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学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明确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2.明确法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懂得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制建设历程。3.简述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明确在党领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核心素养】1、 政洽认同:认同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充满信心。2、科学精神:明白我国法治建设的渐进性,理解西方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3、法洽意识:感受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4、公共参与: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法律思想,并在生活中学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严于律己,遵纪守法。【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内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法的产生极其本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文《“法”字表意——公平公正》分析中华乃礼仪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那么,中国古代法真能如“法”字表意那样公平公正吗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法律发展历史 展示法治建设成就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总议题:回顾法律发展历史 展示法治建设成就1、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3、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第一幕: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议题一:如何认识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法的起源条件是什么?2、分析中国法治理论的特征及其作用。3、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中国为人类法治作出了重要贡献。议学小结: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第二幕: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课题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古代奇葩律法》并阅读材料《资本主义法能实现人人平等吗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我国古代这些奇葩律法本质是什么 有什么职能?法的起源?法的发展规律?法的历史分类及特征?3.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第三幕: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议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下面六则材料并观看视频《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材料1:二十大报告摘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材料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23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五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有效发挥人大在立法各环节的主导作用;丰富立法形式,既注重“大块头”,也注重“小快灵”;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效促进了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五年来推进高质量立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更为完备的法律保障。材料3: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列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强化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进行周密安排。推进重大改革。例如,加快“放管服”改革,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裁决制度...促进矛盾纠纷快速解决; ....等等。材料4:聚焦2023两会: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3年3月7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 报告说,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9万件26.1万人。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已经形成.2018年以来,全国法院结案总量年均增长5.2%;法官人均办案从2017年的187件增至2022年的242件; 2022年一审服判息诉率为89.3%,二审后达98%;在线诉讼审理周期比传统模式缩短22天;涉诉信访、涉诉进京访年均下降8.4%和44. 5%, 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材料5:聚焦2023两会:张军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3年3月7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报告说,五年来,检察机关做实行政检察监督,对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4.3万件,是前五年的7.2倍采纳率98. 9%......五年来,检察机关强化精准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裁判提出抗诉872件,比前五年下降9.9%,法院已审结566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调解及和解撤诉338件,比前五年,上升4%,改变率59.7%;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059件,比前五年上升43. 5%,采纳率56. .....检察机关严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出台专门规定严格规范办理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犯罪案件,立案侦查5993人,对65起关联民事行政案件提出监督纠正意见。材料6:人权的法治保障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是一条以法治为准绳的道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以法治保障人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专章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启了中国人权法治化建设的新时代。从编纂民法典,到全面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从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到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的人权法治化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切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议学问题:结合上面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我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教材关于新时代党建总要求进行梳理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材料1:材料2: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材料3: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材料4和材料5: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材料6: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视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蓬勃发展议学小结: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2、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有法可依:五个方面都有法可依②良法善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①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②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②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③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