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专题十二 材料论述题及答题技巧【题型特点】 材料论述题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有一定的要求,是初、高中衔接教学的体现。材料论述题一般体现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图文结合、表文结合的形式。该题型分值为12分,第一问2分难度较小,学生根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第二问10分难度较大。【方法点拨】(1)第一步:提炼观点阅读并标注材料中的时间、人物、事件、意义、影响、出处等关键词句,糅合标注内容找到材料核心,若非单纯的文字材料要找到表格、表文、图片、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性,为观点提炼做好准备。要注意:①观点要上升到“论”的高度;②观点要用陈述句且简明扼要;③观点不得照抄照搬原材料。(2)第二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精选史实,论证观点。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选取可以论证观点的史实进行论述。但切记孤证不立, 从课本和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必须有一个出自材料)作为论据进行论证。(3)第三步:规范答题,总结升华。论述题一定要做到,紧扣主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语言精练,历史素养浓厚,充满正能量,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论证过程结束要依据观点升华总结。【试题训练】1.(2022·龙岩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项目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北魏时期的改革背景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 魏晋以来,北方出现各民族的大交融,内迁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区别,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项目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北魏时期的改革解决 矛盾 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的矛盾 鲜卑族落后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的矛盾形式 除旧布新,建立新的封建制度 直接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与制度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加速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经济发展 (1)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变法名称。答:商鞅变法。(2)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论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各国进行改革,想要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顺应了历史潮流,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北魏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多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相互交流频繁。较迟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北魏政权顺应潮流,实行汉化改革,学习中原先进技术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加速了政权封建化,增强了北魏实力。综上所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2.(2022·龙岩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示意图(1)根据如图所示,简述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时间。答:南宋。(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启示南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共同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人口数量增多,南方财税收入比重增大。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是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要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等。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当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的时候,清政府却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 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1)1757年,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留哪一城市为对外通商口岸 答:广州。(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闭关锁国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论述:明朝以前的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到了清朝,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使中国与世界日益隔离,致使中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迅速衰落。因此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各国,内忧外患步步迫进。4.(2022·三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史中的五个历史时期 历史时期 史实节选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 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国古代史中的五个历史时期 隋唐时期 隋朝创立科举制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辽宋夏 金元时期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明清时期 册封达赖和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和军机处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编制(1)根据材料,说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答:秦朝。(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论述:在中国古代国家统一时期,君主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例如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时间上看,统一王朝的存续时间长。在中国古代国家分裂时期,因民族迁徙和主动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民族交融促成了新的大一统局面,因此或长或短的分裂之后,总会出现新的大一统格局。历史证明,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指出2023年是纪念辛亥革命多少周年。答:112周年。(2)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孙中山先生”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观点: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论述: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想,组建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指导了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综上所述,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发展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6.(2022·泉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1-1888年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时间 历史事件1861 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2 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成立1865 江南机器制造局在上海成立1872 第一批官费留学生赴美1873 第一家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76 第一所中外合办的科技学校“格致书院”在上海成立1888 天津至唐山铁路通车,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摘编自李亚凡《世界历史年表》(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航运企业的名称。答:轮船招商局。(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洋务运动虽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仍存在局限性。论述: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并筹建了新式海军,如北洋舰队等。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结论: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编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答:20世纪40年代。(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以上关键词,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一个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论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0年,在华北平原发动了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8.(2022·泉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摘要(部分)——据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编制时间 事件 内容摘要1978年5月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初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要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10月 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 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所属领域。答:思想。(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论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两个凡是”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分歧,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面对思想束缚,邓小平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族复兴。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根据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特点。答:特点:追求人权、自由和平等;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人民起义推动革命进程;政权和政体更替频繁。(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材料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论述:18世纪,法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法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通过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已成为历史必然。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拉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专制统治,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法国大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本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战大事年表(部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时间 事件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同盟的核心1907年 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调整政策,分别与法俄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1914年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一战爆发1916年 凡尔登战役历时约10个月,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屠场”之称英法对德的索姆河战役开始,双方损失130多万人1917年 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中国向同盟国宣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 德国投降,停战协议签署,一战结束(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的时间。答:19 世纪80年代。(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一战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一战史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灾难。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的非正义战争。1916年2月,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地狱”之称;同年6月,英法对德的索姆河战役开始,双方损失130多万人;战争中使用了毒气弹、重炮等武器,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结论: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开动战争机器,进行了无比惨烈的争夺厮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世界带来灾难。观点2:一战结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论述:一战后期,美国、中国的参战,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一战,引起了交战各国的革命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的瓦解;连年的战争,损耗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人民的反战运动等,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结论:综上所述,一战的结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观点总结】一、【思想文化】①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思想解放离不开杰出人物的贡献;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思想解放推动历史进步、文化繁荣。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丰富多彩(源远流长)。③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是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泽被后世。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先进(科学)理论。二、【教育】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发展教育是人才强国的重要途径;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三、【技术革新】①科技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并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②工业革命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工业革命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直接碰撞;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③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发展科技是国家强盛之路(或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社会问题。四、【制度创新】①制度创新推动国家的发展;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②制度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根据国情适时调整国家政策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③先进的社会制度最终会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变革旧制度是解放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只有不断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变化;避免制度僵化是政治发展的关键标准。五、【国家统一和边疆治理】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石;民族独立是历史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优良传统。③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敢于反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六、【经济】①重视农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各国面对危机应采取恰当的政策(各国面对危机要适时调整政策);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合理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客观经济规律。④国家发展要立足本国国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合乎国情的政策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①列强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觉醒,民族危机推动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②中国近代社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列强的侵略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五四运动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里程碑。③抗争与探索是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的基本途径;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旋律。④洋务运动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仍存在局限性。八、【十四年抗战】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坚定捍卫者,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是战胜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关键。③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共产党人实现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不妥协的革命斗争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前提。九、【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坚定捍卫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正确分析矛盾变化是中国共产党抓住战略机遇的主要方法。③科学的思想理论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保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原则。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的领导者和纽带,不断自我革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重要原因。十、【对外交往】①开放包容促进进步,保守狭隘造成落后;对外开放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平交流是文明交流的主流和常态。②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明互鉴、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③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体现中国人民坚韧不屈的精神。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捍卫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关键要素。十一、【改革】①成功的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挽救社会危机的重要途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锐意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②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影响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③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十二、【两次世界大战】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获得具有艰巨性,世界人民的顽强斗争是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关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共生才能共赢;团结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力保障。十三、【资本主义国家崛起】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充满艰辛和曲折,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民族独立是国家走上富强道路的基础,国家统一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和基础。③科技进步推动国家发展,文化繁荣是国家崛起的必备条件,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前提。十四、【民主与法制】①人类法制精神源远流长,完善立法是保证改革顺利推行重要条件。②革命文献(宣言)可以加快革命的进程,法律(宪法)的颁布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创新】①只有不断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才能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变化。②技术的革新是推动历史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