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精选精练(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14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精选精练(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4课内文言文阅读(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精选精练(全国通用)
一、选择题
1.(2022春·山西晋中·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木兰诗》)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远行万里赶往戎机这座城池,像飞一样越过关山山脉。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晲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译: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2.(2022春·山西晋中·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同“现”,出现。 (《孙权劝学》)
B.朔气传金标,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木兰诗》)
C.以我酌油知之。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卖油翁》)
D.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卖油翁》)
3.(2022春·江苏盐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市:买,名词活用为动词。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当涂:确实糊涂,想不通。
C.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及:到,等到。
D.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李华《吊古战场文》) 纠纷:这里指交错在一起。
4.(2022春·浙江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双兔傍地走 依山傍水 B.尔安敢轻吾射 安营扎寨
C.香远益清 延年益寿 D.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5.(2022春·浙江台州·七年级台州市书生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释担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
C.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物
D.因曰:“我亦无他。” 因往晓之
6.(2022春·广东深圳·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往事耳 见贤思齐焉 B.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卿今当涂掌事 卿今者才略 D.蒙乃始就学 家祭无忘告乃翁
7.(2022春·浙江金华·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及鲁肃过寻阳 望尘莫及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释担而立 手不释卷 D.陈康肃公善射 多多益善
二、课内阅读
(2022春·青海海东·七年级统考期中)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失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2)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非得一人于井中 B.睨之久而不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 D.而钱不湿/相委而去
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吾射/不亦精乎 D.康肃/笑而遣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无他,但手熟尔。
12.请分别用两个词语概括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
1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022春·山西晋中·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4.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公亦以此自矜 (2)徐以杓酌油沥之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2)无他,但手熟尔( )
(3)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 (4)康肃笑而遣之( )
16.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汝”与“尔”都是“你”的意思,为什么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使用了不同的称谓?请联系前后文的内容以及画线句的语气具体分析。
(2022春·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中)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1)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对男人的尊称) B.释担而立(解释)
C.但微颔之(点头) D.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19.下列句中带点的“之”字指“代道理”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以我酌油知之
C.徐以杓酌油沥之 D.康肃笑而遣之
20.本文强调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为后文写陈康肃公埋下伏笔。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康肃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2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安敢轻吾射!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2.本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2022春·江苏盐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公亦以此自矜( ) ②但微颔之( )
24.翻译句子
尔安敢轻吾射!
2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022春·广西桂林·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26.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康肃笑而遣之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人不知而不愠 D.相委而去
2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矜持) B.但微颔之(点头)
C.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D.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2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微颔之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尝射/于家圃 D.公/亦/以此自矜
2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0.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22春·广西梧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 B.卿言多务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见往事耳
3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D.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2春·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校考期中)阅读文言文《陋室铭》,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灵:_______________
(2)鸿:_______________
3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6.《陋室铭》是一篇传颂千古的文章,你认为作者想借此文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37.(2022春·江西吉安·七年级统考期中)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①但当涉猎 但:
②见往事耳 见:
③及鲁肃过寻阳 及:
④肃遂拜蒙母 遂: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非宁静无以致远
C.以刀劈狼首
D.可以为师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本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5)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即更刮目相待
④朔气传金柝
⑤策勋十二转
⑥愿驰千里足
(2022春·河南周口·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若孤 未若柳絮因风起 门庭若市
B.及鲁肃过寻阳 将复何及 由表及里
C.与蒙论议 意与日去 与人为善
D.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挺身而出
39.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0.选文中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学习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
41.联系选文中吕蒙的变化及链接材料,谈谈怎样才能让学习进步?
【链接材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2022春·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谦。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担:放下担子。
C.康肃忿然曰 忿然:气愤的样子。
D.康肃笑而遣之 遣之:让他走。
4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C.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D.康肃笑而遣之 睨之久而不去
44.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乃 取 一 葫 芦 置 于 地
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6.借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2022春·湖南张家界·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①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9.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
启示:
(2022春·湖南株洲·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
A.①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自夸 ②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释:放下
B.①但微颔之 颔:下巴 ②康肃忿然曰 忿然:气愤的样子
C.①尔安敢轻吾射 轻:轻视 ②但手熟尔 但:但是
D.①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 ②尔安敢轻吾射 安:竟然
5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2.结合下面的提示,填入合适的内容。
文章一开始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__________”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公亦以此自矜”又写出他__________态度。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
(2022春·广东茂名·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公亦以此自矜 (2) 但微颔之 (3) 康肃笑而遣之
5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55.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与卖油翁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B.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D.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做铺垫。
(2022春·广东阳江·七年级统考期中)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及鲁肃过寻阳( )
(3)卿今者才略( )
5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8.作者描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2022春·河南漯河·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围,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5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
60.翻译下列句子。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61.本文主要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2.康肃公在与卖油翁对话时的三句话,是用什么语气说的,请作简要分析。
(2022春·山东济南·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不蔓不枝 蔓:生藤蔓
C.亭亭净植 植:竖立 D.陶后鲜有闻 鲜:新鲜
6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
B.濯清涟而不妖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悟前狼假寐
D.蒙辞以军中务 公亦以此自矜
6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B.“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赞赏之情。
D.文章第二段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富贵的心态描写得生动贴切。
66.(2022春·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回答各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文言文中的称谓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请找出划线句中另一个称谓,并说说属于那种情况。
卿言多务,孰若孤?
示例: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借助示例,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意义或用法
迁移法 卿今者才略 逝者如斯夫 ①
迁移法 肃遂拜蒙母 遂成枯落 ②
字源法 及鲁肃过寻阳 ③
查字典 即更刮目相待 本义为用刀刃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引申义为扫拂、擦拭、剥削等。 ④
(3)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译: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
(4)劝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既有针对性又有技巧性,善于劝说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孙权的“劝说”对你有何启示。
(2022春·湖南常德·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木兰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7.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
68.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用四个“我”表达了木兰重温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B.“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用喜剧的手法侧面表现木兰形象。
C.选段主要表现了木兰坚毅勇敢,舍身报国的情怀。
D.描写“爷娘”“阿姊”“小弟”,渲染了热闹喜庆的气氛。
(2022春·安徽宣城·七年级统考期中)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6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____________ (2)以我酌油知之: 酌:______________
(3)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______ (4)无他,但手熟尔: 尔:______________
70.翻译下列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71.对陈康肃公“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陈康肃公感到“忿然”可见陈康肃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72.本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022春·广东东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宜乎众矣( )
74.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正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
B.文中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豁达大度,正直不苟;“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气质姿态。
C.文中画线句子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要像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D.文章前一部分是对莲高洁形象的铺排描绘,后一部分则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2022春·广西贺州·七年级统考期中)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6.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乃始就学(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卿今者才略( )
7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结友而别 相委而去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肃遂拜蒙母 诸事顺遂
78.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7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80.吕蒙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2022春·广东广州·七年级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8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往事耳 B.蒙辞以军中多务 徐以杓酌油沥之
C.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D.自以为大有所益 愿为市鞍马
8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在劝说时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为吕蒙明确了学习目的,提供了学习方法。
B.文章详略得当,重点写孙权劝学及与鲁肃论议这两件事,而略写吕蒙学习的过程。
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从正面表现了吕蒙通过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D.鲁肃与吕蒙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2022春·河北衡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4.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公 亦 以 此 自 矜 。
(2)见 其 发 矢 十 中 八 九。
8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尝射于家圃 圃:______________ (2)但微颔之 颔:______________
(3)康肃忿然曰 忿然:____________ (4)尔安敢轻吾射 安:______________
8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87.选文中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022春·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阅读 愿为市鞍马 市:集市
B.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谋略 朔气传金柝 朔:寒冷
C.见往事耳 往事:历史 双兔傍地走 走:跑
D.为博士邪 博士:学官 木兰当户织 户:窗户
8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以杓酌油沥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尝射于家圃 非得一人于井中
C.公亦以此自矜 自以为大有所益 D.而钱不湿 结友而别
90.下列选项对所选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你现在当权掌管军务,不可以不学习。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D.士别三日,即更当刮目相待。 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更加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
9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意译、直译相结合,直译为主。
C.有误,戎机:战事;关山:关隘,山脉;原句应意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故选A。
3.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词。
B.有误,“当涂”的意思是当权,掌管事情;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意为“贴着”“紧靠着”;
B.怎么/安顿;
C.更加/有好处;
D.少/新鲜;
故选A。
5.D
【详解】A.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样;
B.而:表顺承,不译/表转折,却;
C.以:副词,凭借/介词,用;
D.因:连词,于是,就/于是,就;
故选D。
6.C
【详解】A.见:了解/看见,看到;
B.大:很,非常/年长的;
C.卿:都是“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D.乃:于是,就/你,你的;
故选C。
7.C
【详解】A.前者“等到”,后者“赶得上”。
B.前者“益处”,后者“更加”。
C.都是“放下”之意。
D.前者“擅长”,后者“好”。
故选C。
8. (1)放下 (2)慢慢地 9.A 10.A 11.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12.示例:陈尧咨:骄傲自满,知错就改,恃才傲物。
卖油翁:谦虚谨慎,做事周全,不卑不亢。 13.本文通过对卖油翁自钱孔倒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释:放下;
(2)句意: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
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A.都是介词,“在”的意思;
B.代词,代指陈尧咨射箭/助词,的;
C.介词,凭借/用,介词;
D.表转折的连词,但/表承接的连词,不译。
故选A。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A.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结合“尝射于家圃”分析,“尝”是表时间的词语,“射于家圃”是谓语前置,正确语序是“于家圃射”,故中间不可中断,故应断句为“尝/射于家圃”。
故选A。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无(没有),他(别的),但(只是),尔(罢了)”要理解正确。
1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可知,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自恃骄横,轻视卖油翁,最终落得自己尴尬;可见他自恃骄横,傲慢无礼,恃才傲物;
结合“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面对陈尧咨的质问能够不卑不亢地回答,谦虚谨慎地展示自己的熟练技巧;据此可知卖油翁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做事周全。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结合“翁曰:‘无他,但手熟尔’”“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认为陈尧咨的射箭技术高超,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同时他用自钱孔倒油的技能来证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了自命不凡的善射手陈尧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14.(1)jīn (2)zhuó 15. 放下 同“耳”,相当于“罢了” 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打发 16.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17.示例:从前文“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可知,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他连用两个反问句,虽有克制但仍盛气凌人,所以是用不太客气的“汝”来称呼老者。之后,卖油翁用“无他,但手熟尔”的回答,让陈尧咨更加愤怒。“尔”的称呼更多了居高临下的意味。
【解析】14.本题考查字音。
矜——jīn:夸耀;
酌——zhuó:用勺子舀。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释:放下;
(2)句意为: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3)句意为: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4)句意为: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遣:打发。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1)重点字词:善:擅长;射:射箭。
(2)重点字词:矢:箭;但:只,只是;颔:点头。
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汝”和“尔”都是你的意思。不同的是,汝是泛指,可以用在平等地位。尔一般是上下级,或者对晚辈,对鄙视的人的称呼。
根据文中“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可知,面对自己精湛的技艺,卖油翁只是微微点点头,接着连用两问,盛气凌人,直接称呼老者为“汝”,很不客气,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不在意的态度的不满;根据“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面对卖油翁不屑一顾的回答,让陈尧咨更加愤怒,用咄咄逼人的反问直接称呼卖油翁为“尔”,表现了陈尧咨傲慢、无礼、暴躁的性格;从“汝”到“尔”,虽然意思相同,但多了居高临下的意味。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8.B 19.B 20.D 21.(1)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2.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解析】18.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B.句意:放下担子立在那里。释:放下。
故选B。
19.考查“之”字用法。
A.代词,指陈康肃射箭的场景;
B.代词,指这个道理;
C.代词,指葫芦;
D.代词,指卖油翁;
故选B。
20.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强调了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联系“无他,但手熟尔”可知,陈康肃公射箭技艺的精妙与卖油翁的不以为意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出陈康肃公与卖油翁的对话,揭示本文主旨:熟能生巧。
故选D。
2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尔,你。安,怎么。轻,轻视。
(2)无他,没有别的。惟,只是。尔,罢了。
22.考查分析主要人物。文中主要人物是卖油翁。联系第二段中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作者借卖油翁的话引出本文主旨:熟能生巧。所以主要人物是卖油翁。陈康肃公在文中是一个反面形象,从反面证明了作者观点。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23. 自夸 只 24.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5.熟能生巧
【解析】23.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公亦以此自矜”的句意是: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2)“但微颔之”的句意是:只是微微点点头。但:只。
2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尔(你)、安(怎么)、轻(轻视)”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从卖油翁所说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26.C 27.A 28.C 29.康肃生气的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30.道理:熟能生巧。启示:不管你有多大本领,做人都要内敛,要含蓄,要低调,不要张扬自满。(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例句中的“而”表示转折。
A.连词,表修饰;
B.连词,表顺承;
C.连词,表转折,却;
D.连词,表承接;
故选C。
2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故选A。
28.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C.句意: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尝”是曾经,表时间的状语,“射”是谓语,两者之间应断开。故断为:尝/射于家圃。
故选C。
29.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
忿然,生气的样子;尔,你;安:怎么。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感悟的表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作答。本文记叙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根据“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可知,本文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意思是对工作、技能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这启示我们要将某项事情做好,必须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练习,此外待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大。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构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31.B 32.D 33.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解析】3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改变;
B.古今义都是事务;
C.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D.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故选B。
3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D.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到、到达。
故选D。
3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
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34. 神奇;灵异 大 35.(1)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2)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解析】3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灵:神奇;灵异。
(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大。
35.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①斯,这;德馨,品德高尚、德行美好。
②丝竹,世俗的乐曲;乱耳,使耳朵被扰乱;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案牍,官府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3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为生活环境,体现陋室环境清幽,景色之雅(从居住环境方面写出“陋室不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交往对象,体现作者交往之雅(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为生活情趣,体现作者活动情趣之雅(从日常生活方面写出“陋室不陋”)。都是为了表现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的思想感情,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点睛】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7.(1)①只,只是;②了解;③到,等到;④于是。
(2)C
(3)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4)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吕蒙和鲁肃论议以及鲁肃对吕蒙才学的惊讶,侧面衬托出吕蒙的自信,进而表现他学识的进步。
(5)①用;②研究;③重新;④北方;⑤记;⑥赶马快跑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
②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③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④句意: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遂:于是。
(2)本题考查“以”字的用法。题干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A.认为;
B.能够;
C.用;
D.可以;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欲:想要。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②重点词语:别:分别。更:另外。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见:知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
根据“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吕蒙和鲁肃论议以及鲁肃对吕蒙才学的惊讶,侧面衬托出吕蒙的自信,进而表现他学识的进步。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以:用;
②句意: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治:研究;
③句意:就用新的眼光看待。更:另外;
④句意: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朔:北方。
⑤句意:木兰立了最大的军功。策:记;
⑥句意: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38.C 39.只是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0.①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了学习的作用“自以为大有所益”。 41.①多读书,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使人进步。②学习是个连续的过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解析】38.考查一词多义。
A.比得上\比作\好像;
B.等到\赶得上\到;
C.和\和\和;
D.表顺承,就\表转折,却\表顺承,就;
故选C。
3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罢了。
40.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可知,孙权首先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吕蒙当权掌事,不可不学。
根据“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然后孙权现身说法,以自身读书学习后有很大收获的实例来向吕蒙证明了学习的可行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向吕蒙说明了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就可以了。
41.考查阅读启示。
文本中吕蒙听取了孙权的建议,读书学习,最终大有进步,得到了鲁肃的认可与赞许,这启示我们:多读书,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使人进步。
材料中“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启示我们: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像砍断织物一样,功亏一篑。
【参考译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链接材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七年都没有回家。
42.A 43.C 44.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5.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46.【示例】文章以卖油翁熟练的酌油技艺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还告诉我们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的道理。
【解析】4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故选A。
4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在/介词,在;
B.介词,用/介词,用;
C.动词,射箭/名词,射箭的本领;
D.表顺承,不译/表顺承,不译;
故选C。
4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本句省略主语“卖油翁”,应在副词“乃”后断一处,补语“置于地”前断一处;
故断为: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矢,箭;但,只;微颔,微微点头。
46.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卖油翁在面对陈康肃公“尔安敢轻吾射”的质疑时,“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通过倒油技术展示,最后点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熟能生巧、学无止境的道理;根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可知:陈尧咨因为射箭本领高强就以此自夸,轻视卖油翁,结果出丑;启示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们应该戒骄戒躁,虚心向他人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47.C 48.(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2)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49.示例:刮目相待。
示例: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解析】4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掌管,担当/助动词,应当;
B.介词,用、拿/动词,认为,以为;
C.动词,都是“了解,知晓”的意思;
D.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代词,指卖油翁;
故选C。
4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欲,想;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遂,于是,就;拜,拜别;别,离开。
49.本题考查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及阅读启示。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吕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还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坚持读书是有益。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50.A 51.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52. 当世无双 沾沾自喜/骄矜(骄傲) 睨之久而不去
【解析】5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B.①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C.②但手熟尔: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但:只是;
D.②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
故选A。
5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因:于是。惟:只是。尔:罢了。遣:打发。
5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的意思是: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当世无双”突出了陈尧咨善射。
“公亦以此自矜”的意思是: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突出了陈尧咨的骄傲、沾沾自喜。
结合“释担而立”“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可知,要找到表现卖油翁被陈尧咨射箭吸引不离开、停住观看的细节,结合“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可知,另一个关键词是“睨之久而不去”。
【点睛】参考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53.(1) 自夸 (2)点头 (3)打发 54.(1)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2)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55.A
【解析】5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 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自矜,自夸;
(2)句意: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
(3)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
5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
(2)但:只是。熟:熟练。尔:罢了。
5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第一段“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可知,“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的骄矜态度。卖油翁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斗”,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一个是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一个是看了半天,没有一句赞扬和捧场的话,表现出颇不以为意的神态。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并使读者产生了悬念,由此,引出了进一步的叙述。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56. 研究儒家经典 经过 才干和谋略 57.(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58.两人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5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2)句意为:到了鲁肃过寻阳的时候。过:经过。
(3)句意为:以你现在的才千、谋略来看。才略:才干和谋略。
5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耳,罢了。
(2)士,此指读书人;别,分别;即,就;更,另,另外;刮目,擦擦眼;待,对待、看待。
5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表达。
本文通过孙权的劝学,吕蒙学有所成,认识读书学习大有好处的道理。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突出了学习重要性。而这个主旨作者没有直接点出,而是通过鲁肃的话“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吕蒙的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从侧面烘托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的。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务多了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千、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59. (1)自夸 (2)点头 60.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61.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①神态描写,如“睨之”,用笔简练传神,表现了卖油翁不在意的心理。②语言描写,写陈尧咨,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两个问句,表现了他的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而写卖油翁,用“无他,但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的沉着、冷静和自信。③动作描写,如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运用“取”“置”“覆”“酌”“沥”等动词,表现了卖油翁娴熟高超的酌油技艺。 62.(1)前两句是盛气凌人地进行责问。理由:没有用敬称,直接称老者为“汝”。(2)最后一句是带着傲慢和暴躁进行怒斥。理由:①“忿然曰”说明他怒形于色。②使用了语气更为强烈的感叹句式。③居高临下地直呼“尔”。足以见他的傲慢和暴躁。
【解析】5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句意为: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自矜:自夸。
(2)句意为: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颔:点头。
6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
释:放下。去:离开。
6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从“睨之”“康肃笑而遣之”可知,运用神态描写;
从“但微颔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运用动作描写;
从“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曰:‘以我酌油知之’”可知,运用语言描写。
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6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陈尧咨恃才自傲,见眼前是一个卖油翁,就瞧不起他,因此用不屑的语气问他:“汝亦知射乎?”
陈尧咨擅长射箭,他认为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面对眼前的卖油翁用傲慢的语气问:“吾射不亦精乎?”
当陈尧咨听到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时,非常气愤,因此愤怒地说:“尔安敢轻吾射!”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63.D 64.A 65.C
【解析】63.本题考加点词的意思。
D.句意: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
故选D。
64.本题考查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
A.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表转折,却\表承接,可不译;
C.连词,于是\副词,才;
D.动词,用\介词,凭借;
故选A。
65.本题考查理解古文内容。
C.根据“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作者感慨,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借花喻人,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本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赞赏之情”表述错误;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66.(1)孤 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2)①补足音节,无实义。
②于是。
③等到。
④擦拭
(3)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②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说话要有策略,有说服力,还要符合人物身份。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称谓。
结合“卿言多务,孰若孤”可知,句意是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据此可知,划线句中另一个称谓是“孤”;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逝者如斯夫”句意: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结合迁移法可知,“者”是补足音节,无实义;
②句意: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遂成枯落”句意:最终枯败零落。结合迁移法可知,“遂”是“于是,就”的意思;
③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再结合字源法可知,“及”是“等到”的意思;
④句意: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结合查字典中“刮”的释义可知,“刮”在这里是引申义,擦拭之意。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注意重点词“辞(推),以(用)”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词“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要理解正确。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结合“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可知,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结合“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可知,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孙权的“劝说”使我明白了说话要有策略,有说服力,还要符合人物身份。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67.木兰回家和亲人团聚并恢复女装 68.C
【解析】67.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分析,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据此概括得出:木兰回家和亲人团聚。
根据“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分析,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据此概括得出:木兰回家后恢复女装。
据此综述为:木兰回家和亲人团聚并恢复女装。
6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C.“坚毅勇敢,舍身报国的情怀”有误。通读文本可知,全段主要描写了木兰回家和亲人团聚并恢复女装的情景,表现了木兰注重亲情,热爱家乡,热爱女儿装的情怀。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69. (1)自夸 (2)舀取,这里指倒入 (3)气愤的样子 (4)同“耳”罢了 70.(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
(2)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滴入(葫芦) 71. 他觉的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狂妄、自负或骄傲自大 72.熟能生巧。你的长处可能是别人短处,你的短处可能别人的长处,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精益求精。(意思对即可)
【解析】6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公亦以此自矜”的句意是: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自矜:自夸。
(2)“以我酌油知之”的句意是: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酌:舀取。
(3)“康肃忿然曰”的句意是:陈尧咨气愤地说。忿然:气愤的样子。
(4)“无他,但手熟尔”的句意是: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罢了。
7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汝(你)、知(懂得)、精(精湛)”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以(用)、覆(覆盖)、徐(慢慢地)、酌(舀取)”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7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卖油翁的话“无他,但手熟尔’可知他觉的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熟而已;结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可见陈康肃公狂妄、自负、骄傲自大。据此可填写作答。
72.本题考查得到的启示。此题是开放性试题。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人外有人”的道理。本题作答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阐述得到的启示。如: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只要经过长期反复苦练,就能达至熟能生巧之境。再如:每人上人都有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你的长处可能是别人短处,你的短处也可能别人的长处,不能自恃长处,而瞧不起他人,更不能骄傲自满。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73. 横生藤蔓 少 应当 74.⑴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⑵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75.C
【解析】7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不蔓不枝”的句意是:不横生藤蔓不长枝叉。蔓:名词动用,横生藤蔓。
(2)“陶后鲜有闻”的句意是: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古今异义词,少。
(3)“宜乎众矣”的句意是:应当是有很多人了。宜:应该,应当。
7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独(只)、染(沾染)、濯(洗)、涟(水波)、妖(艳丽)”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7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语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采用了衬托和感叹的方式,表达了既不要像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也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的人生态度。选项中“要像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是有很多人了!
76. 当道,当权 才 到,等到 才干和谋略 77.B 78.①我怎么会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呢!
②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79.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80.示例: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解析】7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当涂:当道,当权;
(2)句意: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乃:于是;
(3)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4)句意: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7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介词,用/表目的,来;
B.表顺承,不译/表顺承,不译;
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人名用字;
D.连词,于是,就/动词,成功,实现;
故选B。
7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言(说)、孰(谁)、若(像)”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79.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注意语段陈述的主要对象,采用“对象+怎么样”的方法概括。本文的陈述主要对象是吕蒙,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学习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和谋略很快大有长进的故事。意对即可。
80.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的能力。本文写吕蒙通过学习,其才略和谋略大有长进的故事。作答时可围绕着“学习不能找借口推辞”“只要学习,就会学有所成”等角度来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1.A 82.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②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83.C
【解析】8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项都解释为“了解”之意;
B.介词,用/动词,用;
C.动词,当权/副词,应当;
D.动词,认为/介词,替。
故选A。
8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今:现在;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
8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这句话从正面表现了吕蒙通过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表述有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通过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84.(1)公/亦以此/自矜。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85. 园子 点头 气愤的样子 怎么 86.(1)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2)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87.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