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设计课题 公民基本权利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学习 目标 1、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能够在生活当中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高维权能力,能够在生活当中依法维权。 3、了解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认识每项权利的具体内涵和重要性。重点 监督权。难点 人身自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遇到欺凌、恶意起绰号等问题怎么办? 2、分享:生活中,你是否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你感受困扰但又不知道怎么解决? 思考。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提问: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 2、总结: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播放视频《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考考你:他们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什么人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总结: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 4、总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重要意义。 1、提问:政治自由有哪些 2、展示:政治自由有哪些。 3、提示:自由≠绝对自由。 1、播放视频《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被查:微博实名举报扳倒副部长官员》。 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总结:监督权的表现。 4、案例分析: (1)展示案例:「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 (2)展示案例:上海推行多年“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投诉牢骚成政府决策资源。 (3)讨论:结合上面两个案例,谈谈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5、总结: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三、人身自由。 1、直接讲解:人身自由的内容和重要性 2、新闻展播:为讨债非法拘禁他人 6男子被判刑 3、思考: (1)许某的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你支持许某的这种行为吗?保障公民的这项权利有何重要意义? 4、总结:人身自由的内容和重要性。 5、材料:网红被拘,半夜“私闯民宅”自称探险 6、提问: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看? 7、总结:住宅不受侵犯。 8、讨论:这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9、总结: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0、拓展:「态度」英雄烈士名誉权、荣誉权不容侵害! 11、案例分析:邮局的做法对吗? 12、总结: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四、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1、运用你的经验:初步了解经济文化权利。 2、探究与分享: (1)思考: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2)总结:财产权。 3、案例分析:仅招男性 (1)思考: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2)总结:劳动权。 4、新闻展播:六盘水近三月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亿多元 (1)思考:新闻当中六盘水市的做法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什么权利? (2)总结:物质帮助权。 5、探究与分享: (1)讨论:结合这段材料,请你说说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2)总结:受教育权。 6、探究与分享: (1)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 (2)总结:文化权利。 8、补充说明: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思考、回答问题。 从视频中找到答案。 思考、讨论。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思考、辨别。 案例分析。 探究与分享。 思考。 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和意义。 懂得自由不代表绝对的自由。 学会正确形式监督权。 认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意义。 了解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 了解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学会区分人格尊严权。 正确认识劳动权,树立平等意识。课堂小结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日常生活当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们应当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提升板书 2.3.1 公民基本权利 1、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3、人身自由包括哪些? 4、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