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力第一课时教案班级: 课时: 课型:一、学情分析八下物理整体讲述了力这一大模块,第一节作为力的开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力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直接概括出,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实例,感受力的存在,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从共性中概括出力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力的概念,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过程【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小铁球、两块相同的磁铁。第一板块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播放攀岩视频】激起学生兴趣。教师提问: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力,下列图中哪些是施力物体,哪些是受力物体?第二板块【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男孩子、服务员、空姐、运动员都是施力物体,球、沙发、行李箱、杠铃都是受力物体,踢、推、拉、举这些动词可概况为作用,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符号:F;单位牛顿,简称牛(N);产生条件: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与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教师补充: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教师提问: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 答:不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需要两个物体。2.不接触的物体能否产生力?答:可以,如磁力。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1.压缩弹簧 ,捏橡皮泥: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2.男孩子用力踢球,解释球在受到力前后,射向球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中运动快慢变化;运动方向变化,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演示实验】如下图: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磁铁摆放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小球的运动状态改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大小、方向改变。第三板块 【随堂练习 巩固基础】手击沙滩球,施力物体是 手 ,受力物体是 沙滩球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3.与1 N的力大小相当的是( C )A.科学家牛顿的体重 B.一头牛产生的最大拉力C.两只鸡蛋受到的重力 D.一只蚂蚁的最大拉力4.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手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_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图所示,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D )运动员对弓的拉力 B.汽车对地面的压力C.斧头对木柴的力 D.下落时小球受到的重力6.力作用到物体上时,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呢:①摆在水平桌面上的铁珠在磁铁的吸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②射箭运动员拉开弓,使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③棒球运动员用力扔出球,使球飞向空中;④足球守门员扑住足球,使足球停于网外.以上事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是 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是 ①③④ 。第四板块 【明辨易错 精准理解】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马拉车时,车只受力而不施力B. 物体间只有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C. 不存在只给别的物体施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D. 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要显著2.如图所示,立在水平面的石块靠在木板上,请问石块与木板间是否有力的作用?( B )A.有 B.无C.可能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第五板块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符号 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 。3.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5.有下列说法:①只有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B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6.下列叙述中手作为受力物体的是( B )A.用力将排球打出去 B.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C.手将花盆举高 D.手将铁丝弯折7.下列实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C )A.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的小动物B.撑杆跳高运动员将撑杆压弯C.穿旱冰鞋的同学推墙会向后滑动D.将弹簧拉力器拉开8.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水 。9.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D )A.汽车启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10.下列四个实例中表示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C )A.磁铁改变小刚球的运动方向B.跑步碰到石头向前倾倒C.用力将钢片压弯D.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力第二课时教案班级: 课时: 课型:一、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学生已学“力”、“力的作用效果”,现第二课时学习“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第一课时的延续,同时为后续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打下基础,十分重要。学生已充分感受力的存在,本课时再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得出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体验得出力的相互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较全面地认识力了。二、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通过实验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弹簧、弹珠若干第一板块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学生实验】压缩弹簧、用一颗弹珠去弹另一颗弹珠教师提问:在上述实验中,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提问: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小孩和大人的力气不一样,对弹簧的拉开程度也不一样,说明改变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排球运动员通过改变力的方向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问: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第二板块【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探究活动】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作用在A点感觉 很费劲 ,作用在B点感觉 比较省力 ,作用在C点感觉 很省力 。由此说明: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教师提问:如何简单方便的用图像表示力的三要素呢?力的示意图(1)确定受力物体,将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实心点表示。(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3)在线段的末端画箭头,旁边标上里的大小和单位,如F=100N。力的相互作用教师提问:为什么船桨向后滑,船却向前走?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体现了力的相互作用吗?(播放课件动图:火箭升空、打保龄球)【播放视频】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总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并强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不是特指某个物体,而是在不同的问题中所指的物体也会不同。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第三板块 【随堂练习 巩固基础】例1.“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它说明了( B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D.以上三个方面均包括例2.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B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 与力的方向有关 D. 与受力面积有关用100N的力竖直向上拉筐子,请画出拉力的示意图。例4.小车在A点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大小为50 N的拉力F。 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例5.手击沙滩球,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6.如图为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其中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D )第四板块 【明辨易错 精准理解】1.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C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C.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以上说法都不对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用鸡蛋碰撞碗边,鸡蛋却被撞破,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用磁铁去吸引图钉,图钉被吸住,说明图钉受到磁铁引力,而图钉不吸引磁铁C.两个穿旱冰鞋的人在相向滑动相撞后,个子较小的人会向后退,说明只是个子小的人受力D.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拉力,水桶才能被提起第五板块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力的三要素是 作用点 、 力的大小 、 方向 ,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画力的示意图时,用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用 线段末端的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用 受力物体上画实心圆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3.用100 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45°的角的方向拉水桶,请在图2画出拉力的示意图。4.画出球受到绳子的拉力为30 N的拉力的示意图。5.如图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C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两个物体既是 施力物体 , 又是 受力物体 。7.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22日与“天空二号”太空舱顺利对接。如图所示,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多处向外“喷气”,调节运行姿态,此过程利用的力学知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穿着旱冰鞋的小女孩水推墙,会往后退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9.人在水中用船桨推对面的船,自己的船会往后退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六板块 【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反冲运动: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成两个部分。火箭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