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8《过零丁洋》(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38《过零丁洋》(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含答案)

资源简介

38.中考必背古诗词之《过零丁洋》
原文 诗意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抗元战争已进行了四年的烽火变得寥寥落落。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如雨打浮萍时起时沉。 在惶恐滩头曾诉说对国事的惶恐,(如今)行经零丁洋倍感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诚忠心永垂史册。
一、助读资料
1.课本注释
①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卷十。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被元军所俘。次年,文天祥过零丁洋,写了这首诗。
②〔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③〔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④〔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
⑤〔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⑥〔四周星〕四周年。从德祐元年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⑦〔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
⑧〔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⑨〔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
⑩〔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2.文题解读
《过零丁洋》“过”是路过、经过的意思。零丁洋即“伶仃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诗人被元军所俘,曾路过此地,写下此诗。
3.写作背景
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严词拒绝:“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二、主题思想
《过零丁洋》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回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忧世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家捐躯的豪情壮志。
三、写作特色
悲壮激昂,高度概括。
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四、考点梳理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答:一是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国家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号召,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乱中度过了四年。此时,南宋大半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比喻、对偶。国土遭元军蹂躏,犹如风中柳絮;个人命运也是起伏不定,犹如风雨吹打的浮萍。这两句连用,暗含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意思,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3、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双关。感慨眼前,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漂浮在零丁洋,深感孤苦零丁。 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4、尾联是千古名句,请加以赏析。
答:尾联激情慷慨,以磅礴的气势、高昂的精神结束全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五、基础检测
重点字词检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理解性默写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六、真题链接
1、【2019年河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彰显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答案】
(1)修辞角度示例:“双关”:“惶恐”和“零丁”一语双关, 既指两个地名,又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对偶”:“惶恐滩”对“零丁洋”,“说惶恐”对“叹零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2)这两句彰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先要写出其运用的写作手法,然后写出表达的情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巧借地名的谐音双关,进而表达出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危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命运的担忧。
(2)要求学生结合整首诗的理解,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飘零,国家败亡的痛心,体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可抓住诗句中“谁无死”、“丹心”、“汗青”等词语来理解。
2、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D
(2)示例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狼”喻指西夏军队,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现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取”“照”两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作者四十岁时被贬密州时写的,写的是作者当时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这里的“少年狂”指的是中年的作者要像少年一样去“狂”一回,而非抒发的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故“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的表述是错误的,故D错误,选D。
(2)本题考试诗句赏析。(1)翻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手法。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故判断运用了用典、比喻的修辞。感情。这一句用“天狼”喻指侵略者,塑造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进而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战场,杀敌报国的感情,展现了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2)翻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手法。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宁可死去,也要留下爱国之心照耀史册,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民族气节。同时用问句的形式,让感情更加强烈,情感更浓郁。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两句诗。
(2)两诗画线句都流露出忠贞报国的意愿,诗人抒情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上句用“浩荡”写离愁的多,用“白日斜”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下句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2)龚自珍的诗画线句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坚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感情。文天祥的诗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舍生取义的决心。
【解析】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1)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2)赏析。上句运用“浩荡”把离愁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写出了离愁的多,“白日斜”是环境描写,点明了时间,渲染了萧瑟的氛围,同时象征着国家日落西山的形式。“吟鞭”动作描写,“东指”即东方故里,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主题。(1)《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运用比喻修辞,作者以落红自比,落花飘落了,还要化为春泥滋养下一代。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要为国家培育下一代。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回乡但是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这里作者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面对生死,文天祥做出了选择,宁愿死也要用自己的爱国之心照耀史册,这里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舍生取义的决心。
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