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0张PPT)
实验与探究题
一、力学重点实验
实验1 测量固体的密度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选取了一种常用的保温材料进行密度测量,保温材料吸水性很小,可忽略.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量保温材料的质量时,操作如图甲所示,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新进行正确测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材料的质量为________g.
测量过程中调节了平衡螺母
0.4
(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用铁丝将保温材料压入水中使其浸没,则材料的体积为______cm3,材料的密度为______g/cm3.(4)若实验时铁丝的体积不可忽略,则测得的材料密度会比实际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
0.02
偏小
2. 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的器材分别对石块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侧零位,发现指针所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把石块放在天平的______盘中,用镊子向另一个盘
中加减砝码,再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
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
是______g;
左
左
46
(3)小明又测出石块的体积是20 cm3,则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4)实验后,小明发现所用的砝码生锈了,则所测石块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3×103
偏小
(5)小红用圆柱形容器、刻度尺和一个不吸水的小木块等器材测量石块密度:
①如图丙所示,容器内装入适量的水,小木块放入容器内静止时,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1;②如图丁所示,用细线把石块与木块系住放入容器内静止时,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2;③如图戊所示,将石块直接放入容器内水中,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3;
④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________.(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3. 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好奇的小王同学想知道老师所
用粉笔的密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1)他把10支粉笔放到调好的托盘天平上,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每支粉笔的质量为________g.
3.84
(2)小王在量筒中加入体积为V1的水,把一支粉笔放入量筒,发现粉笔在水面停留一瞬间,冒出大量的气泡后沉底,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为V2,若把V2-V1作为粉笔的体积来计算粉笔的密度,则得出粉笔的密度会比真实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大
粉笔吸水,体积测量
值偏小
(3)小王把一支同样的粉笔用一层保鲜膜紧密包裹好放入水中(保鲜膜的体积忽略不计),发现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于是他用水、小金属块、量筒和细线测量粉笔的体积,如图乙所示,粉笔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粉笔越写越短后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0.64
不变
实验2 测量液体的密度
4.小明想知道家里洗衣液的密度,于是与小华一起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___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直到天平平衡.
游码
左
(2)调节天平平衡后,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37 g.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洗衣液,测出烧杯和洗衣液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③将烧杯中的洗衣液倒入量筒中,洗衣液的体积如图乙所示.(3)要精确地测量洗衣液的密度,步骤(2)的实验顺序排列合理是________(只写①②③的序号).(4)实验测得洗衣液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②③①
1.1×103
5.某同学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对测量物质的密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土豆的密度.具体过程如下: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土豆的质量,天平平衡 时如图甲所
示,则土豆的质量是 _______g.
②他用一个大烧杯自制溢水杯,将土豆缓慢 浸没在大烧
杯中,同时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 将小桶收集的水倒入量
筒后如图乙所示,则土豆的密度为 __________kg / m3 ,测出的土豆密度值______ (选填“偏大” 或“偏小”). (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127.2
1.12×103
偏大
①在透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将A杯放入透明容器中如图丙所示.②在B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柱的高度h0,并标记水面位置如图丁所示.
(2)他想知道胡麻油的密度,于是找来了透明容器、普通玻璃杯A、适量的水、一瓶胡麻油、刻度尺、滴管、记号笔和一个底面积为S粗细均匀的玻璃杯B. 测量过程如下:
③将B杯中适量的水倒入A杯中,用记号笔标记出A杯与水面相交的位置如图戊所示,并用刻度尺量出B杯中剩余水柱的高度h1;④接下来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B中水倒出,将胡麻油装入B杯中,直至标记1处,将A中的水倒出,往A杯倒入胡麻油,直至透明容器中水面到达A杯标记2处,测出此时B杯中剩余胡麻油的高度为h2
推导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胡麻油的密度表达式是:ρ=__________.(用测量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根据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可得两次浮力相同,玻璃杯A漂浮,故玻璃杯A中胡麻油的质量和水的质量相同,则玻璃杯A中胡麻油的质量为ρ水S(h0-h1);测出此时B杯中剩余胡麻油的高度为h2,则玻璃杯A中的胡麻油的体积为S(h0-h2),则胡麻油的密度为
实验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桌面上做__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就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下面是小组成员的4个猜想以及操作方案:
(1)在木块上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可以改变木块和桌面之间的________,进而观察滑动摩擦力的变化;
匀速直线
压力大小
(2)木块的速度会影响滑动摩擦力吗?小军想用测力计加速拉动木块,测得不同速度时的测力计的示数,比较摩擦力.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理由是此时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选填“<”“=”或“>”);
(3)接触面积的大小会影响滑动摩擦力吗?
小方想通过竖着切割木块来改变接触面积,如图乙所示.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行
>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不可行
(4)小红联想到“雨天路滑”,猜想:除了接触面材料,接触面上有水没水,也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她在桌面上注水后再做方案(1),发现多次测出的滑动摩擦力比没有注水时______(选填“大”或“小”).小组通过一起讨论和查阅资料知道:在木块和桌面之间形成的一层水膜充当了润
滑剂.
小
实验4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7. 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小明没有按压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就存在高度差(如图①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选填字母).A. 从U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 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 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不漏气
B
(2)实验时,小王将探头放入水下,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为8 cm,此时U形管内外的气压差为________Pa.(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3)正确操作后,分析图②、图③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4)分析图③、图④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800
增大
密度
(5)小王用图⑤所示的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刚好变平,她测量了以下物理量:A. 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B. 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C. 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D. 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请你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选择题中合适的字母和ρ水表示).
实验5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 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猜想2: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猜想3: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小组为验证上述猜想,用弹簧测力计、4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磁力块、2个分别盛有水和盐水的烧杯等,按图甲步骤进行实验:
①利用磁力将4个磁力块组合成长方体物块;②根据图 A、B、C的测量结果,小明
认为猜想1是正确的,小华却认为不一
定正确.你觉得小华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控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
甲
③小华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 D,根据 A、B、D的测量结果,可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请在图 D中画出她实验时长方体物块的放置图;④兴趣小组进一步研究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⑤根据 A、C、E的结果,得出浮力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_有关.
液体的密度
(2)小华把4个磁力块组合成图乙,她还能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3)爱思考的小明又进一步研究水产生的浮力与水自身
重力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容积均
为300 mL的一次性塑料杯甲、乙(杯壁厚度和杯的质量不计),甲杯中装入50 g水,乙杯中装入100 g水,然后将乙杯放入甲杯中,发现乙杯浮在甲杯中. 这时甲杯中水产生的浮力为________N;这个实验说明,液体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g取10 N/kg)
乙
物体形状
1
能
实验6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9. 如图所示,摆线的长L相同,小球A、B的质量mA(1)图甲、乙中,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球,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_无关;
质量
(2)小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
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
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根据乙、丙所示的探究过程,他观察到图丙中木块C撞
得更远,可得出结论:小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选填“
速度”“高度”或“质量”)有关;
木块移动的距离
转换法
速度
(4)根据甲、乙所示探究过程,可用来解释________(选填“超速”或“超载”)带来的安全隐患.(5)在探究小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有同学提议可以在水平桌面上将同一根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分别弹出质量不同的小球去撞击木块,撞击木块时小球的动能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该方案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
超载
相等
错误
实验7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0. 某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1 1.0 15.0 1.5 10.0
2 1.0 20.0 1.0 20.0
3 3.0 10.0 2.0 15.0
......
(1)实验前,发现杠杆如图甲所示,则应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适当调节,使杠杆水平平衡;(2)该同学通过如图乙所示实验得到相关数据如上表,由表中数据推测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用F1、F2、l1、l2表示);
右
F1l1=F2l2
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 l2/cm
1 1.0 15.0 1.5 10.0
2 1.0 20.0 1.0 20.0
3 3.0 10.0 2.0 15.0
......
(3)若将乙图右侧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由竖直方向a变为方向b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增大
(4)该同学在科技创新实验中将此装置改装成了一个杠杆液体密度计,该装置可测量小桶内液体的密度.如图丁所示,将容积为20 mL的小桶挂在M点,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已知OM=OA=5 cm,则杠杆密度计的“0刻度”线应在______(选填“O”或“A”)点,将待测液体倒满小桶,在杠杆右端挂上重物并调节至N点位置时,杠杆刚好水平平衡.重物质量10 g,ON=15 cm,N点位置应标注的密度刻度值是_______g/cm3,改装后杠杆右端的密度刻度线________(选填
“是”或“不是”)均匀分布的.(g=10 N/kg)
丁
O
1.5
是
二、电学重点实验
实验1 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1. 小桂和小林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实验中:
(1)他们按如图甲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在
图乙的实物图中还差一根导线没有连接,
请在图中画出该条导线.(2)在实验过程中,L2突然熄灭,L1亮度不
变,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L2________路.
断
(3)排除故障后,用电流表测出通过L1、L2和干路的电流,记录如下表,第三次实验时电流表 指针指在如图丙的位置,其读数应为________A;小桂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电流相等.小林认为小桂的结论可能不正确,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他们应该更换规格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再次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电流表 的示数/A 0.18 0.2
电流表 的示数/A 0.18 0.2
电流表 的示数/A 0.36 0.4
丙
0.24
不同
(4)本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实验2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当电压表的示数为0.5 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
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
定值电阻R断路
0.1
(4)继续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描点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3
电流I/A 0.2 0.3 0.38 0.5 0.6
电阻R=5 Ω
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 小玲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 V恒定不变,电流表选用“0~0.6 A”量程,电压表选用“0~3 V”量程,滑动变阻器规格为“50 Ω 1 A”.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有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分析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补画出一根导线连接成正确的电路;
断开
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
(3)小玲连接好正确电路后,在AB间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R,测量了五组实验数据,其中第2组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A;测得的其他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玲检查后发现有一组数据存在错误,导致出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次 1 2 3 4 5
电阻R/Ω 5 10 15 25 30
电流I/A 0.6 1 0.12 0.1
0.3
电流表接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
(4)小玲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5)以上实验控制AB间的电压为________V不变,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小玲想继续保持此电压不变再多测几组数据,请计算AB间允许接入电阻R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Ω.
反比
3
5~100
实验组次 1 2 3 4 5
电阻R/Ω 5 10 15 25 30
电流I/A 0.6 1 0.12 0.1
实验3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4. 某物理实验小组正在使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3 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最___(选填“左”或“右”)端.
右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 电阻Rx断路B. 滑动变阻器断路C. 电阻Rx短路D. 滑动变阻器短路(3)排除故障后,当滑片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1.6 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A,则未知电阻Rx=____Ω.接下来测量多组实验数据算出Rx平均值,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带来的________.
B
0.16
10
误差
(4)利用图甲实验器材还能完成下列探究实验________(选填“A”或“B”).A.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A
(5)实验中电流表突然损坏,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也可测出Rx阻值.电路如图丙所示,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a、b为滑动变阻器左右两个端点,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max ,请你把以下测量步骤补充完整.
丙
①闭合开关S,滑片P移到a端时,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②闭合开关S,________________,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③待测电阻Rx=_____________(用已知和测量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滑片P移到b端时
丙
(1)根据图甲,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实验4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5. 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标有“2.5 V”字样小灯泡的电阻. 现有器材:电源(3 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0 Ω 2 A)、开关、导线若干.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调至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但电压表始终无示数,且灯泡始终不亮,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右
小灯泡短路
(4)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移动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2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为______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丙
0.24
9.2
(5)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I-U图像,如图丁.根据图像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________;当滑动变阻器电阻与小灯泡电阻相等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W.
丁
大
0.3
(6)小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滑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都无法调到 0.5 V.现增加一个阻值为 20 Ω的定值电阻R和一个开关,对原电路进行改进,使小灯泡两端电压能在0.5~3.0 V之间变化,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请在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要求电路连接后不再拆接.
×
R
P
S
L
S1
实验5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6.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器材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恒为4.5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
(1)所有元件均完好,正确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
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
均有示数,小灯泡不发光,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
(2)三次实验记录如下表,在完成第1次实验后,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 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灯泡亮暗情况
1 1.4 0.20 0.28 较暗
2 2.5 正常发光
3 2.8 0.30 0.84 很亮
B
0.7
(3)实验小组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分别算出对应的阻值,取三次阻值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值,他们的做法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
在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值不同,取平均值没有意义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灯泡亮暗情况
1 1.4 0.20 0.28 较暗
2 2.5 正常发光
3 2.8 0.30 0.84 很亮
(4)另一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额,R1和R2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R0,实验步骤如下:
丙
①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调节R1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额;②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保持R1的阻值不变,调节R2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额;
③保持R2的阻值不变,将R1的滑片P调至最左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R1的滑片P调至最右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2,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____________.(用U额、U1、U2、R0表示)
丙
三、光学重点实验
实验1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________.
垂直
(2)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等于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4)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可逆
上半部分没有反射光线
实验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
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
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较暗
刻度尺
大小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不变
虚
实验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 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应向________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____cm.
上
10.0
(3)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____(选填“35”“25”或“15”)cm刻度
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5)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
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____(选填“A”
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15
照相机
放大
B
四、热学重点实验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 40 44 46 48 48
时间/min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8 48 48 48 50 53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____.(2)在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3)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由实验知,海波熔化需要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继续吸收热量.
停表
42
晶体
温度达到熔点
(5)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 烧杯中的水少B. 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C.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D. 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C
实验2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对于盛水的烧杯和测水温的温度计,应先调整________(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烧杯
94
(3)观察到水沸腾后的实验现象:①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②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不断上升且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到达水面破裂.(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由实验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
图丙所示.根据图像,请给实验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大
错误
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小水的质量、或调大酒精灯的火焰、或给烧杯加盖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