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课标要求] 1.描述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本质特征。2.解释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政治认同:奴隶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探究点一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原始社会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力 ①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生产关系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长达二三百万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想一想:原始社会人们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答案 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匮乏,不平均分配无法保证人们的生存。2.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地位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作用 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发展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想一想:既然原始社会人人平等,那为什么还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答案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共同劳动,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基本能够做到“人人平等”,但从生产力角度看,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其平等也是在生产力落后下不得已的选择,所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1)新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改错: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2)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改错: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3)在氏族议事会上,只有氏族中的成年男性平等地行使表决权。改错:在氏族议事会上,氏族中的全体成年人都可以平等地行使表决权。议题1:如何正确认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始人的生活环境险恶,生产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存下去,他们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上述材料反映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怎样的?答案 (1)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能力非常有限,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非常有限,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2)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所以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1.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的含义和内容①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②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图示如下:(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①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②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图示如下:(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典例1 下图是距今8 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出土的人类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等,石器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由此可见( )①石器这一生产工具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标志②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③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④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人们共同劳动的原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答案 D解析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标志,①不选。④不符合题意。2.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1)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只有共同劳动,才能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共同劳动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而且生产资料必然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由于没有私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平等与合作的,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2)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的生活极其艰苦,维持生存非常困难,甚至处于野蛮状态,在饥饿驱使下曾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在氏族或部落战争中,常常将战俘杀掉或吃掉。所以说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原始社会并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典例2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在这个社会中,人人平等,产品平均分配,出现了“天下为公”的局面。这种现象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C.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D.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答案 D解析 在原始社会出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没有阶级之分,D入选;A、B、C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探究点二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1.私有制的确立(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确立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3)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2.奴隶制国家的产生阶级的 产生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 产生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3.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想一想:使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1)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改错: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改错: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原始社会的国家。改错:原始社会还没有形成国家,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议题2: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是历史的退步吗?材料一 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压迫人的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女共同讨论决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也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氏族长处理氏族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他同所有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压迫和奴役的现象。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材料二 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以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1)原始社会为什么又称为“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2)辩论:①正方: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反方: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是历史的退步。答案 (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生产力极其低下。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从而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因而也就没有国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全体成员参加的氏族会议作出决定。(2)提示:①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奴隶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③城市的出现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又一个重要标志。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步?(1)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进入有剥削有压迫的阶级社会,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使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都表明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3)奴隶社会还出现了城市、文字,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典例3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阶段,农业是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品种较丰富,农具以石器为主,农业水平和耕作技术有较大发展。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那个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化,表明( )①奴隶制的建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人类社会为进入封建社会打下了物质基础③奴隶制是一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制度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历史进步性,②③不符合题意。2.正确认识私有制的产生(1)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2)影响人的角度 产生贫富分化社会角度 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产生(3)不能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①尽管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被瓦解,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不能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②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典例4 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答案 B解析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所以其内在联系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贫富差距分化,原始社会解体,出现了阶级,为维护阶级利益,建立了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对其内在联系的分析均存在错误。一、选择题题组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这种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形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①正确,②错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③错误,④正确。2.“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①生产关系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③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不符合题意。④表述太绝对。题组二: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影片《疯狂原始人》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在老爸Grug的庇护下生活。每天以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对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的描述不可能的有( )①老爸Grug使用铁制的工具狩猎②一家人在山洞里围着火堆烤抓来的野兔吃③一家人共同分享采集来的野果④大女儿Eep把自己抢夺来的鸵鸟蛋自己吃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4.下列对原始人咕噜一家所生活的社会发展时期的社会管理表述正确的有(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负责对外作战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③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大家共同劳动④氏族长依靠军队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①表述错误。氏族长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④表述错误。5.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人类掌握了磨制、钻孔等更为高明的加工技术,甚至出现了更为复杂的专门用于战争的兵器。下图展示的这一时期的石器、骨器做工细致而精美,甚至可以与现代的一些石器相媲美。材料说明(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③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部落战争开始变得日益频繁起来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明确的社会分工,没有专门的手工业部门。①③符合题意。题组三: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6.私有制,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产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对私有制的正确评价是( )A.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B.私有制是社会所固有的,是天然不合理的C.私有制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D.私有制是人所固有的,是天然合理的答案 A解析 私有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的,并非天然存在的,私有观念也并非是人所固有的,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形成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B、C、D错误。选A。7.下列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部分产品④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 B解析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故②④说法正确,①③说法错误。8.在距今5 000年前后中国史前社会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下,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的考古发现也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原因是( )①文字的发明②城市的出现③奴隶社会的形成④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D解析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故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9.有人认为:“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 (1)正确。(2)原因: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才有了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可能。由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从而引起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氏族成员的贫富分化加剧,这时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阶级的产生也就由可能变为现实。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出现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这证明了“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