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登幽州台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7 《登幽州台歌》(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资源简介

07.中考必背古诗词之《登幽州台歌》
原文 诗意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想到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一、助读资料
1.课本注释
①选自《陈子昂集》。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②〔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③〔怆然〕悲伤的样子。
④〔涕〕眼泪。
2.文题解读
《登幽州台歌》“登”为攀登之意。幽州,周代古州名,范围包括今河北北部、北京市及辽宁一带。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歌”是古代的一种诗体,即歌行体。
3.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作。
二、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三、写作特色
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作为背景。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这样前后相互映照,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四、考点梳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贤明君主;“来者”是指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感伤。
3.“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一词的?
答:“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4.“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
答:“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已不复见,后来的贤君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于是流下了眼泪。
6.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一下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答:我看到了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因为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到了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五、基础检测
重点字词检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六、真题链接
1.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远;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B.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C.“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
(1)C
(2)这两句诗把个人置于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解析】
(1)“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即: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 所以“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理解错误。故选C。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反衬出个人的渺小孤寂。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所以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绪。
2.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
(2)赏析《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解析】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结合课文课下注解以及对诗句的理解,此句的意思是“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这里的指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答题首先要了解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及体现的情感。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3.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鉴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联想: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解析】
1.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注意解答时要结合诗歌背景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词语的赏析能力。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这里的“悠悠”形容时间的久长和空间的阔大,把时间的长久、空间的阔大与自身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寂寞 和内心的悲愤。
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