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9.中考必背古诗词曲之《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 曲意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群峰众峦好像在这里聚集,黄河的惊涛骇浪好像在发泄着愤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长安,心潮起伏难平。 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昔日的)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 王朝兴盛,百姓受苦;王朝覆灭,百姓仍然受苦。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全元散曲》。山坡羊,曲牌名。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②〔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③〔西都〕指长安。④〔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⑤〔秦汉经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2.文题解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是古关口名,在今陕西潼关东北,自古为军事要地。“怀古”点明这首散曲是怀古之作。3.写作背景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他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这首元曲就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时所作。二、主题思想《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写出了作者的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全曲先写山、河、关、路,再回顾历史,最后才点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题,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情景交融。 吊古伤今,层层深入,揭示主题。在叙议中,先写潼关地势险要,引出历代战祸,并通过“望”和“伤心”引入自己的感慨:战祸之深,灾难之大,令万间宫殿“都做了土”。最后以警句的形式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鞭辟入里,精警异常,闪烁着夺目的思想光辉。四、考点梳理1、“聚”“怒”两个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答:“聚”“怒”两个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聚”从视觉的角度,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怒”从听觉的角度,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望西都,意踌躇”一个“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由上一部分的写景进而“意踌躇”转入抒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同时透露出作者对汉民族强盛时期的追怀。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何理解这几句?答: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结果自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更替所作的概括和批判,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4、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中“兴”的含义。答: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五、基础检测重点字词检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理解性默写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2.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六、真题链接1、【2018年贵州中考】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2)示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古代,封建君主制,兴亡都逃不了封建朝廷、官吏的盘剥;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解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曲词句子的鉴赏,要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赏析其艺术手法、表达效果。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比喻写出山河的雄伟壮丽,“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即曲的主旨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句子,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即:一个朝代兴起,大兴土木,受苦的是老百姓;一个朝代灭亡,战争频繁,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句话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是一切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里,国家富,人民就安康幸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回答下面小题。(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选出对这两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是一首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乙)是张养浩在赴任途中写的一首元曲。B.(甲)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写作者看到宫阙残破,倍感可惜。D.(乙)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2)用自己的话解释划线句子写的内容,并任选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C(2)山峰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如同发怒一般吼叫着。“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理解。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写作者看到宫阙残破,倍感感慨而不是“可惜”,故选C。(2)本题考查诗词理解与赏析。理解: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全句理解: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3、(2019·福建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B.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山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C.“望西都,意踌蹰”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D.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2)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中“兴”的含义。【答案】(1)C(2)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解析】(1)C“意踌蹰(踌躇)”的意思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流露出对繁花逝去的感伤”一句对诗歌情感理解有误。“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由盛到衰过程令人“伤心”。(2)考查诗句中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兴”指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