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标要求] 1.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2.科学精神:分析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探究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代表人物 莫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评价 ①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局限性: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表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地位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1)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在于没有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改错: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在于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改错:空想社会主义者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得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3)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标志着工人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改错: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但并没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议题1: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缺点;消除这些缺点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把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小组讨论: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历史局限性?答案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1)空想社会主义者目睹了早期的资本家为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还没有发展到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尖锐化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程度,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仅局限于资本主义显性的矛盾和问题,都是比较肤浅的,是不科学的。(2)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实践的支持,注定了它的不科学性。19世纪,刚刚从无财产群众中分离出来的无产阶级,还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为,无法形成一股力量独立进行实践。因此,缺乏实践的支持,使得社会主义只能是空中楼阁。(3)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典例1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A.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C.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斗争的对象是“贵族、军人、法官、富人”,这是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并不是空想,故A项错误;当时工人运动尚处于自发阶段,还未形成无产阶级政党,故B项错误;当时资产阶级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的夺权运动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C项错误;“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说明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贵族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他们良心发现,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这显然是空想,故D项正确。探究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内容 ①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想一想: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什么?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作用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想一想:为什么1848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答案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改错: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2)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改错: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改错:《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议题2: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材料一 欧文运用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深层次的批判。首次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劳动价值论)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和谐公社”的方案。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 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试办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但实验以失败告终。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这标志着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欧文的这些想法只能是幻想,行动的结局也必然是失败。材料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第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马克思本人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二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设计,又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者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应用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设计。(1)小组讨论: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为什么以失败告终?(2)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答案 (1)欧文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必然以失败而告终。(2)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全面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影响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 工人运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剩余价值学说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典例2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关键在于马克思已有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并且结合时代斗争的实践,揭示资本主义统治的本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唯物史观 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排除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排除②。2.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1)用科学的实践概念对人的本质问题做了解答。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2)用唯物史观具体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3)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其存在、发展、灭亡的规律。(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既从不同角度,又相互联系,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典例3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答案 C解析 “深入到运动中去”强调去做、去改变、去斗争,故选C。探究点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时间 1917年标志 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1)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显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想一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否说明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倒退?答案 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的严重曲折,它是暂时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1)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所以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改错: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各种困难和挫折。(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改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3)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来看,社会主义未必能够代替资本主义。改错: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议题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学习讨论会上,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刘同学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造成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过程出现曲折和反复的主要原因,而小赵同学则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是造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过程曲折和反复的主要原因。为此,两人争论不休。如果你是讨论会的主持人,你将给这个讨论题的结果作出什么结论?答案 (1)小刘和小赵同学的观点虽然正确,但都因为只强调原因的某一个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而不够全面。如同任何社会的交替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2)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它与强大的资本主义旧事物相较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不能完全改变力量上的弱势地位。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它的发展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3)总之,社会主义在将来的发展进程中,还有可能遇到困难和曲折。但无论怎样艰难曲折,都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1)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它所追求的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平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类彻底解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等理念和价值,永远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这是社会主义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的根本原因。(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虽然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严重曲折,但社会主义实践并没有止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反思中,继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陆续赢得大选,推行社会主义性质的理念和政策。典例4 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的曲折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缺陷的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D解析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曲折说明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应坚信前途是光明的,①④说法正确,入选;②③说法错误,排除。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的结晶,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品格,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应用和发展,是当代化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当代内涵和当代特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现代文明优秀成分的积极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其合理因素,赋予其中国特质和中国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性”,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典例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②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③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④是当代化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错误。一、选择题题组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 )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 B.①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③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②④都是马克思主义解决的,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解决的,排除。2.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其他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B.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D.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答案 A解析 材料“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其他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说明这一时期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处于最原始阶段,即自发地破坏机器,捣毁工厂,而不是有组织地反对资产阶级,A正确,B、D错误;C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排除。3.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③正确;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①正确。②④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题组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4.马克思的一生中,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个重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这两个重大发现是( )①唯物史观 ②资本论 ③剩余价值学说 ④《共产党宣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的一生中,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但他作出的两个重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5.《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C.无产阶级政权开始建立D.共产党组织诞生答案 B解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题组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6.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 A解析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A符合题意。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说明(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答案 A解析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只是表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而不是失败,说明社会主义道路虽然不会一帆风顺,但会在曲折中前进,A入选;B、C错误,D具有片面性。二、非选择题8.世界社会主义兴旺时,社会主义国家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包括地跨欧亚的苏联,欧洲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亚洲的中国、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不仅从一国走向多国,而且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已占世界人口的大约三分之一、领土的大约四分之一、工业产值的大约五分之一、国民收入的大约三分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了挫折,是否意味着“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述是错误的?答案 不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