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含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含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课标要求】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提分攻略
知识拓展 ①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质的规定性;②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③注意度作为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它不是固定的一点,而是质在其中运动、变化的幅度。度是特定的质的量的活动范围,它是质在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之间的量的变化区间。
速记卡片
1条原理:质量互变规律
2种状态:量变、质变
3个方法要求:注重量的积累、适度原则、促成质变
8个概念:质、量、度、量变、质变、连续性、间断性、适度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考 点 精 析
1.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与量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2)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
相互区别 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相互包含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②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
2.比较量变与质变
量变 质变
性质 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性质变化
状态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
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范围 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出度的范围
提醒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易 错 清 零
1.量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
校正:                                    。
2.量的增减不影响某物的性质。(  )
校正:                                    。
3.量就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
校正:                                    。
4.量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  )
校正:                                    。
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飞跃性、渐进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
校正:                                    。
6.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后,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 质量互变规律
例 [2023·天津河西三模]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
①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②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1 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 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原理是(  )
A.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训练2 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注重防微杜渐 ④必须坚持动态性的辩证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核心考点二 把握适度原则
考 点 精 析
1.把握适度原则
(1)含义
①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②适度: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③适度原则: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2)掌握适度原则
①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2.全面理解折中主义
内涵 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
特征与 表现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
评价 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易 错 清 零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
校正:                                    。
2.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发生变化。(  )
校正:                                    。
3.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
校正:                                    。
4.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质变的根本标志。(  )
校正:                                    。
5.遵循适度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防止过犹不及。(  )
校正:                                    。
6.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 把握适度原则
例 [2023·山东淄博三模]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如下图所示)关系,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折中主义的态度,做到动机和效率之间不偏不倚 ②坚持适度思维,实现适宜动机强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统一 ③坚持定量分析,找到适合不同性质任务的同一动机强度 ④坚持动态性思维,找到适合不同性质任务的动机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1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训练2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掌握适度原则
情 境 探 究
情境 1949年,①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势力仅仅龟缩在长江以南的地区。
  积极创造条件,注重量的变化积累
国民党当局打着和谈的名义,妄图积蓄力量,伺机反扑。②为了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毛泽东在他的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实现事物的发展飞跃
运用掌握适度原则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情境的理解。(分析与综合能力、科学精神素养)
                                    
                                    
                                    
                                    
                                    
新 题 速 递
1.在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为保证我国种植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过度使用化肥也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蚀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量变必然导致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
D.坚持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质
2.村干部虽处在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着国家惠农物资的发放、拆迁、补偿工作等。村干部可插手的机会不少,对村干部监管不到位,就很容易滋生腐败。这说明(  )
①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要防止小官巨贪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加强监管 ④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辽宁建平模拟]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③坚持折中思维,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①飞跃性 ②连续性 ③度 ④过犹不及 ⑤折中主义 ⑥质变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2.答案与解析:×。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的性质;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质变,某物可能成为他物。
3.答案与解析:×。量不仅可以表现为数量的规定性,还可以表现为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4.答案与解析:×。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5.答案与解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6.答案与解析:×。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
命题探究
例 答案:B
训练1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量变,但没有强调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排除B;题中强调量变的重要性,而没有强调质变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故排除C;D项强调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A
训练2 解析:漫画的主旨是一个人一开始接受小贿赂,慢慢地接受更多赃款,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符合题意;漫画告诉我们在拒腐防变问题上,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注重防微杜渐,而不是促成质变,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在拒腐防变问题上,要坚持动态性的辩证思维,④符合题意。
答案:B
核心考点二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答案与解析:×。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
3.答案与解析:×。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4.答案与解析:×。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5.答案与解析:×。不同情况下,量变质变对人的影响不同,需要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要防止过犹不及、要积极促成质变发生等等。
6.答案与解析:×。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是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命题探究
例 答案:C
训练1 答案:C
训练2 解析:“温馨就行”“知心就行”“够用就行”“健康就行”均强调适度原则的重要性,C项正确。A、B、D不符合材料要求。
答案:C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情境探究
提示:①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所以中国共产党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毛泽东在诗中写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新题速递
1.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C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B错误。“过度使用化肥也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蚀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表明坚持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质,D正确。
答案:D
2.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并不是量变总会引起质变,①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发展,④错误。
答案:C
3.解析: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符合题意。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事物稳定,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错误。折中思维是消极的思维方式,而且适度原则也不是折中主义,③错误。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