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弹力
教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对力的学习,学生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弹力的学习打下基础。从力的作用效果中的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引导学生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弹力,如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根据形变的大小测量弹力的大小,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力学测量的基础,为今后测量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直尺、橡皮筋、篮球、弹簧测力计
第一板块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动图】跳板被运动员压弯、撑杆被运动员压弯
教师提问:为什么运动员要用力向下压弯跳板或杆呢?如果在平地上,我们能跳得那么高吗?
第二板块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教师点拨:跳板、撑杆等,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
弹性
当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可以自行恢复原状,那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塑性
教师提问:用力挤压橡皮泥、按压面团,松手后会怎样?在沙滩走过后会留下脚印,这说明了什么?
当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后,不可以自行恢复原状,那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塑性,这种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学生活动】①压尺子;②拉橡皮筋;③拍打篮球等。
教师提问: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教师点拨: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拍打篮球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
教师提问: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能跳这么高?
教师点拨: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后,会向上恢复原状,由此给人以向上的弹力。
教师提问:那么人在空中的时候,会不会与跳板之间有弹力呢?
教师点拨:离开跳板后人就不再受到来自跳板的弹力,因为两个物体不在接触。
(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弹力?
生活中常见的拉力、推力、支持力、压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
①利用圆珠笔中的弹簧,用力道适中的力拉伸弹簧,观察弹簧受到拉力时的形状改变情况,撤去拉力观察弹簧的形状恢复情况;
②将弹簧拉直后观察弹簧的形状恢复情况。
学生在实验中可发现:弹簧拉伸到一定的长度后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自行复原,这就是弹性限度。
5.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学生活动】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拉测力器。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①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②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教师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就越大。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的大小,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弹簧测力计。此方法为转换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力转换为可视的弹簧长度变化)。
教师可自行补充胡克定律:F=kx。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使用前: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再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调零。
②测量前: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③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避免由于弹簧伸缩时与外壳摩擦,影响实验结果。
④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⑤测量后:记录数据和单位,并调零。
第三板块 【随堂练习 巩固基础】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弹力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B.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C.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量越长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弹簧测力计是常见的测力计
B.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最好轻轻的来回拉动几次挂钩
C.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D.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3.下列现象中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的是( B )
A.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
B.橡皮泥上留下指印
C.弹簧拉力器被拉开
D.撑杆跳运动员将杆压弯
4.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D.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并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5.如图所示力的现象中,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D )
第四板块 【明辨易错 精准理解】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
C.先有弹性形变,后有弹力
D.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弹力作用
如图,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手对弹簧的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了弹簧的形状B.手对弹簧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弹簧对手的拉力是由于弹簧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弹簧对手的拉力与弹簧对墙壁的拉力一样大
第五板块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弹力球具有 弹 性,跳水板具有 弹 性。弹力是指物体发生了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任何物体只要有 弹性形变 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 受力物体 的方向。
有三根弹簧并联成的拉力器,如果将一根弹簧拉长5 cm需要用力15 N;则若拉力器拉长10 cm,所需要的拉力为 90 N 。
最近,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材枓“碳海绵”——世界上最轻的一类物质,把一块“碳海绵”放在狗尾巴草上,狗尾巴草的茸毛几乎没变形。“碳海绵”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说明“碳海绵”这种材料的 密度 较小,将“碳海绵”压缩80 %后仍可恢复原状,这说明“碳海绵”发生的是 弹性 形变(选填 “弹性”或“塑性”)。
4.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8 N。
5.弹簧秤的弹簧一端断了一小段,将剩下的弹簧修复后重新调零。用这只修复的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值与没有损坏前的弹簧秤测量值相比( C )
A.读数变大 B.读数不变
C.读数变小 D.前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
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A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7.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C.弹簧测力计在测量时,可以竖直拉,也可以倾斜着拉
D.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拉力越大
8.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2 N,则该物体的重( B )
A.一定等于2.2 N B.一定小于2.2 N
C.一定大于2.2 N D.一定不小于2.2 N
9.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其中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D )
10.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同一只弹簧测力计,各用力5 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B )
A.10 N B.5 N
C.0 N D.上述均不对
第六板块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1.在下图中,甲、乙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b )
2.某学生在探究“弹簧的伸长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图1所示器材和数只钩码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弹簧测力计 ;
(2)分析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该同学作了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a ;
(4)分析表格数据,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限度内,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2.5 N。
图1
图2
第七板块 【总结反思 知识内化】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