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二):国情教育综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二):国情教育综合卷

资源简介

配套仿真试卷:http://book.21cnjy.com/store/7364.shtml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二):
国情教育综合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总有一项难倒你》反映了 ( )
A.我国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B.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C.我国政府要关注农民工问题
D.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前政府的中心工作
2.从2013年1月1日起,浙江省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与现行最低月工资标准相比,最高档涨幅达12.2%。这主要是为了 ( )
①构建和谐社会②缩小社会贫富差距③实现同步富裕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新华网发展论坛推出了“2013年你最希望解决哪些民生大事”的调查,网友投票结果排名前三位的是:降房价、稳物价、增收入。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计划生育政策
C. 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
D.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4.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兑现减排的世界承诺,为遭遇灾害的国家提供紧急救援,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携手与其他国家应对世界难题,谋求共同发展。这表明我国 ( )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已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③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是一个合作、和平、负责任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据国家电力部门消息,今后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这种新举措 ( )
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
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会改变国有经济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6.下列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 ( )
①2012年7月1日,我国启动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
②2012年8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③2012年12月27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④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7.O级强烈地震,党和政府妥善做好灾区群众安置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中国的汉字一路演变过来,传承着中华文化。这表明中华文化(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兼收并蓄 D.求同存异
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一改过去单一注重GDP增速的经济发展目标。据此回答7—8题。
8.党中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 )
①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②是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要求
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实现居民收人倍增,是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的过程,需要全方位推进、多方面配合。因此,我们必须 ( )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深化改革开放
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④改变当前的基本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今年“两会”以来,李克强同志多次强调“改革”一词,并提出国家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平等竞争环境。据此回答10一l1题。
10.李克强同志多次强调“改革”一词,因为改革是 ( )
A.我国初级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B. 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C.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求 D.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11.国家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这说明 ( )
A.国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B.民营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C.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D. 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2.在实行资金援疆基础上,2013年3月宁波市又启动了智力援疆项目。这些做法体现了 ( )
①同步富裕原则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 )
①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努力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④坚持走同步富裕的道路
A. ①④ B. 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来自海内外的各界嘉宾万余人喜聚壬辰年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和黄帝公祭盛典,集体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上述事例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②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最美浙江人一2012年度浙江骄傲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吴斌、陈斌强、红日亭等当选。推进“最美浙江人”的评选有利于 ( )
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②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④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6.“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因为它 ( )
①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十一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正式揭晓。他们只是普通人。但他们用自己的善心、坚持,完成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情。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有爱的未来。据此回答17—18题。
17.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可以 ( )
①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④提高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 ②④
18.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来看,向感动中国人物学习有利于 ( )
①建设和谐文化 ②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弘扬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让人民幸福”是我国各届政府对人民的承诺。20世纪60年代,幸福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80年代是“万元户”;90年代是“有车有房”;21世纪的幸福,应该是更有尊严、更平等地生活。“幸福指数”的历史变迁说明 ( )
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党的基本路线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实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等,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这表明 (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全国人大代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权力
④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总计60分)
21.(7分)2013年,改革再次成为中国的热词。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热词一:机构改革】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热词二:改革红利】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
【热词三:医疗改革】随着医改的深入,大病报销平均能达到花一万元报七千元以上。那种“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敢医院抬”的情况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1)国务院机构改革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哪一方面建设?(2分)
(2)“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2分)
(3)根据热词三中的相关内容,谈谈医改对老百姓的意义。(3分)
2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梦”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一一兑现……
(1)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怎样的“中国梦”?(1分)

【现实】见下图。
(2)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当前我国怎样的现实?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说说分好财富蛋糕的重要性。(4分)
【让梦想照进现实】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公布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具体政策,以实现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到2020年实现收入倍增。
(3)请你例举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为什么不能回到“过去的平均主义”。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目的导向是什么?材料所采取的措施对解决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有何意义?(4分)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材料二:2013年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宪法原则,在法治国家,维护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基本职能。
材料三:2012年3月7日晚,北京市月坛中学学生李艾和同学李想、陆绯来到部分代表委员的驻地,送上了一份名为《减少雾霾天气,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质量提升的措施》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读过学生的建议后,接受建议并形成提案带上“两会”。
(1)材料一说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体现全国人大行使哪一职权?(2分)
(2)材料二说明我国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这一方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什么?(2分)

(4)材料三中李艾等同学行使了哪项政治权利?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行使这一权利?(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
百姓梦.企业梦.汇聚成美丽的温州梦。我们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温州梦.百姓是主人温州】.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关注家乡发畏,通过发微博、写博客。 “晒”,政府工作进度,为普通百性发声。他们反映的许多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1)材料中这些市民依法行使了什么权利? (2分)
【温州梦.企业是主体】由“温州制造"向“温州创造"转型,是企业的追求。三年赉,温州市培育了近400家科枝创新型企业。其中重点科技创新企业,按规定可以享受相关税收优息政策。
(2)温州市为什么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培育? (4分)
【温州梦.攻府是主导】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有所放缓。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借温州成为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扶持数量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走出困境。大力弘杨温州人精神,激发温州人的再创业热情……
(3)上述措施为什么能促进温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4分)
25.(10分)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了现实。今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仍在继续……
【中国梦·数递】过去的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
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提升至世界第二,出口世界第一;累积新增城镇就业5 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
(1)【中国梦·数递】表明了什么?请分析其根本原因。(3分)


【中国梦·动力】“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起来的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2)请结合【中国梦·动力】,阐述弘扬中国精神的意义。(3分)
【中国梦·共筑】中国梦点燃青春梦,青春梦托起中国梦。让我们用青春的智慧创造出彩人生。学校开展“青春梦圆,中国梦兴”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
(3)写出你追寻的梦想和付出的行动。(4分)
①我的梦想: 。(2分)
②我的行动: 。(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
材料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文化兴国”战略。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材料二:早在199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2007年,新一届浙江省委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材料三:“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投入,目前覆盖全省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已经初步建成。浙江11个设区市90个县(区市)共建成县级以上文化广场、文化中心近300个。浙江在全国率先开通网络图书馆,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看了材料一,有同学认为“今后我国应坚持文化建设这个中心”。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分)

(2)材料二、三共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分)

(3)建设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是什么? (3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浙江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大省。 (4分)
2014年社会思品考前40天查漏补缺系列(二十二):国情教育综合卷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10:BBADA DBCAD 11---20:ADBDA BBBAA
非选择题
26.(1)不赞同。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示。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2)说明浙江省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发展教育和科学。 (4)①建设文化大省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②建设文化大省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③建设文化大省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浙江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写出2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