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导学案课题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型 复习课 时间课程标 准 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核心素 养 阐述文化的含义,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阐明文化的功能。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明确中华文化的影响,认同中华文化,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阐述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重难点 提示 1.什么是文化? 2.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5.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7.为什么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8.为什么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9.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会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10.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23年考情播报-------胸中有数 真题设题情景考查内容核心素养2021,河北9,3分秤杆上的绳扭叫秤毫的用意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2021.河北,10,3分“熊猫艺术发展基金”的用途文化的功能政治认同:认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0,.河北,11,3分《典籍里的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2021“爱国三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爱国爱民2021全国乙,40(2),10分坚持“两个务必”,永葆“赶考”清醒文化的功能政治认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持党的领导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自主复习【体系建设】【必备知识】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①内涵 ②特征 ③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④与文明的关系 ⑤功能or作用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1.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①②③(注意根本因素是?)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主要内容:①②③ (2)注意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在不同领域的成就(了解) (4)特点——①②③ (5)当代价值?①②③④3.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②③④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2.中华民族精神(1)是什么——核心?(地位、作用) (2)为什么——①②(3)时代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4)如何做——①②创造性转化要求③创新性发展要求【易错易混点】1.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2.文化继承的核心是挖掘其经济价值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进步了。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7.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8.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9.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意味着文化可以与经济、政治相互替代。10.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1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13.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14.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自身的发展。15.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6.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17.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传统文化≠过去文化18.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各种/各国/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消除文化差异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20.①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91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P91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P96④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P96⑤爱国主义——一面旗帜、精神支柱P98 ⑥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P99⑦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疑解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复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 疑惑内容(二)课内探究【重难点突破】1.文化的作用【直击高考】(2018课标1,40(2),10分]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省风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千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分析设问】知识范围、题型、主体客体及关系、分值【分析材料】在原题上标注【组织答案】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情景探究】国庆节期间,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 影片讲述了1950年,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也是一场意志之战,战士发挥了生命的最大能量。 “这部电影是为了中国人那份伟大的精神而拍摄的。”该片总监制黄建新说。11月1日,电影《长津湖》上映32天累计55亿票房成绩,成为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并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问题思考:1.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怎样的关系?2.伟大的精神是什么?影片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分析设问】知识范围、题型、主体客体及关系、分值【分析材料】在原题上标注【组织答案】注意: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②中国精神包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补充:文化创新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补充: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所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先后之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三)课堂巩固1.(2021全国乙,19,4分)著名书画家黄宾虹观察自然深有领悟,以自然之理来诠释笔法。如“平”似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变”像山有起伏显、水有缓急动静。在艺术实践中感悟自然,令黄宾虹艺术精进。这表明( )①艺术之理与自然之理相契合 ②悟出自然之理就能提升人的艺术造诣③艺术造诣水平取决于主体的感知能力 ④效法自然是提升艺术造诣的重要方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1河北,103分)2021年3月,被誉为“中国画熊猫第一人”的刘中,与关爱熊猫、热爱美术、热心公益的各界人共同发起设立了“熊猫艺术发展基金”。该基金的用途包括:资助青少年在生态环保美术领域的写生、创作及交流,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组织熊猫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该基金支持上述活动( )①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②实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③有助于增强中国国家形象美誉度 ④有益于丰富审美教育的形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1河北,11,3分)博览典籍故事,读懂典籍思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曾演绎了一场《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位科学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凉梦”的奇妙故事。这个故事打动了观众,也让《天工开物》中“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一语更加深入人心。可见( )①科学家不计功名的奉献精神灿耀古今 ②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形式③文化发展是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④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1湖南,10,3分)雪景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宋代画家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坚不可推、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当代画家傅抱石与关山月合绘的《江山如此多娇》,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民族振奋的活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艺术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B.对冰雪世界的钟爱是作者创作的源泉C.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恒久而鲜活 D艺术形的多样性定着作品的时代内涵5.(2021广东,1,3分)山水画和“以诗画”的创作传统源远流长。除了青绿山水以外,传统山水画对色彩的运用大多比较含帯,注重水墨技法。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山水画家面对新的社会生活,在深入领悟毛泽东诗词的基础上,出于意境表达需要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色彩及技法,成功创作了一批表现毛泽东诗意的“红色山水”画,为新中国艺术增添了鲜红亮色。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传统山水画在传承中获得了新内涵,基本特征也根本上被改变②“红色山水”画的成功创作,得益于毛泽东诗词意境的启发③“红色山水”画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品格,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气象④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源于时代的需要,取决于色彩及技法上的创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1浙江,26,2分)取材于老一辈亲身经历的扶贫剧《山海情》在一片好评声中收官。该剧让无数在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走入历史场景,见证了苦尽甘来的扶贫奋斗史,使许多年少不知“贫”滋味的90后和00后心灵颤动、热泪盈眶。由此可见,该剧的成功在于它(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推动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③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的奋斗经历 ④深深地触动了年轻人的内心情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0北京,1,3分)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北京拥有故宫、国家博物馆等综合性博物馆、自然、天文等专门博物馆,钱币、戏曲等内容专精的博物馆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依托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设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 )①旨在恢复传统文化,增加文化的积累②可推动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通,实现文化趋同③能为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文化体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④有利于发挥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助力文化中心建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贯穿于现代文明的工业化信息时代,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并彰显着价值的永恒。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③“工匠精神”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工匠精神”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0·山东高考)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文物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物证③作为“活”着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物在博物馆的展出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19·全国Ⅰ)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全部部署完成。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一代一代“北斗人”以志不改、道不移的拼搏,在星空中织就了一张不会迷失的“路网”。“北斗人”的拼搏精神( )①来自于航天科技发展的价值和力量②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为航天强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④展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0年9月26日,青岛市博物馆首次面向儿童观众群推出的文物类展览《会讲故事的博物馆》,将厚重的文物置身于童趣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小书生阿博”“穿梭”在展厅中,陪伴孩子们穿越历史,融入展览。策展团队从文物展品中提取设计元素,绘制了一系列卡通动物形象代言展品,与阿博一起为孩子们讲述奇珍异宝的故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厚重的文物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③文化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④新颖的文物展览活动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中国人民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涵养了一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这样一种斗争精神,就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一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气神,一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初。这一精神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中,也贯穿于2020年春天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还将贯穿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的征程中。2020年的开局,与往年格外不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一场不期而遇的阻击战就这样打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号角吹响,举国响应。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但没有任何一次被苦难打垮,而是在一次次锤炼和升华中不断铸就辉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往,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在灾难的洗礼中生生不息,永远向前:未来,必将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创造新的辉煌。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8分)【分析设问】知识范围、题型、主体客体及关系、分值【分析材料】在原题上标注【组织答案】第七课导学案答案BAACC DDDCB CA13.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弘扬这一斗争精神将会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竟争力、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4分)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进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将维系着中华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解奋斗。(2分)第七课导学案答案BAACC DDDCB CA13.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弘扬这一斗争精神将会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竟争力、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4分)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进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将维系着中华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解奋斗。(2分)第七课导学案答案BAACC DDDCB CA13.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分)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弘扬这一斗争精神将会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竟争力、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4分)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进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将维系着中华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解奋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