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标要求】 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梳理排查·夯实基础主干梳理提分攻略知识拓展 注意联言判断的语言形式有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例如:“此商品价廉物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速记卡片2个基本特征: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2种判断的类型: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2种简单判断的类型:性质判断、关系判断3种复合判断的类型: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精析精练·提升能力核心考点一 判断的概述考 点 精 析1.用图示理解社会实践与判断的关系、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2.表达及其类型(1)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2)类型简单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提醒 判断的划分依据是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易 错 清 零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肯定的思维形式。( )校正: 。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校正: 。3.判断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 )校正: 。4.依据判断本身的性质,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校正: 。5.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唯一特征。( )校正: 。命 题 探 究考向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例 下面是摘自政府工作报告的语句,其中属于肯定判断的是( )①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②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③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④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训练 “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是(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特称判断 ④单称判断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核心考点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考 点 精 析1.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3)种类(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要求 错误举例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通过学习,进步很快避免主项与谓 项配合不当 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准确地使用 量项和联项 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2.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2)结构: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3)关系的性质(4)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易 错 清 零1.直言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校正: 。2.只要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就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校正: 。3.对称性关系是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的统称。( )校正: 。4.“老王与老李是战友”属于性质判断。( )校正: 。5.“小张是一名中学生”属于特称判断。( )校正: 。命 题 探 究考向1 性质判断例1 下列判断中属于性质判断的是( )A.形势很好B.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C.民主与集中是紧密相连的D.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者训练1 下列各判断属于性质判断中的哪种类型?(1)全体同学都喜欢听她的课。(2)罗素不是一位小说家。(3)赵刚的讲话对同学们启发很大。(4)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5)全班同学都不喜欢门卫老李。(6)在今天的考勤中,一些同学迟到了。考向2 关系判断例2 下列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中,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 )①全同关系 ②矛盾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反对关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训练2 从判断的类型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核心考点三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考 点 精 析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2)分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构成: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3)真假: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提醒 联言判断的联结项主要有“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2)构成: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3)种类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判断 依据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相容的选言支)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不相容的选言支)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成立条件 真 至少有一个选言支真 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假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2)结构:前件、后件、联结项。(3)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要义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 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要……就……”等 “只有……才……”“除非……才……”等 “当且仅当……”等真假判断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 前件假,后件必假。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易 错 清 零1.在联言判断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真的。( )校正: 。2.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中,只要它的一个选言支是假的,它就是假的。( )校正: 。3.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中,只要它的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校正: 。4.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 )校正: 。5.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校正: 。6.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则该判断一定是假的。( )校正: 。7.由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就可以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校正: 。8.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 )校正: 。命 题 探 究考向1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例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语句表达的是( )A.假言判断 B.关系判断C.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训练1 我们奏响的时代凯歌强劲而响亮,我们绘就的发展蓝图绚丽而辉煌。与以上复合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A.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B.2022年我国羊肉价格继续“羊贵妃”模式C.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D.只要我们全党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目标考向2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例2 下列语句表达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的有( )①实验若不成功,就失败 ②甲去或乙去 ③不仅他不会,而且你也不会 ④或去或不去,岂能犹豫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思维路径】训练2 甲:我认为,这次被选派出国的,要么是张三,要么是李四。乙:我看并非如此。乙的意思相当于( )A.张三和李四或者都被选派出国,或者都不被选派出国B.选派张三出国,不选派李四出国C.张三和李四都不被选派出国D.张三和李四都被选派出国考向3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例3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 )①前件真,后件就真 ②前件假,后件就假 ③后件真,前件真 ④后件假,前件假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训练3 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A.当且仅当竞争对手推出投标时,小李才会报一个较高的价位B.为防止圆管内流动的水结冰,则需要且只需要保持圆管内壁面的最低温度在某一温度以上C.方老师只有生病或有急事才不来上课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情境探究·素养培育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情 境 探 究情境 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①“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联言判断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②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它的各个联言支是否同时都是真的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类型的判断?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辨识与判断、分析与评价) 新 题 速 递1.2022年,面对疫情仍处于大流行、大反复和持续蔓延状态,中国政府不是像很多国家那样放松管控,而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通过付出相对可控的代价截断传播,消除疫情大规模扩散的风险,稳住经济民生,走出一条适合国情、成效显著的道路。“动态清零策略”这个命题是一种( )①对事物作出的联言判断 ②对事物作出的选言判断 ③基于价值判断的价值选择 ④基于价值选择的价值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王老师说:“丽丽考上了北京大学并且康康没考上南京大学。”如果王老师说的为真,则以下各项一定不能为真的是( )A.丽丽考上了南京大学B.丽丽没考上南京大学C.康康没考上北京大学D.康康没考上任何大学3.[2023·北京大兴期末]张涛和吴原是同班同学,他们发现班里每个人或者喜欢体育运动,或者喜欢文艺活动。张涛喜欢体育运动,吴原不喜欢文艺活动。那么下列选项必定为真的是( )①吴原喜欢体育运动 ②张涛不喜欢文艺活动③该班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喜欢文艺活动 ④该班一半人喜欢体育运动,一半人喜欢文艺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梳理排查·夯实基础主干梳理①有所断定 ②有真假之分 ③语句 ④简单 ⑤复合 ⑥对称性 ⑦传递性 ⑧相容 ⑨不相容 ⑩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精析精练·提升能力核心考点一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答案与解析:×。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不一定都符合客观实际。3.答案与解析:×。判断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概念才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4.答案与解析:×。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5.答案与解析:×。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有真假之分是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命题探究例 解析:①中的“没有”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否定判断,排除。从选项中可看出,“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均作出了肯定判断,②④正确。③是提出的要求,并未作出判断,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训练 解析:“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从质上看属于肯定判断,从量上看“我国的”属于特称判断,故①③正确。题干中的句子不属于否定判断和单称判断,故②④不符题意。故本题选A。答案:A核心考点二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2.答案与解析:×。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3.答案与解析:×。对称性关系包括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三种情况。4.答案与解析:×。“老王与老李是战友”属于关系判断。5.答案与解析:×。“小张是一名中学生”属于单称判断。命题探究例1 解析:考查学生对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辨别能力。根据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有关知识可以看出,A项是性质判断,应选。B、C、D三项都是关系判断。答案:A训练1 答案:(1)全称肯定判断;(2)单称否定判断;(3)单称肯定判断;(4)特称否定判断;(5)全称否定判断;(6)特称肯定判断。例2 解析:传递性关系是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①若a与b是全同关系,b与c是全同关系,则a与c必定是全同关系,所以全同关系属于传递关系。②若a与b是矛盾关系,b与c是矛盾关系,则a与c必定不是矛盾关系,所以矛盾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③若a与b是交叉关系,b与c是交叉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交叉关系,所以交叉关系属于非传递关系。④若a与b是反对关系,b与c是反对关系,则a与c不一定是反对关系,所以反对关系属于非传递关系。故选B。答案:B训练2 解析:“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反映的是曹操与曹植的关系,为关系判断,而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同为简单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核心考点三易错清零1.答案与解析:×。联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它的各个联言支是否同时都是真的。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2.答案与解析:×。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是假的。3.答案与解析:×。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4.答案与解析:×。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5.答案与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6.答案与解析:×。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7.答案与解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一定假。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就可以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8.答案与解析:×。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命题探究例1 解析:这个语句可以分解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见这一语句表达的是由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联言判断。答案:C训练1 解析:题干中的复合判断属于联言判断,与其相符合的只有A项;B项属于简单判断;C项属于选言判断;D项属于假言判断。答案:A例2 答案:C训练2 解析:本题考查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知识。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并非:要么p,要么q=(p并且q)或者(非p并且非q)。故选A。答案:A例3 解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可知,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即“前件真,后件就真”“后件假,前件假”,故答案选D项。②③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不符合题意。答案:D训练3 解析: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其逻辑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A、B、D都符合“当且仅当”的特征。答案:C情境探究·素养培育情境探究提示:①小华的评论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联结项是“不但……而且……”,断定对象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②小浩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小华的推理不符合逻辑。在联言判断中,只有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新题速递1.解析:题干中判断不属于联言判断,①错误。面对疫情,中国政府不是像很多国家那样放松管控,而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不动摇。这是对事物作出的选言判断,同时也是基于价值判断的价值选择,②③正确。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错误。答案:C2.解析:王老师的判断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各个联言支都一定是真的,也就是说,丽丽考上了北京大学,康康没考上南京大学。根据矛盾律,“丽丽考上了南京大学”一定不是真的,A符合题意。“丽丽没考上南京大学”一定是真的,B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不一定真也不一定假,不符合题意。答案:A3.解析:班里每个人或者喜欢体育运动,或者喜欢文艺活动,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只能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他们发现班里每个人或者喜欢体育运动,或者喜欢文艺活动。张涛喜欢体育运动,吴原不喜欢文艺活动”,根据相容选言判断,可以推出吴原喜欢体育运动,张涛可能不喜欢文艺活动,可能喜欢文艺活动,①正确,②错误。班里每个人或者喜欢体育运动,或者喜欢文艺活动,根据相容选言判断,可以推断出该班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喜欢文艺活动,③正确。该班一半人喜欢体育运动,不能推出一半人喜欢文艺活动,违背了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④错误。故本题选B。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