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学案(含答案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学案(含答案解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课标要求】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我国的经济发展
提分攻略
学习二十大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热词解读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它更多是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发挥作用产生的增长。
速记卡片
1个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1个主题: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条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项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个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
考 点 精 析
1.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含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要求
角度 具体要求
发展为了人民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 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提醒 发展为了人民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依靠人民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的趋向。
2.全面认识新发展理念
侧重 原因/措施
创新发展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①原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措施: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协调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开放发展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联系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3.新发展格局
(1)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
(2)畅通国内大循环,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3)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易 错 清 零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
校正:                                    。
2.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协调不公平问题。(  )
校正:                                    。
3.协调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校正:                                    。
4.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
校正:                                    。
5.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
校正:                                    。
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  )
校正:                                    。
7.新发展理念为破解难题提供了具体方法。(  )
校正:                                    。
8.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  )
校正:                                    。
9.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可以相互替代。(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例1 [2019·江苏卷]为加强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2018年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2019年又对21个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同时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材料表明(  )
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③我国公民民主权利有切实物质保障 ④再分配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训练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①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
②要消除人民收入差距,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
③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向2 贯彻新发展理念
例2 [2021·山东卷,2]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特高压技术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技术,解决了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功投运30个特高压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1.4亿千瓦。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能够(  )
①节约电力运输成本,提高清洁电力的劳动生产率 ②增加清洁电力附加值,促进用电企业节能减排 ③实现电力合理调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提升清洁电力供应能力,促进能源利用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2 [2022·浙江卷,15]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19.1 20.5 22.1 23.3 24.3
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62.2 60.6 59.0 57.7 56.8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 91.28 153.40 260.78 380.87 492.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  )
A.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B.煤炭消费量下降推动绿色发展
C.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
D.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创新发展
核心考点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考 点 精 析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原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具体内涵
(3)总体要求
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各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目标 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措施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目标 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措施 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②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3)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目标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措施 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总之,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3)根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4)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易 错 清 零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  )
校正:                                    。
2.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校正:                                    。
3.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
校正:                                    。
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校正:                                    。
5.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发展阶段。(  )
校正:                                    。
6.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发挥优势推动西部地区崛起。(  )
校正:                                    。
7.只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能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
校正:                                    。
8.统筹区域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校正:                                    。
                
命 题 探 究
考向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
例1 [全国卷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训练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下列属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的是(  )
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面开放体系 ③体现效率、实现平均的收入分配体系 ④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向2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2 [2021·全国乙卷,17]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等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  )
①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②推动城市乡村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
③优化乡村治理体制机制的具体体现
④提高基层政府工作效率的必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维路径】
训练2 我国正加大投资力度,打造“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计划到2030年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同时,将进一步完善普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该举措(  )
A.发挥了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B.将推动经济增长的立足点转到依靠投资上
C.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D.将加快消除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训练3 [2021·湖南卷,3]湖南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截至2019年底,全省有16家企业和27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从“单项冠军”来看,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电力机车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湖南先进制造业(  )
①突破了关键技术“卡脖子”制约
②筑牢了湖南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③成为了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④占据了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主导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坚持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情 境 探 究
情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①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我国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②这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政策工具。
    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这一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③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碳交易平台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推动完成碳减排目标。启动一年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
注:1.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结合材料,请你根据图1预测我国未来碳排放的发展趋势。(信息解读、归纳概括能力)
                                    
                                    
(2)结合材料和图2,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运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推动完成碳减排目标。(信息解读、演绎分析能力)
                                    
                                    
                
新 题 速 递
1.[2023·山东青岛二模]下图是我国部分年份能源消费结构对比状况。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我国(  )
①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②新能源生产技术提高,能源消费实现全面迭代升级 ③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壮大,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增强 ④传统能源利用率较低,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3·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质量检测]韧性是物理学概念,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将这个概念用于经济活动,通常是指经济体抗波动、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从近年来的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韧性(  )
①源自于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政府较强的调控能力 ②体现在生产需求快速增长,就业和物价水平稳步提升 ③利益于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意味着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河南濮阳模拟]当前,我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财政部表示将系统研究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更好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一措施发挥作用的路径是(  )
①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②通过税收政策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碳→实现“双碳”目标 ③开放碳排放交易权→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④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引领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实现“双碳”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梳理排查·夯实基础
主干梳理
①全体人民 ②理念 ③动力 ④不平衡 ⑤联动 ⑥公平正义 ⑦经济结构 ⑧各个层面 ⑨创新引领 ⑩协调联动  开放型
精析精练·提升能力
核心考点一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为了人民,二是发展依靠人民,三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答案与解析:×。新时代,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3.答案与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答案与解析:×。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5.答案与解析:×。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6.答案与解析:×。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的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7.答案与解析:×。新发展理念提供的是发展方向引领,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法。
8.答案与解析:×。坚持开放发展,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9.答案与解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本题以我国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为背景材料,考查新发展理念、社会公平等知识。为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我国将部分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对部分罕见病药品给予增值税优惠,并提高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等,这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②正确;医保属于再分配的范畴,因此这些举措是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故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减轻患者负担,并不会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排除①;材料中的这些措施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存权,不涉及公民的民主权利,排除③。
答案:C
训练1 解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理念,①④正确。消除人民收入差距的说法错误,我国允许收入差距存在,但收入差距不能过大,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而非一切需求,②错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③错误。
答案:D
例2 答案:D
训练2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变动情况可以发现,2016年至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逐年上升,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逐年下降,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这些都是我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C正确。表中数据没有涉及生态环境状况,A不选。表中数据显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断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煤炭消费量下降,B不选。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绿色发展,D不选。
答案:C
核心考点二
易错清零
1.答案与解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2.答案与解析:×。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答案与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4.答案与解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答案与解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6.答案与解析:×。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7.答案与解析:×。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8.答案与解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命题探究
例1 解析:由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特点可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来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A中“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夸大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符合题目要求,当选。
答案:A
训练1 解析:①④符合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入选;应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②错误;应是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③错误。
答案:C
例2 答案:A
训练2 解析:我国积极打造“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排除A;B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不相符;D“消除”表述错误。
答案:C
训练3 解析:材料未体现湖南先进制造业对关键技术“卡脖子”制约的突破,①不符合题意;湖南先进制造业占据了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主导地位的说法过于夸大,④不符合题意;湖南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工程机械产业、电力机车产品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单项冠军”表明先进制造业筑牢湖南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是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C
情境探究·素养培育
情境探究
提示:(1)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二氧化碳“零排放”,实现碳中和。
(2)①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制度创新,完善政策工具,科学确定碳排放总量和配额分配方案。②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机制作用,将碳排放权转化为一种有偿使用的生产要素,调动市场主体减排积极性。③坚持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④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新题速递
1.解析:通过三幅图示的展示可知煤炭、石油的使用占比下降,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不断上升,这说明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壮大,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增强,故①③正确。“实现全面迭代升级”说法错误,我国在清洁能源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故②不选。图显示的是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的占比情况,这显示不出传统能源利用率较低以及供求矛盾是否突出,故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解析:从近年来的经济数据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这源自于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政府较强的调控能力,也得益于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①③正确。经济的韧性是指经济体抗波动、风险和危机的能力,“生产需求快速增长,就业和物价水平稳步提升”不是经济韧性的体现,②不符合题意。目前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没有形成,④错误。
答案:A
3.解析:财政部表示将系统研究财政支持污染防治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这将有利于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从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故①入选。通过税收政策发挥调节作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碳,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故②入选。材料强调宏观调控,而该选项则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③不选。转移支付属于财政政策,不属于货币政策,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
答案: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