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探索更小的微粒 学案(无答案)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学案(无答案)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校本作业
课题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编写 初二物理组 审核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问题〗1897年,汤姆逊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那么电子与原子核是任何分布的?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
〖阅读〗阅读书中P31,第二、三段文字内容:
1.枣糕模型: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
2.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J.J.汤姆生】1856年出生于英格兰。学习于曼彻斯特欧文学院,1884年搬到了剑桥大学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他的学生之一是欧内斯特·卢瑟福,卢瑟福于1919年接替汤姆生就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因为X射线的发现,他发现原子内带负电的粒子命名为电子。因这一发现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极富戏剧性的是,他的儿子J.P.汤姆生后来因证实电子是一种波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卢瑟福.E】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核物理之父,开拓了原子的轨道理论,还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元素“鑪”。他就学尼尔森学院和坎特伯雷大学,得到三个学位,1895年,卢瑟福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1898年,卢瑟福被指派担任麦吉尔大学物理系主任,在那里的工作使他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证明了放射性是原子的自然衰变。他的一个名言是,“科学只有物理一个学科,其他不过相当于集邮活动而已”。
〖总结〗
(
原子的核式
结构
模型


1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转

2
)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相等

3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

4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一样
)
【要点2】更小的微粒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问题〗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那么它们怎么在原子内分布呢?
〖问题〗质子、中子还能再分吗?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猜想,质子和中子都是有夸克组成的。
【要点3】微观粒子的层次结构
〖阅读〗看书P32的图,得到微小粒子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
二、达标检测
1.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
2.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种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模型。
3.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4.有四种物质:①分子,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5.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摩擦起电          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6.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分开,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时( )
A.失去电子 B.失去质子 C.得到电子 D.得到质子
7.质子、中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关它们的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B.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C.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
D.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带正电
三、课后巩固
1.下列微粒中,显示带正电荷的是 ( )
A.分子和原子 B.分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D.质子
2. 关于微观粒子,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分子 原子 电子 质子 B. 电子 质子 原子 分子
C. 分子 原子 质子 电子 D. 分子 质子 电子 原子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4.19世纪末,科学家汤姆生发现   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如图所示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对的   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5.1911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在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占空间很   (选填“大”或“小”).通过α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α粒子带   电。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校本作业(14)
课题 7.4宇宙探秘 编写 初二物理组 审核 薛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古代对宇宙的认识
观察课本P34图7-21、7-22和7-23,了解古代我国和西方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我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2.浑天说:——汉.张衡“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
西方古代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3. 托勒密的地心说:
4. 哥白尼的日心说:“
【要点2】星空世界
自主学习P35-37课文,回答
(1)宇宙中的星体到底是怎样的呢? ;
(2)恒星是不是静止的
(3)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 ;
(4)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 ;
(5)它们之间的距离远不远 。
〖总结〗
(

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
由近及远的

托勒密的“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的“日心说”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
)人们观察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我们称这些星为
恒星
。用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它们实际也是
运动
的。

3
)太阳是
银河系
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与银河系紧靠的是
仙女星系
,它距我们超过
200
万光年。
地球是银河系中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
【要点3】光年
(1)光年l.y.:光在真空中走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 l.y.=9.461×1015m
(2)天文单位AU: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AU=1.496×1011m
【要点4】宇宙大爆炸
阅读课本P37的《宇宙从何而来》,了解大爆炸宇宙模型。
大爆炸宇宙模型:

〖总结〗
(

1
)光年(
l.y
)是
长度单位
。光年是指光在
,我们把
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距离(
1 AU
)。

2
)宇宙是一个
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目前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是来源于“原始火球”——诞生于



)
二、达标检测
1.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大多数宇宙科学家的认定,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 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
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 )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光的速度是每秒行走 m,经历一年时间光行走 m。
三、课后巩固
1.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人们发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 系统。
2.天文学上“光年”是 ( )
A.速度单位 B.长度单位 C.时间单位 D.能量单位
3.首先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布鲁诺
4.科学家们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 ( )
A.星系在离我们而去 B.星系在向我们靠近
C.星系保持不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5.人们规定1个天文单位是 ( )
A.地球到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B.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C.太阳到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D.地球到月球之间距离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之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银河系只是由群星组成的天体系
7.在探索宇宙的历程中,2 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我们,根据这一现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年前的一次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