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时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梳理排查·夯实基础主干梳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提分攻略 深化拓展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深化拓展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速记卡片2个区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3对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个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善于抓重点、学会统筹兼顾、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精析精练·提升能力核心考点一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考 点 精 析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要求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直面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提醒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矛盾具有客观性;“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反映的是每一个事物的个性联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 要求 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 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提醒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易 错 清 零1.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校正: 。2.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校正: 。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受斗争性的制约。( )校正: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告诉我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校正: 。5.矛盾具有普遍性,意味着矛盾永远不可能解决。( )校正: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校正: 。命 题 探 究考向1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例1 [2022·山东卷,7]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历法。阴历反映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规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导海事活动;二十四节气则是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的“阳历”,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气候特征,可指导农业生产。通过设置闰月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阴阳”和谐,融为一体。中国历法智慧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正确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 ②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维路径】训练1 [2021·湖南卷]漫画《谈判的最好结果——让双方都感到自己是赢家》启示我们( )①谈判双方的利益关系是矛盾关系 ②谈判双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决定着谈判结果④谈判双方对结果的感觉与实在是一致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例2 [2021·全国甲卷]坚持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经验。我国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精细化管理扶贫对象、精确化配置扶贫资源、精准化扶持扶贫对象,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套组合拳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同一性决定 ③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实现整体最优 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训练2 [2022·湖南卷,13]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 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核心考点二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考 点 精 析1.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别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提醒 正确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标志 词语 “重点”“重心”“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中心环节”等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本质”“多数”“优势”等实践 应用 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怎么办、改造世界。要做好一件事情,任务很多,千头万绪,必须集中力量解决最重要的任务 侧重于判断和评价事物,即怎么看、认识世界。对一个人、对一件事、对形势、工作等进行好与坏、成败得失、利弊、功与过、长处与短处等进行全面的认识与评价图示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 重点论含义 认识复 杂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 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图示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如何做到 ①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对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拓展提升 全面理解矛盾观点与矛盾分析法易 错 清 零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校正: 。2.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校正: 。3.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 )校正: 。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校正: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校正: 。6.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校正: 。7.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校正: 。命 题 探 究考向1 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例1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维路径】训练1 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的外部形势下,我国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不断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以上决策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④要抓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矛盾问题的精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例2 [全国卷Ⅰ]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训练2 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黑点,让不同的人来看。结果发现人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该测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考向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3 [2021·浙江6月选考]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这表明( )①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相联的 ②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训练3 下面句子中与该漫画《放“生”》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③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有黑点 ④在适当时候抓住机遇很重要,但必要的时候放弃机遇更重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情境探究·素养培育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情 境 探 究情境 走进江苏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誓言格外醒目。中国共产党这个百折不回的寻路者、大勇无畏的开路人,面对种种考验、重重难关,以愚公移山的坚定、精卫填海的奉献,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百年峥嵘岁月,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处于高潮还是遭遇挫折,①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论断,②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时代性贡献,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中国为什么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分析与评价能力、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素养) 新 题 速 递1.[2023·江西宜春期末]“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进。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辩证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广东江门期中]“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启示。有专家认为,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它不同于历史上西方国家走过的路。未来,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将推动人类迈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国之治”( )①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社会治理的“样板”②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必然结果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④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全国模拟]“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新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自主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这说明( )①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在融合中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第三课时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梳理排查·夯实基础主干梳理①对立统一 ②吸引 ③排斥 ④承认矛盾 ⑤解决矛盾 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⑦寓于 ⑧表现出来 ⑨离不开 ⑩普遍性 主要矛盾 转化 主要矛盾 主要方面 贯通 转化 主流和支流精析精练·提升能力核心考点一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答案与解析:×。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3.答案与解析:×。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4.答案与解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告诉我们矛盾具有同一性,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两者不能相互转化。5.答案与解析:×。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具体的(个性)矛盾是可能解决的,而且必须解决。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6.答案与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命题探究例1 答案:D训练1 解析:思维方式属于意识范畴,意识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不起决定作用。因此,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影响谈判结果,但不决定谈判结果,③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与实在是一致的,谈判双方对结果的感觉属于意识范畴,但不一定是正确的意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答案:A例2 解析: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获得重要经验,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正确切题。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②错误。我国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说明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实现整体最优,③正确切题。 材料不涉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问题,也就不体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过程,④排除。答案:B训练2 解析: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但是像青瓷的釉、白瓷的釉、青花瓷的釉含的金属元素不同,说明了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要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①④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错误。具体分析瓷器的特殊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③错误。答案:B核心考点二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支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2.答案与解析:×。解决主要矛盾是关键,有利于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3.答案与解析:×。在复杂事物中,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在某一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4.答案与解析:×。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5.答案与解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答案与解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7.答案与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命题探究例1 答案:B训练1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主要强调的是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而不涉及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④错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答案:C例2 解析:②错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不是相互联结和相互分离的关系。③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观点。故选B。答案:B训练2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白纸”和“黑点”,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很多人都抓住“黑点”这一次要方面,而忽视了“大片白纸”这一主要方面,故启示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③正确。答案:D例3 解析:材料未体现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相联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理论不能促进实践发展,②错误。答案:D训练3 解析:该漫画反映了把野生动物放生到排污口,等于结束其生命,所蕴含的哲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符合题意。①的意思是劝老年人要振作起来,不要空感青春已逝,体现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理,与题意不符。③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题意不符。答案:B情境探究·素养培育情境探究提示: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②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中国从未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③实践证明,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新题速递1.解析: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体现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定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共同富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进,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③符合题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材料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答案:A2.解析:“中国之治”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社会治理的“样板”不属于哲学的角度,①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启示,涉及到的哲理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未涉及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②排除。“中国之治”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之治”与现代化道路之间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中国之治”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③④符合题意。答案:D3.解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自主探索出来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这表明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④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不选。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③不选。答案: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