培育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谋中华民族复兴,坚定理想信念,为奋斗前行提供精神动力,②③入选。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盲目排外抵制,应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④不选。
答案:D
3.解析: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考验着主流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主流媒体应占据文化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C符合题意。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排除。B与材料主旨无关,不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错误。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