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4月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 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7分)
1 . ( 3 分 )A
(“所刻记内容为占卜辞”错误,原文“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应验的卜 辞或有关记事”,刻记的内容不仅仅是“占卜辞”,还有“所占事项”和“有关记事”。) 2 . ( 3 分 ) B
(“公开地质疑古史辨派”错误,原文“罗王之学在当时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与‘古 史辨派’对垒叫阵”,并没有公开地质疑。)
3 . ( 3 分 ) D
(A 项“它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起点”错误,于文无据,“更是人类社会开 始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错误,张冠李戴; B 项“从清代开始,学术界开始形成一 股质疑古代史的思潮”错误,原文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继承清代一些学者疑古 思想的基础上,学术界兴起一股疑古思潮”,疑古思潮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 而不是从清代开始; C 项“我们一定可以走出疑古时代”错误,原文“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也是可能的”,选项变可能为确定。)
4 . ( 4 分 )
①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证明了殷商信史,大大延伸了中华文明史;②具有无与伦 比的文化价值。交叉渗透到很多相关学科,成为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窗
口。(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 (4分)
①论证脉络清晰,从对上古史的质疑到对上古史的确认,再到甲骨文的现实意义, 结构严谨,富有逻辑;②方法多样,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进行了有力的论证;③论据翔实,引用大量的文献原文,列举多位学者的观点以及 介绍一些历史遗迹,论据与论点保持高度的统一;④论证语言科学严谨,列举具体的数 字和时间,运用“约”“一些”等严谨的词语。(每点1分,共4分。)
(二)(18分)
6 . ( 3 分 )B
7 . ( 3 分 ) C
8 . ( 6 分 )
①先是不愿意,因为“我”想要一个人在雪地上走。②之后是不能阻止她的提议, 怕麻烦她,只好加快脚步。③最后为她的坚持和好心感到抱歉,感谢她的好意,解释我
的习惯。(每点2分,共6分。)
9 . ( 6 分 )
①背景的真实性。小说以作者的轻身经历和历史事件为背景,给人感觉到背景的真 实。②描写的真实。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③第一人称 叙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④文中的情感是真实的,志愿军战 士对“我”的关心,“我”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都是真实的情感。(每点2分,任意答出3 点即得满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1页(共4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10. (3分) JLO
【评分细则】每对一处得1分,勾选四处及以上不得分。只勾选一处或两处,对则 给分,错则无分。不超过三处,亦可得分。
【注意】第一次统测中有部分学生未能按照要求打“ √ ”,有的涂黑、有的画斜线、 有的打在文字与序号之间.....阅卷时只要位置正确,也给分了。但须正告学生严格按照 题干要求做
11. (3分)D
(用法不同。“利害”为偏义复词,只有“害”起作用;“存亡”虽也与“利害”均 为反义合成词,然“存”“亡”都有实际意义,而非偏义复词)
12 . (3分) A
(“勾践一一实行”错,文种所献九术,就文中所叙,仅用“四术”起宫室、“五术” 送美女)
13. (8分)
(1)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
【评分细则】译出大意得2分,“婴”“类”各1分。“婴”,《陈情表》有“宿婴疾 病”之句,看学生会不会引申。状语后置也须按照现代汉语句式译出。
(2)勾践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語和他的妻子儿女。 【评分细则】译出大意得2分,“禽”“妻子”各1分。“妻子”为古今异义。
14. (3分)
①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②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此题为高度概括题,联系材料二的总结一 “逸 豫”一 “辛劳”一 “亡身”一 “兴国”来答)
(二)(9分)
15. (3分)A
16. (6分)
①对伊慎功勋、人品的深切缅怀、赞美和追崇之情。(对为国立功人物的缅怀、赞 美与追崇);②对繁华转瞬即逝、人生无常的感慨;③忧国伤时的激愤情怀。(每点2 分,共6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6分)
17. (6分)
(1)吾闻养树,得养人术。
(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示例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示例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示例3: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有其他句子,默写正确,酌情给分。每空1分, 错字、漏字、加字,该空不得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第2页(共4页)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一)(10分)
18. (3分)
A 难能可贵(弥足珍贵)
B 首屈一指(独占鳌头)
C 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1 9 . ( 4 分 )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得名于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有“寸锦 寸金”之称。
20. (3分)
南京云锦被公认为“中华一绝”“东方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
(二)(10分)
21. (6分)
(1)分针刺法和艾灸法;
(2)人们用砭石(针、石针)刺破皮肤;
(3)由此发明了艾灸法(热疗法、热疗技术)。
22. (4分)
针灸法疗效显著,并在6世纪以后传到世界各地,故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写作
23 . (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3页(共4页)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 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 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 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 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 有创意:②见解新颖 ③材料新鲜 ①构思新巧 ⑤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⑥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 等级”不给分。
参考译文:
从前,越王勾践问大夫文种说:“我想讨伐吴国,怎么才能成功呢 ”大夫文种回答说: “讨伐吴国有九条计策。”越王说:“哪九条计策 ”文种说:“第一条是尊崇天地,敬事鬼 神;第二条是拿出丰厚的财物,来馈赠给吴国的国君;第三条是抬高价格向吴国购买粮草, 使吴国的储备变得空虚;第四条是送美女给吴王,来消磨吴王的意志;第五条是送能工巧匠 给吴王,让吴国建宫殿造高台,耗尽吴国的财物,使吴国的力量疲敝;第六条是送阿谀奉承 的臣子给吴王,使吴国容易遭受讨伐;第七是让吴国的忠谏之臣变得刚强,迫使他们一一 自 杀;第八条是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富强起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物资器材;第九条是使自己 国家军队强大,武器锐利,随时准备利用吴国的弊败之机。所以说做到了这九件事,就无需 担心了。只要注意保密,不把自己的意图宣扬出去,那么夺取整个天下都不是困难的事,何 况只是对付一个吴国呢 ”越王说:“太好了!”越王就命人制作了饰有文彩的栏杆,用白璧 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就派遣大夫文种把它献给吴王,说:“东海边 的奴仆勾践,派遣使者文种,斗胆让他修饰整洁后,来问候君王您。幸好有赖天地的力量, 我私下造了一座小殿,多余的财物就再拜献给大王您。”吴王非常高兴。伍子胥进谏说:“不 能这样做,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些礼物。大王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吴王没 有采纳,就收下了越国进献的礼物,开始建筑姑胥台。花了三年时间聚集材料,五年后才建 成。姑胥台非常高,站在台上,视野可见二百里。因为筑台徭役繁重,行路上有死人,里巷 中有哭声。越国于是把西施、郑旦两位美女打扮整齐后,派大夫文种献给吴王,说:“从前, 越王勾践私下里得到了上天馈赠的两个美女西施、郑旦,越国地势低洼,十分贫穷,不敢留 下她们,派遣下臣文种再拜献给大王。”吴王大悦。伍子胥进谏说:“不能这样做,大王您不 能接受这两个女子。我听说多看五色会让人眼睛看不清,多听五音会让人耳朵听不清。大王 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我听说越王勾践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还诵 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之士,这个人不死, 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我听说越王勾践 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 一定会获得好的名声。 我听说越王勾践冬天只披着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葛布衣,这个人不死, 一定会成为 吴国的大患。我听说贤能之士是国家的珍宝,美女是国家的祸根。夏朝就是因为末喜而灭亡, 殷代因为妲己而灭亡,周朝因为褒姒而灭亡。”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进谏,于是就接受了越 国送来的这两个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杀了。越国于是发兵攻打吴国,在秦余杭山 把吴军打得大败,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豁和他的妻子儿女。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第4页(共4页)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4月6日9:00-11:30】
2023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及填涂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提供了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史实信息,佐证了商代为信史,大大延伸了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殷墟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晚期的文字,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王室和贵族在行事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因为出自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占卜内容,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甲骨发现120多年,至今约有15万片,总计约一百五十万个字。
西汉司马迁根据所掌握的王室档案材料写成的《史记》,详细地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王室世系和兴亡的历史过程。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确信无疑。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继承清代一些学者疑古思想的基础上,学术界兴起一股疑古思潮。以著名学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以所谓“层累造成的古史系统”,认为传统所谓的中国古史,并非客观真实的历史,而是后人一代代垒造起来的历史,由此质疑中国上古史的存在,质疑古文献记载,冲击了先秦史信史的体系基础。
怎么看古史辨派对上古史的质疑呢 实际上古史辨派的学者们,以一种审查史料的做法去看待上古史系,有其科学性和实际价值。但是疑古过头,在国内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负面作用。著名的学者胡适就主张,把古史压缩两三千年。杨宽、陈梦家质疑夏代的存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做法,即讲中国古代史从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开始。多卷本的《新编中国史》,也是不包括先秦史,而是从秦汉史讲起。国外的影响更甚,比如说现在有些外国学者都受古史辨派的影响,认为中国古代的夏代根本不存在,那就是商代的一个倒影或者是周朝人的回忆而已,就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基本不提先秦史,可以说都是阉割了我国古代史。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几代学者研究甲骨文材料及与之相关的般商历史,学术界逐渐得出了与“古史辨派”完全不同的观点。罗振玉、王国维等利用甲骨文对古史进行修正形成了以二重证据法为核心、熟习古代典籍、结合古地理、秉承小学音韵等治学工具的罗王之学。罗振玉搞清了甲骨文的出土地是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殷王名谥十余”。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对《史记·殷本纪》进行印证和复原,对《夏本纪》进行了推测。罗王之学在当时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与“古史辨派”对垒叫阵,但是有意识的针对“古史辨派”的“破”而作的“立”,至今看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建设工作。其后甲骨文大师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人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小屯村一带是商朝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灭国,共历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不复徙都”的晚商都城。新时期以来,研究夏代历史最具著名和影响的是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他在《走出疑古时代》中提出:“咱们今天的学术界,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在现在的条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甲骨文不仅解决了殷商信史的问题,还提供一些寻找夏的线索。属于夏代文化的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一些陶器刻划符号,比如一个黑陶纺轮的刻划与甲骨文中的“羌”字字形比较相似,这些符号大约有24种之多,分别分布于大口尊等陶器的口沿内部。夏鼎、邹衡等考古学家就认为这些陶器刻符,“应该就是当时的文字”,“商朝的文字同夏文字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属于一个系统。”另外,殷墟甲骨文发现了“夏”字等痕迹,虽然可能与夏代关系不大,但也为寻找夏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线索。甲骨文中有夏代后裔遗迹。夏商周时期的“改朝换代”,改变的只是最高权力的转换,体制并无大的变动,只要不是同被推翻王朝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大多诸侯国都是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顺风转舵,承认新王朝的统治而继续存在。殷墟甲骨文中的杞、曾、六、戈、雇五个诸侯国,是夏代就受封的诸侯而在商代被续封,仍保有诸侯的地位,是夏代的诸侯见于殷墟甲骨文者。这些甲骨文材料,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证明夏代的存在。
甲骨文之于中国文化的持续影响和重要地位远不止历史文化价值。比如甲骨文的发现之于考古学、文字学、语言学、语法学、文学、古典文献学、书法艺术等等学科和门类,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今甲骨学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重要分支,它已经交叉渗透到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民族学及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之间,成为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窗口。甲骨文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可以从文字学角度,也可以从文化角度研究,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史,我们都能够从甲骨文里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所在、总形与前身,所以甲骨文的文化价值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可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及其研究,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甲骨文我们完全可以读出来中国文化自信。
(摘编自朱彦民《从甲骨文说到中国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是刻记在甲骨上,所刻记内容为占卜辞,主要出自殷墟的文字。 B.“古史辨派”是一个学术流派,他们对中国上古史存在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C.“极端的做法”在文中指讲中国古代史从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做法。
D.“顺风转舵”在文中指大多数诸侯国抛弃旧王朝,承认新王朝统治的行为。
2.内容的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司马迁根据王室档案材料编写的《史记》,用文字详细记载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被大多数的史学家认为是信史。
B.王国维为代表,利用甲骨文对古史进行修正,并综合了多种治学工具,公开地质疑古史辨派。
C.现字虽然可能与历史上存在的夏朝关系不大,但这一发现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朝的存在。
D.甲骨文不仅自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对中华文化有持续的影响力,而且对一些学科和门类产生了推动作用。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文的出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起点,更是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B.在清代以前,中国古代史学家对先秦史的信史体系是确信无疑的,但从清代开始,学术界开始形成一股质疑古代史的思潮。
C.按照李学勤学者的观点,如今的学术界已经具备走出疑古时代的条件,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一定可以走出疑古时代。
D.在夏商周时期,如果和被推翻王朝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就可能沦落为新王朝的敌对国,从而遭到讨伐,甚至可能会被灭国。
4.为什么说“从甲骨文我们完全可以读出来中国文化自信”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论证严密是优秀学术文章的必备要素,请结合文本对本文论证的严密性加以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落雪之夜
巴金
我从王主任的房里出来,雪早已住了。山坡上一片白色,石头砌的山路一级一级蜿蜓地伸到下面去。王主任住在半山。我的住处在山下。我在这个军的政治部作客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晚饭后我常常同王主任散步到山沟口;有时我也到他的房里坐坐,听他谈些战斗故事。
王主任才四十出头,比我年轻,可是他知道的事情很多。他喜欢讲话,要是兴奋起来一口气讲两个钟头,也不让人插嘴。我同他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我拿着兵团政治部的介绍信到这里来找他,我们头一次见面,谈不上十句,他就称我“老李同志”。等到他陪我走进我临时的住室、跟我告别的时候,他索性简单地叫我“老李”了。我同他在一起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我有什么话就老实地讲出来,讲错了,他马上给我纠正。我向他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倘使他抽不出时间,他会不客气地告诉我,他没有空
我刚住下来,他就派了一个小通讯员照应我。可是他也任我一个人随意地到处走走。因此这个落过雪的晚上,我从他的房里出来,并没有人送我回去。他本来叫他的通讯员送我下山,我说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在雪地上走,谢绝了他这番好意。他也就不坚持了。
雪在我那双笨重的厚皮靴下面发出吱吱的响声。我在这些相距不算很近的石级上留下了一对一对的脚印。我左弯右拐,走得浑身发热,一面在回想刚才听到的志愿军的英雄故事,越想越高兴,就不再注意眼前的东西。我正走得起动,忽然撞到一棵松树上,其实也不能说是撞,只是我的右胳膊挨了挨树干,压在枝上的雪落下了一点儿,有一片贴在我的脸上。我抬起头往上看,脚还在朝下移动。我没有料到脚踏在垫了雪的土坡上,身子会站不稳,要不是我连忙抓住旁边矮树的树枝,我一定滚到下面去了。
我站定以后,正在因为这场虚惊暗暗责备自己的粗心,一边搁出手帕揩去脸上的汗珠,怒然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同志,怎么啦 拌伤没有 "原来有一位女同志在我背后讲话。我不曾回头,马上答道:“不要紧,我踩滑了,没有掉倒。"
后面的声音又说:“李林同志,原来是你!小刘没有来 ”王主任派给我的小通讯员叫小刘。
我知道这位女同志叫王芳。就在前两天下午她到王主任房里谈工作,我正在那里,王主任便向我介绍,说是在报社工作,写些通讯报导还不错。她现在既然认出我来,我只好转过脸去向她答话:“小刘在下面等我,我现在就回去。”
她向我招了招手,亲切地说:“李林同志,你到我们这里来歇一会儿罢。”我这时才看出她站在一个住室的门前,这间黑阴阴的屋子一大半藏在山里面,房里的灯光遮得严严的。这个山坡上有不少这样的屋子,白天我一眼就看见,夜里却不大容易分辨出来。
“王芳同志,谢谢你,我回去了,下回来看你。”我带笑地答道,便不再理她,我的脚又往下移动了。
“请你等一等,我送你回去。”她说着,就跑下坡来。我的眼睛正在望那些积了雪的白石块,可是我听得见她的脚步声。我不要她送我,却又不能阻止她。她已经走到我背后来了
“李林同志,你上了年纪了,以后夜里出来要带通讯员啊,”她关心地说。我不愿意她送我走到住室,也不喜欢她这种口气,可是想到她那张少女的瓜子脸上两颗好像刚刚油漆过的透亮的黑珠子一样的眼睛,和棉军帽下面两根又黑又粗的辫子,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对我讲这种话有点可笑。我只说:“你不要送罢,就只有一点点路了。”并没有讲别的话。的确山路只剩了十几级,不过我还要顺着山脚走一段路才到得了我那个住室。我把脚步加快了些。我打算赶快走下山坡,转身对她一挥手,说声“再见”,省得她为我多走那么一段路。可是她也加快脚步跟着走下来。她还着急地说:“李林同志,你慢慢走,看摔倒。”她看见我不停步,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又说:“我一定要送你回去。”她说了这一句,自己发出一声轻微的笑,马上加一句解释:“你是我们军的客人啊。”
我到了山下,她也下来了。我含笑对她说:“王芳同志,谢谢你,请回去罢。”她望着我笑了笑,说道:“我送你到家。”我只好陪着她往前走了
我们在这条看不见灯光的积雪的小路上走着。我因为她坚持送我感到抱歉,没有讲话。她却带笑地说:“你太客气了,雪冻起来,路上不好走。我们走惯了有时还要摔倒。我们是不要紧的。你上了年纪,不能过于大意啊。”
我感谢她的好意,便对她老老实实地解释我的习惯,我们就这样地谈起来,一边谈一边走,不知不觉地到了我的住室门口。通讯员小刘烧暖了炕等我回去,听见我们的脚步声,便出来迎接。
我邀请王芳到我的屋里坐坐,她不肯进去,我要小刘送她上山,她也谢绝了,她还笑着说:"李林同志,你别看这里很静,这里满止都是我们的人,我还怕什么呢 明天见!"她举起手向我教个礼,又对小刘说一句:"小鬼,你好好照应李林同志啊!”转身便走,她的脚步是那么轻快,半新的棉军服穿在她的身上并不显得朣肿。
(节选自巴金小说《团圆》,题目为编者加)
【注】1952 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爽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气地纠正我的错话,也会直接拒绝我的请教,体现了其热情干脆、固执己见的性格。
B.军女战士,她美丽、热、善良,行举止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面貌。
C.“”其中既有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有回想到志愿军英雄故事时的热血沸腾。
D.“小刘”在和通讯员交流时,却直接称呼他为“小鬼”,这主要是因为我刚来驻地,和他们有距离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的自然,文中有多种用,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我”与王主和王芳二人认识的过程,使情节更完整,叙事时空富于变化。
C.一个人在雪地上走,拒绝了王主任派人送“我”下山的提议,这为故
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
D.小说共写到四位人物:王主任、我、王芳和小刘,作者对这四位人物的描写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特点突出。
8.在“我”回住室的过程中,王芳三次表达了要送“我”回去的意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期间“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6分)
9.小说通常是虚构的,但本文却处处透露着真实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真实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 ”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 ”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女,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 ”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榻”,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湾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稀俗,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
材料二: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楯:装饰文彩的栏杆。①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
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O是P人Q不R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
B.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相同。
C.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
D.利害,为偏义复词,与《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存亡”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一一实行,最终如愿。
B.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
C.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
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
(2)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与其妻子。
14.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过伊仆射旧宅
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
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
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
何能更涉泷江去 独立寒流吊楚宫.
【注】①伊仆射:伊慎,曾先后参与讨伐叛党,唐宪宗时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此诗为作者即将渡江赴徐州任职,过伊慎旧宅时作。②流江:赣江支流,诗中诞指长江。@楚宫:战国时楚国的宫殿,借指屈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刚刚还与伊慎在府邸酬战功,可盛宴好景转瞬即逝。
B.眼前的回廊楼阁破败尘封,昔日的热闹变成了一片空寂。
C.颈联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伊慎令人难以忘怀的高洁品质。
D.尾联中的“何能”意为“怎么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16.此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庖丁解牛》中“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揭示了全文主旨,《种树郭橐驼传》中“ ,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其中写音乐具有强大感染力,连月宫中的神仙都为之陶醉的诗句是“ , ”。
(3)“酒”或“饮酒”是古代诗歌中常有的意象,多用以表达豪迈、悲愁、苦闷等情感,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因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的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南京云锦有“寸锦寸金”之称,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如今云锦还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至今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千百年来这项技术能够留存下来,实属(A)。云锦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在中国各种丝织品中(B)。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汇集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专家称其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南京云锦公认为“中华一绝”“东方瑰宝”,也是全世界乃至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云锦博物馆2023开年首展中展出的作品《梅鹤迎春》,以象征吉庆长寿的仙鹤为题材,结合极具生命力的梅、竹、茶花,给人以(C)的美感。通幅共用40多种真丝色绒线,具备丝质肌理美、色彩和谐美、纹样情愫美的特征。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
19.线长句请成个较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以改变语、少量增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针灸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中医临床治疗学的方法,( ① )针法据记载诞生于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居于东方的远古居民临海而居,很多人得了痈疡病。为了消除病痛,( ② ),把脓血放出来,发现病京好了,于是延石就成了当时治疗痈疡病的工具,称为“针砭”艾灸法据记载也诞生于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居于北方的远古居民因居住环境寒苦而出现腹部寒凉和胀满不消化症状,后来人们发现靠近火源或用温热的东西熨烫能使病症减轻,( ③ ),被广泛运用,
针刺和艾灸技术与中医经络和腧穴理论的结合,使针灸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方法,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公元6世纪以后,针灸医学先后传到了朝鲜、日本、欧洲,并在使用中进一步发展,至今已有 190 多个国家使用针灸法。我国独具特色的针灸医学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人类健康也起到了更广泛的作用和影响。
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的学生问杨朱:“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杨朱说:“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