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部编版 历史(八上)新课标新理念创新设计核心素养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医人医国改革革命成立兴中会领导广州起义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导入新课自孙中山先生创办兴中会后,随着革命思想的传播各地革命团体不断涌现,革命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国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第9课 辛亥革命板书课题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课标:通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史料实证)2.立足史料实证,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立足家国情怀,搜集整理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的图片、文字史料,讲述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感受革命志士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19世纪末1912年3月1911年10月10日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概念解析目标导学一、内外交困危机四伏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么啦!清政府干什么去了! ! !1、列强:《马关条约》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其统治危机。3、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大大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目标导学一、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史料实证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时空观念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史料实证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影响/评价阅读课文第一子目,分四个小组,完成下列表格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萍乡、浏阳、醴陵失败、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声望由此大振1907年安庆、绍兴徐锡麟、秋瑾1907年广西镇南关孙中山、黄兴1911年孙中山、黄兴、广州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失败失败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时间领导人结果刘道一醴陵麻石街遗址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萍浏醴起义地点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经过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地位影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史料实证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时间领导人成果1907年夏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地点安庆、(浙江绍兴策应)经过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结果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史料实证徐锡麟秋瑾秋瑾,号鉴湖女侠,生于福建闽侯。从小聪颖好学,工诗词,精武艺,性格倔强、豪迈不羁颇有男儿风。 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第一位女革命家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史料实证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黄花岗起义黄兴喻培伦林觉民史料实证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喻培伦林觉民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汉族,福建闽侯人。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愿牺牲自身“为天下人谋幸福”。与黄兴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广东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陈词,最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孙中山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孙中山史料实证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读一读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史料实证林觉民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唯物史观时间 领导者 起义 结果1906 刘道一、蔡绍南 萍浏醴起义 失败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失败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失败1911 黄兴 黄花岗起义 失败分析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群众基础薄弱,准备不足;人员不足、弹药缺乏、仓促起事。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白寿彝《中国通史》虽遭失败,但每次起义都使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刘道一(1884—1906)徐锡麟(1873—1907)“鉴湖女侠”秋瑾(1877—1907)黄兴(1874—1916)半壁东西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孙中山《挽刘道一》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孙中山写给徐锡麟的挽联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黄兴绝命书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目标导学二、为有牺牲多壮志——烽火四起家国情怀2、条件:3、起义准备:1)军事:2)组织:3)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2)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在汉口租界制造炮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给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准备起义。1.背景:目标导学三、敢叫日月换新天——武昌起义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1911.1~10)孙武等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911.10.9)领导人刘复基、彭楚藩等被捕,蒋翊武逃亡。(1911.10.10昼)武昌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911.10.10晚)汉口、汉阳响应,武汉三镇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逼黎元洪为都督(1911.10.11昼)6、过程:4、时间:1911年10月10日5、发动者:新军工程营中的革命党人7、结果:占领武昌城,首义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随后,各省纷纷响应。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黎元洪(1864—1928)湖北军政府都督目标导学三、敢叫日月换新天——武昌起义时空观念视频播放、武昌起义史料实证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目标导学三、敢叫日月换新天——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远在国外,黄兴和其他同盟会的领导人也分别在香港、上海等地,起义成功后无声望极之人可推选。经验不足,没有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拱手将军政府都督位置送给黎元洪,这样使革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湖北军政府成立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黎元洪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目标导学三、敢叫日月换新天——武昌起义历史解释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汉口汉阳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革命不彻底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目标导学三、敢叫日月换新天——武昌起义时空观念分析武昌起义能够得到各省迅速响应的原因有哪些?清政府统治腐败,已失去人心。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长期革命宣传和武装斗争,赢得了人们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与支持。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为革命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目标导学三、敢叫日月换新天——武昌起义历史解释合作探究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4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5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历史解释目标导学三、敢叫日月换新天——武昌起义材料三:一时间,国内民主空气非常浓厚,言论、出版、结社相对自由,办报成为时尚,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二:“皇帝如今都可以被打倒……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金冲及(1)结合课本和材料,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一:这些事件使其他省行动起来,在以后的四个月中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目标导学四、百年遗产永传承——辛亥革命的意义史料实证肆唯物史观目标导学四、百年遗产永传承——辛亥革命的意义(2)阅读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不过修剪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颗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胡适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摘编自《阿Q正传》③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完全意义?思想解放?完全意义:①民主革命(反封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独裁专制统治。②民族革命(反侵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思想解放:①“谁要再想做皇帝就会被历史淘汰”;②封建统治下的旧社会旧生活等旧思想的解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目标导学四、百年遗产永传承——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解释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马勇《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问题探究结合课本思考: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历史解释国名的变化民 国国家主权变化帝国、王朝国旗的变化五族共和、民族平等君临天下、君权神授人民地位变化目标导学四、百年遗产永传承——辛亥革命的意义1912年2月12日,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颁布国家政体变化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1912)目标导学四、百年遗产永传承——辛亥革命的意义史料实证社会生活习俗形象礼仪称谓社会进步史料实证目标导学四、百年遗产永传承——辛亥革命的意义烽火四起武昌起义历史影响辛亥革命1234发生背景板书设计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gòu)?……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与妻书》辛亥精神它是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它是无私无畏、忠贞奉献的博爱精神;它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历史解释1、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课后活动例:方声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虽生于富商家庭,但他真诚坦率、崇尚气节、吃苦耐劳。青年时代,他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信念,主张推翻清政府。1911年3月中旬,他从日本秘密运军火入广州,于同年4月,在黄兴的率领下,和林觉民、林文、刘元栋等革命党人参与起义,英勇攻入两广总督署。在转战途中,他不幸中弹,最后力竭而死,时年25岁。黄兴盛赞他“以如花之年,勇于赴战”。1.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2.(2022年甘肃白银)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DD中考链接3.(2021·湖北恩施)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材料描述了辛亥革命的A.背景 B.经过 C.意义 D.目的4.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C.安庆起义 D.广西起义CB中考链接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