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试卷+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试卷+资料)

资源简介

配套仿真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7364.shtml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一):
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 )
①振兴老工业基地 ②“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③“全民读书月”活动 ④京沪城际高速铁路开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在下列校园生活中展现正能量的是( )
①评选“先进班集体”和“校园之星”等活动
②同学们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③校运会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其他同学助威呐喊
④某校毕业班的同学给母校“留下”了满地的书本和废弃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能直接反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 )
①实施“321人才”计划 ②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③推进政府运行机制改革 ④广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可以震倒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脊梁。”这一豪言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的( )
A.自强不息 B.团结统一 C.勤劳节俭 D.爱好和平
5.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学雷锋高潮,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学雷锋活动( )
①属于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右图漫画“忍无可忍”主要说明( )
A.文化习俗对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一定影响
B.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利用有很大的难度
C.环保设施的落后影响了市民素质的提高
D.市民应有知耻之心,自觉提高环保素养
7.“爷爷的偶像是江姐,爸爸的偶像是雷锋,我的偶像是杨利伟。”“年代不同,一家三代的精神偶像也不同”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④是与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 )
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 ④需要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每当学校星期一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每当看到我国运动员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我都会热泪盈眶。这种感情正是以_______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横线上应填( )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团结统一 D.勤劳勇敢
1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格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 )
①“礼之用,和为贵” ②“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2013年5月,温州市举办了以中华礼仪文化、孝道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大讲坛”系列活动。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提高人们科技创新的意识
C.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D.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近日,在某校举办的“和你在一起”报告会上,邀请来了默默助困15年的交巡警骆科盛。收养弃婴视如己出的盲人兄弟赵光富、赵光辉。会上,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着真善美的真谛,同学们备受感动。该校举办这样的报告会有利于( )
①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②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③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引导学生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3年10月18日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开幕,其主题是“包容、开放与创新——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对话”,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有( )
①文化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潜伏着文化的对立和冲突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在全国“两会”上,某代表指出:“对人民幸福指数而言,教育幸福指数具有基础和先导作用。”提高教育幸福指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助于( )
①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人们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 ④改善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表是我国与世界上的创新型国家在某些指标上的比较。
科技研发投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中国
1.4%
50%
0.4%
创新型国家
2.0%
30%
70%
上述材料启示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 )
①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 ②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在某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专家对来自中小学生的581项科技创意作品评价很高,齐赞这一活动好。这样的活动开展( )
①提高了青少年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技能 ②展示了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能迅速将作品投人生产,产生经济效益 ④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上联:科技繁荣千秋旺,下联:教育发展百业兴。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这幅对联选择一个合适的横批( )
A.科教兴国 B.依法治国 C.改革开放 D.艰苦奋斗
18.过去五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累计达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因为教育是( )
①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③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④开拓、带动、提高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从引进核心设备到掌握发动机关键技术,从仿制到自主设计,历经数代航空人的努力,我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型号的飞机出口国外,带来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这充分证明(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③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 ④我国已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其中第三个就是来自美国的红遍世界的“Apple”。“苹果”为什么这么红呢?用其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的话说,就是“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这告诉我们( )
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②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只要创新,企业就能走向成功 ④创新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60分)
21.阅读材料,评析观点。(10分)
“温暖2013”某省十大爱心人物暨爱心集体评选晚会隆重举行。对此活动,某班两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请你就两位同学的观点做出评价并简述理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全国人民奋力抗震救灾,涌现了一批“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迹。事迹一:曾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戴着假肢奔赴地震灾区送粮、送衣、搭帐篷……;事迹二:雅安电视台女主播陈莹,地震当天是她结婚的日子,地震发生后,婚纱未脱就直奔现场,拿起话筒站在街头为大家报道最新灾情……
(1)这些“最美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 “最美人物”?(4分)

(2)这些“最美人物”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6分)
23.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0分)
(1)请你任选一幅漫画,帮助漫画中的主人公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说明理由。(5分)
(2)结合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问题,请谈谈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5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去年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材料二:以“创新·体验·成长”为主题的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宁夏银川举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科技创造财富”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6分)
(2)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在科技创新中该怎么做? (4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实施,加快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为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2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这一重大战略? (4分)
(3)你准备怎样参与实施这一战略? (4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去年6月16日,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顺利将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送上太空。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 “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材料二:
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科技实力分值
32.8
89.3
58.57
符合科学素养条件人口比例(%)
O.3
6.9
4.4
材料三: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我国科技水平的现状是什么? (2分)
(2)要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我国必须实施什么战略?我国怎样实施这一战略? (4分)
(3)在科学技术备受重视的今天,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4分)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A 3.B 4.A 5.B 6.D 7.D 8.C 9.B l0.B 11. D 12.B
13.A 14.D 15.C 16.D l7.A 18.C 19.A 20.B
非选择题

配套仿真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7364.shtml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一):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梳理
一、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1.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1)思想道德建设。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1·cn·jy·com
(3)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影响。2-1-c-n-j-y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  21*cnjy*com
3.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比较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内 容
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不同点
地位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作用
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同点
都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传统美德的内涵: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具体:(1)苏武牧羊——爱国主义;徙木为信——诚实守信;负荆请罪——宽以待人等等。
2.传统美德的特点:作为传统美德的精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3:民族精神的内容与核心
(1)内容: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爱国主义。
4.民族精神的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源泉。21·世纪*教育网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要正确面对外来文化。
6.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中华民族
精神的集中体现
具体内容
井冈山精神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延安精神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2.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举例:
民族精神
名言警句
历史典故
团结统一
“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
爱好和平
“和为贵”、“与人为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协万邦”、“亲人善邻”
郑和下西洋,昭君出塞
勤劳勇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
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卧薪尝胆,贞观之治
三、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21教育网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www.21-cn-jy.com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有优势的压力。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2·1·c·n·j·y
2.教育的重要性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我国拥有l3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轨道上来。【出处:21教育名师】
(3)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激烈的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版权所有:21教育】
(4)教育能使我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21*cnjy*com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来源:21cnj*y.co*m】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①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②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21cnjy.com
③要加大对教育、科技的投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温馨提示:
1.教育、科技、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关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靠教育。
(2)教育、科技的发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www-2-1-cnjy-com
2.我国的治国方略、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
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外开放等
四、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1.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两大历史性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2000年全国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目前小康社会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总体小康)
(3)21世纪头20年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体地说,即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五、理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增强公平意识和正义感
1.维护社会公平,增强公平意识
(1)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来说,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应负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人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公平总是相对的,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应该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还要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加强社会的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是良好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合作,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绝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人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2.维护社会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
(1)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都是非正义的行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社会的公正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这些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才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 存和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2)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正义和正义的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要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而且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作为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六、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一)当代青年基本的社会责任
1.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们人生选择的基石。
2.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二)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1.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做与各自角色相匹配的事情,即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必然要服务于他人和社会。
2.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公民,责任不仅仅是要处理好自己身边的私事,更要善于处理好与国家和社会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
(三)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1.要增强责任意识。
2.要敢于负责和善于负责。
3.对自己负责和对社会负责要统一起来。
4.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和升学理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