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八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八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C 3、B 4、A 5、C
8、①D ② B ③活物(活的昆虫) ④平衡
9、B
10、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11、(评分:时间、行为、结果)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2、(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13、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14、C 15、B 16、C
(分析 本文的说明对象为菖蒲.文章开篇交代说明的对象,接着对菖蒲的科属、名称、习性进行整体性的介绍;然后重点介绍其在人类生活中的美好象征;最后介绍含有“菖蒲”二字的两种植物的特点及与菖蒲的不同.
解答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选项内容来看,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是对唐菖蒲特点的介绍,并不属其象征义的介绍,故选C.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比对.文中介绍:“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由此可见表述错误的为B.
(3)本题考查文章写法的辨析能力.此题涉及到说明的内容、说明的语言及说明方法等,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结合第七段内容来看,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菖蒲与唐菖蒲、黄菖蒲分属不同的植物科,并没有用到“打比方”.故选C.)
17、C 18、B 19、C
20、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
21、写出“坚持不懈”即可。
【翻译】【乙】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3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12分)
交xiè( ) fù闲( ) 擦shì( ) 坦荡如dǐ( )
婆suō( ) yū腐( ) 鲜yú( ) 潜zī暗长( )
篱bā( ) 秀qí( ) 洗dí( ) yān( )yān欲睡
2.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差使(cāi) 俯瞰 马褂(guà) 踌躇(chú)
B.颓唐(tuí) 狼籍 濒临(pín) 惬意(qiè)
C.刽子手(guì) 蹒跚 琐屑(xiè) 虬枝(qiú)
D.鸡(cóng) 遏制 辟邪(pì) 密匝匝(zā)
3.下列选项中,句子主干提取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句的主干为:他拣椅子。
B.他从不和别人吵嘴。这句的主干为:他从不吵嘴。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的主干为:邓稼先是儿子。
D.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句的主干为: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
4. 对下面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A.“微笑着”是句子的补语。
B.“泉水”是句子的宾语中心语。
C.“从森林中打来的”是“泉水”的定语。
D. “喝”是句子的谓语中心语。
5.下列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全文用平实的语言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亲情。
B.《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子夜》。全文借赞美西北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C.《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严文井,他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
D.《昆明的雨》的作者是汪曾祺,全文围绕着“雨”的话题,写了昆明的雨、雨季中的景物、雨季中人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思念、赞美之情。
6.原文填空(8分)
①它有极强的生命力, ,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来了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坚强、 的精神。
②居天下之广居,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④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翻译下列加点字词(4分)
以顺为正者 贫贱不能移
衡于虑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昆虫记》名著阅读(6分)
①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西班牙蜣螂的特点( )(2分)
A.喜静不喜动,一旦找够了食物,夜间或者日暮黄昏时分,它就在粪堆下挖洞。
B. 天生胆小,一有动静就会缩回自己的洞穴。
C.用于产卵的地洞宽敞而豪华,像是面积又大建筑又精美的地宫。
D. 它很擅长揉捏粪球的工艺,爪子短小但是很灵活。
②关于蝉的音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蝉非常喜欢唱歌,它的声音是从它的喉管里发出的。
B.用装满火药的土铳在树下鸣放,蝉仍然继续歌唱,丝毫没有收到影响。
C.蝉没有视觉,它的五只眼睛,在地底之时已经习惯了黑暗,无法感光。
D.当饮水或者行动的时候,蝉就会停止歌唱。
③螳螂是直翅目食草昆虫中的一个例外,它专门吃 。(1分)
④克罗多蛛把昆虫尸体、木屑、砂石等垃圾堆在屋外是为了保持 。(1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爸爸教我读中国诗(14分)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90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9.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0.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2分)
11.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3分)
(1) ;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
12. 结合文章内容,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
(1) ; (2) 。
13.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二)端午佳节话菖蒲(6分)
①“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
②首先来认识一下菖蒲吧。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常生长在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一丛丛叶片从基部繁茂生长,肉穗花序上着生着一朵朵黄绿色的小花,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不过仔细观察,线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因此菖蒲又叫“蒲剑”或“剑菖蒲”。并且,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③现今不太起眼的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只需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
④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帝京岁时纪胜》),总之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
⑤菖蒲去毒,并不仅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菖蒲的确具有相关的药用价值。它常以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油,有芳香化浊、开窍祛痰的功效。它的水浸液对皮肤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时,还有人把菖蒲捣碎用来治疗痈疽、湿疮等。同时,菖蒲根茎捣碎的原液兑水,还可有效驱赶飞虱、蚜虫等虫害。可见菖蒲去毒驱虫确有其用,古人们在端午佳节采摘菖蒲,也是蕴含智慧的选择。
⑥此外,喜欢花卉的朋友都知道“花草四雅”,而菖蒲正是四雅之一。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早在《离骚》中,屈原就赋予了它崇高不屈的品质。如今,菖蒲或许不像古时那么流行,但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甚至被认为是“雅中之雅”,它的花和叶都是那般低调,简朴而不繁缛,淡泊而不浓烈,正如前人所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⑦值得提醒的是,中文名字中带“菖蒲”的植物还有不少,其中人们较熟悉的有唐菖蒲和黄菖蒲。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黄菖蒲又叫黄花鸢尾,是很常见的水生植物,这二者都有着娇艳美丽的花朵,并且都来自鸢尾科,和菖蒲(天南星科)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之所以名字中都有“菖蒲”,主要是因为它们和菖蒲有着类似的叶片。而此文中提到的菖蒲既非唐菖蒲,也非黄菖蒲,它被称为菖蒲可要比唐菖蒲和黄菖蒲久远得多。
14.下列不属于菖蒲象征“吉瑞”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避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
B.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菖蒲叶汁兑水可以驱赶虫害。
C.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D.菖蒲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水生湿地植物,属于水洼地的常客。
B.菖蒲是一种芳香植物,全身都很香,所以花叶的香气都很强烈。
C.菖蒲备受人青睐,除了它具有去毒避邪的功用外,还因为它是“花草四雅”之一。
D.唐菖蒲和黄菖蒲名字中都有“菖蒲”二字,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与菖蒲相似的叶片。
16.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菖蒲的生长习性、外形特征、药用功能,以及精神特质等知识。
B.第5段加点词“不仅仅”“的确”,充分肯定了菖蒲的药用价值,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第7段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菖蒲与唐菖蒲、黄菖蒲分属不同的植物科。
D.本文介绍菖蒲有关知识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三)古文比较阅读(12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1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21.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三、作文(30分)
22.当春风与小草相遇,便有了郁郁葱葱的草原;当美酒与中秋相遇,便有了《水调歌头》的绝唱;当刘备与诸葛亮相遇,便有了三顾茅庐的美谈……你有见过或者体会过什么让你难忘的、美丽的相遇呢?
请以“当 和 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不少于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