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期中检测卷·八下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我国,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说明A.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 B.公民享有的人权的内容很广泛C.尊重保障人权是国家领导人的事 D.我国人权保障工作做得不到位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宪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宪法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的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坚持依宪执政③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④中国共产党把德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躺平式干部”是指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实干不担当,对工作被动应付的干部。拒绝躺平,需要①公民通过各种手段举报躺平式干部②国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③机关干部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④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不懈怠、不推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某校八年级(1)班时政小组以“保障宪法实施”为主题开展了学习探究活动。同学甲认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你的评价是A.观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B.观点错误。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国家的根本法C.观点正确。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D.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5.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生动讲述了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故事,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说明A.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B.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界限C.必须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D.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6.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2020—2022年宪法日的主题分别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弘扬宪法精神,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日的主题体现A.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所有问题C.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D.宪法包含了所有法律具体内容7.我国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A.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具体的问题 B.宪法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C.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最严厉的法律 D.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8.某社区要张贴宣传宪法的标语,以下观点,不能作为“国家宪法日”宣传标语的是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一切权利和义务9.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出:依法撤销、纠正一切违反宪法的法规、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因为我国宪法A.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C.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纵观落马贪官的案例,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监督,认为监督会束缚自己,直到铸成大错,坠入违法乱纪的深渊,才追悔莫及。这表明A.不受监督的权力必定导致犯罪 B.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C.加强宪法监督就能消除腐败 D.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尚不完善11.“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下列与这句话意思不相符的是A.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B.权利是为自己的,义务是为他人的C.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D.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为代价12.关于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对应内容准确的是序号 问题 答案A 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隐私权C 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 批评和建议权D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监督权A.A B.B C.C D.D13.近些年,随着公民私人拥有的财产增加,遗产纠纷也越来越多。因缺乏正确的疏导机制,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容易恶化。鉴于此,很多城市成立了专门调解遗产纠纷的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了很多起遗产纠纷。材料说明①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权③遗产继承纠纷可以向调解委员会提起诉讼④调解能促进家庭成员相互谅解,维护家庭和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下列行为属于公民行使基本权利的是A.小林的妈妈是一名带货主播,及时足额纳税B.小丽的爷爷因为丧失劳动能力,享受社会救济C.大学生小哲积极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学生小夏发现书店有幅地图有问题,于是向有关部门反映1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监督的对象是A.所有公职人员 B.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C.国家发工资的人 D.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16.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说明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③在我国,一些公民只享有权利,另一些公民只履行义务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7.自觉地履行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下列行为属于自觉履行义务的是①小俊每天帮爸爸妈妈做饭②小明将拾到的钱包归还失主③小张积极参与“民族一家亲”志愿者活动④小王向有关部门提出整顿网吧的建议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8.北京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吴某凡采取虚假申报、隐匿个人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0.95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84亿元,追缴其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6亿元。这警示我们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③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④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告诉我们A.人民法院应依法严格行使审判权B.法律要求的必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C.法律的制定使公民的权利完全得到了保障D.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20.卢炜炜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后,自觉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卢炜炜做到了A.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 B.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C.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D.法律没有规定的坚决不做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辨析题(共1道题,共1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春节,对于全体中华儿女而言是个非同寻常的回家团聚的节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一系列优化,今年更多外出打工的游子们选择带着大包小包回家过年。1月12日,K195次列车上一位外出务工人员带的行李占了六个行李架,这一行为引发一位年轻小伙不满,便找乘警理论。对此,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坐绿皮火车大多都是辛苦的打工人,行李架先到先得是默认“规则”,过年回家给家人带的东西多,大家理解万岁。也有人认为,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自私的行为,不能纵容!请结合材料,运用权利与义务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三、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共30分)22.*(18分)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我国克服万难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什么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如何体现这一基本原则?(6分)材料二202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八年级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形式开展“宪法在我心中”主题活动。以下是宪法内容的摘选:第三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请运用《坚持宪法至上》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6分)23.(12分)【规范权力运行】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漫画一的寓意是什么?(6分)(2)漫画二启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如何行使权力?(6分)四、实践探究题(共1道题,共20分)24.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知识探究】下列是小安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的探究性活动:探究一:公民的权利义务事例 涉及的权利/义务一名研究生毕业时毅然放弃攻读博士的机会报名参军,奔赴军营。 ①2021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的诸多难点痛点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②某市各社区对特困人员提供粮油、被褥等基本生活条件救助供养。 ③(1)请你将上表所缺内容补充完整。(6分)探究二:公民权利来维护八年级学生小丽的父亲因宅基地问题和邻居张某发生口角,被张某打成重伤。事后,张某托人说和,要求将此事私了,并愿意承担医疗费用。但小丽的哥哥却不同意,要“以牙还牙”,非要报复张某不可。(2)小丽哥哥的做法可取吗?请你简要谈一谈。(7分)【漫画解读】观察下图漫画:(3)漫画一中的人物没有积极履行哪项义务?“税务稽查”会产生哪些积极效应?(7分)试卷第6页,共6页试卷第5页,共6页参考【答案】1.B2.B3.D4.A5.C6.C7.B8.D9.C10.B11.B12.D13.B14.B15.B16.B17.C18.A19.B20.C21.有人认为“行李架先到先得是默认‘规则’”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没有正确行使权利;也有人认为“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自私的行为,不能纵容!”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相统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做火车回家过年回家给家人带的东西多可以理解,但不能行李架先到先得的默认“规则”,这样做后到的乘客就不能在行李架上放东西。④作为乘客,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这是自私的行为,也是只想享有权利,不想履行义务的行为。22.(1)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④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⑤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2)宪法第三条体现: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组织国家机构。②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他负责、受它监督。宪法第五条体现:①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否则无效。③还体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①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②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③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④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学会用宪法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自觉抵制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23.(1)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等。(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4.(1)①依法服兵役;②隐私权(或人格尊严权);③物质帮助权。(2)不可取。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小丽一家可以先进行协商调解,若难以达成协议,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依法纳税;有利于维护国家税收,保障财政收入;有利于营造人人自觉依法纳税的良好氛围;对偷逃税款的不法行为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等等。答案第2页,共3页答案第3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