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共62张PPT)+ 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共62张PPT)+ 视频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
问题探讨
1.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在金属笼内?
2.是什么物质让肉块消失了?
3.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
讨论
斯帕兰扎尼在研究
鹰的消化作用
但我不知道是啥东东
斯帕兰札尼的实验说明,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靠的是胃液中的某种物质。
科学家发现胃液中含有大量的盐酸,于是推测盐酸是使食物分解的物质。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离不开酶。
1835,德国科学家施旺通过实验发现,胃腺分泌物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胃蛋白酶。
酶1
酶2
酶3
酶11
酶5
酶6
酶12
酶8
酶9
酶10
酶14
酶7
酶13
酶15
酶16
酶17
酶18
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的统称。
2.条件:需要酶的催化。
3.意义: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核
一、细胞代谢(P76)
但细胞代谢中也会产生代谢废物,甚至会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如过氧化氢。
双氧水:3%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及时分解为氧气和水。
细胞代谢
2H2O2 2H2O + O2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1.过氧化氢在体外加速分解需要什么条件?
2.细胞内的过氧化氢是怎样被快速分解的?
思考
2H2O2 2H2O + O2
加热、加FeCl3(无机催化剂)
过氧化氢酶(生物催化剂)
肝脏
(一)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一)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3.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实验目的
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实验材料
实验原理
2H2O2
2H2O+O2
不同条件
①室温
②水浴加热
③加FeCl3溶液
④加过氧化氢酶
Fe3+
过氧化氢酶
VS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实验步骤
1号
2号
肝脏研磨液
FeCl3
90℃水浴
室温
3号
4号
实验现象:观察气泡
1号
2号
3号
4号
不明显
少量
较多
大量
实验现象:观察卫生香
变亮
复燃
3号
4号
讨论分析
①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现象,说明了什么?
②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③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
的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④3号和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
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
1号
2号
3号
4号
少量气泡,加热可以促进H2O2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不能。
酶和FeCl3都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
4号,酶的催化效率比FeCl3更好。
(一)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
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
①实验为什么把肝脏制备成研磨液?
增大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加快分解速率。
②如何判断过氧化氢被分解的快慢?
产生气泡的多少,带火星的卫生香的复燃情况。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例1] 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与组别1相比,组别2的现象说明加热可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B.组别1与4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将3号和4号装置置于90 ℃水浴中效果更好
D.图示FeCl3只有2滴,反应现象不明显,因此应该再加大其用量
P66
1.下列有关“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必须设置对照组
B.各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必须相等
C.加酶组和加FeCl3组可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D.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
解析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A正确;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必须保持一致,B正确;加酶组和加FeCl3组应在同一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C错误;实验时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否则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菌的作用下分解,D正确。
C
P67
2.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B.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C.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
D.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
解析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以进行对照,A正确;对照实验的设计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B正确;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C正确;实验中自变量不能保持相同,D错误。
D
P67
(二)科学方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步骤 试管编号 变量
1 2 3 4 一 H2O2 浓度 3% 3% 3% 3%
剂量 2ml 2ml 2ml 2ml 二 反应条件 常温 90℃ 水浴 2滴 FeCl3 2滴 肝脏研磨液
结果 气泡产生 几乎无 少量 较多 大量
卫生香 复燃程度 不复燃 不复燃 变亮 复燃 结论 酶具有催化作用,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实验组(人为改变)
对照组
因变量
自变量
无关变量
(相同且适宜)
(人为改变)
(观测指标)
对照实验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性原则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二)科学方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注:本实验的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这样的对照组叫作空白对照。
1.对照实验:
①对照组:自然状态
②实验组:人为处理
2三个变量:
①自变量:不同条件
②因变量:结果
③无关变量:相同条件
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这三者的作用原理一样吗?
(三)酶的作用
1.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常态
活跃状态
活化能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三)酶的作用
2.酶的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加热: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Fe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更显著地降低活化能
VS
走隧道需要的能量少!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没有催化剂
无机催化剂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b
a
c
d
反应过程
能量
初态
(反应物)
终态
(产物)
活跃状态



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b: 。
ba: 。
②无机催化剂
①无催化剂
酶降低的活化能
无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所
需要的活化能
③酶
酶催化时,反应的活化能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想一想:如何表示?
无催化剂曲线:______
酶促反应曲线:______
无酶促反应所需活化能:___
酶促反应所需活化能:___
酶降低的活化能:______
曲线B
曲线A
E2
E3—E2
E3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反应过程


没有催化剂
无机催化剂

酶降低的活化能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思考:酶能增加产物的生成量吗?
无催化剂
无机催化剂
酶催化
时间
产物量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
①催化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反应前后性质、数量不变。
③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催化剂只会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巴斯德之前
萨姆纳
巴斯德
李比希
毕希纳
切赫和奥尔特曼
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发酵必需有活细胞参与
引起发酵是细胞中某些物质,且只在酵母菌死亡裂解后才发挥作用
活细胞粉碎后所得的物质作用和活的酵母细胞作用一样
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证明少量RNA也具有催化作用
VS
(四)酶的本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作用
化学本质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P76)
(1)细胞代谢不需要酶的作用。( )
(2)对照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
(3)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4)毕希纳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直接对酶进行了鉴定。( )
(5)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

×
×
×
P64
[例2] 下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C
解析 没有酶时所需能量多,有酶时所需能量少,二者在最高点能量的差值,即活跃状态的差值就是酶降低的活化能。
P66
(1)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2)酶只能催化原本能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催化原本不能进行的反应。
(3)酶的作用只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使反应速率加快,并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也不改变生成物的量。
(4)不要认为酶只在细胞内起作用,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细胞外甚至体外都能发挥作用。

P66
[例3] 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酶
C.RNA D.淀粉酶
解析 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蛋白酶将核糖体中的蛋白质水解后只剩下RNA,所以发挥催化作用的是RNA。
C
P67
[例4]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 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⑤ B.①⑤⑧ C.③⑤⑧ D.①③⑤
解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食物中的酶进入消化道便被分解了,②错误;就酶的化学本质而言,主要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④错误,⑤正确;就酶作用的场所而言,有胞内酶和胞外酶,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①错误,③正确;代谢是细胞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需要酶的催化,⑥⑦错误。
C
P67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有些酶和相应的化学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
C.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都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D.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解析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都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RNA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分别是由氨基酸、核糖核苷酸组成的;蛋白质类的酶和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活细胞产生蛋白质类酶的场所都是核糖体,但是RNA类酶主要是在细胞核中产生的;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C
P68
4.酶是生物体内很多生化反应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酶的作用能够使更多的反应物转化为产物
C.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食物中的蛋白质只有在蛋白酶和肽酶的催化下才能消化成氨基酸
解析 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多肽,然后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D
课堂小结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_______ 少数是______
元素组成
合成原料
合成场所
来源 作用场所 作用原理 RNA
蛋白质
核糖核苷酸
氨基酸
核糖体
细胞核(真核生物)
细胞内、外及生物体外
C、H、O、N、S
C、H、O、N、P
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复习
活细胞
完胜 !
Fe3+
过氧化氢酶
SUPER MAN
只有一个!
咱们有25万大军!
2H2O2 2H2O + O2
(一)酶具有高效性
PART ONE
单击添加标题
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对细胞有什么意义?
①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②保证了细胞内能量供应的稳定。
三、酶的特性(P81)
目前已发现的酶有8000多种,
酶能像无机催化剂一样,催化多种化学反应吗
(二)酶具有专一性
实验一: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碘液、水浴锅等。
实验材料
实验原理
淀粉(非还原性) 麦芽糖(还原性)
淀粉酶
蔗糖(非还原性) 葡萄糖(还原性)+果糖(还原性)
蔗糖酶
三、酶的特性(P81)
(二)酶具有专一性
实验一: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实验设计
方案一
酶相同、底物不同
①底物1 + 酶溶液
②等量底物2 + 等量相同酶溶液
方案二
底物相同、酶不同
①底物 + 酶溶液1
②等量相同底物 + 等量酶溶液2

三、酶的特性(P81)

二 三 实验现象
结论 加入2滴淀粉酶溶液,振荡,试管下半部分浸入60℃的水浴中,反应5min。
2号试管中加入2mL蔗糖溶液
加入斐林试剂
振荡
60℃水浴2min
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
无变化(蓝色)
砖红色沉淀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无法判断蔗糖是否反应。
不选碘液鉴定的原因是什么?

方案一
酶相同、底物不同
三、酶的特性(P81)
方案二
底物相同、酶不同
一 二 三
四 现象
结论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水浴加热反应5min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碘液
取两支试管,编号1、2
变蓝
不变蓝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可以
能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

2号试管加入2滴蔗糖酶溶液
1号试管加入2滴淀粉酶溶液
三、酶的特性(P81)
(二)酶具有专一性
底物浓度
反应速率
淀粉 + 淀粉酶
淀粉 + 蔗糖酶
只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参与的反应,说明酶具有_______。
专一性
三、酶的特性(P81)
(二)酶具有专一性
PART ONE
单击添加标题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eg:脲酶——只能催化尿素分解
H2O2酶——只能催化H2O2分解
二肽酶——可以催化所有的二肽分解
对细胞有什么意义?
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酶的特性(P81)
口腔里有唾液淀粉酶,为什么塞进牙缝里的肉丝两天后还没被消化?
三、酶的特性(P81)
三、酶的特性(P81)
资料1:威白污渍爆炸盐(独有三重复合酶配方)威白教你洗衣小绝招:
①洗前浸泡三十分钟,效果更佳
②若衣服太脏,可适当增加用量
③用温水浸泡效果更好,但水温不要超过60℃。你知道为什么吗?
单击添加标题
高压
高温
强酸
强碱




无机催化剂


三、酶的特性(P81)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大多是蛋白质
变性失活
高压
高温
强酸
强碱
三、酶的特性(P81)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淀粉酶(工业淀粉酶,最适温度60℃),碘液,斐林试剂,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实验步骤 一 试管各加入2mL淀粉溶液 二 各加入2滴淀粉酶,振荡 三 保持0℃冰水中约5min 加热至60℃, 约5min 加热至100℃,约5min
四 各加入两滴碘液→振荡 X
三、酶的特性(P81)
实 验 步 骤 1号 2号 3号
一 二

四 现象
结论 加入冰水保温的淀粉酶2滴
蓝色
各加入2滴碘液,振荡摇匀
不变蓝
只有在适宜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反应速率降低。
蓝色
各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
冰水中水浴3min
37℃中水浴3min
沸水中水浴3min
加入60℃保温的淀粉酶2滴
加入沸水保温的淀粉酶2滴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实验要严格控制温度,斐林试剂需加热。
1.为何不选斐林试剂鉴定

2.实验材料可不可以选H2O2

不能,H2O2常温常压可分解,加热分解更快。
3.画出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温度
反应速率
最适温度
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可恢复。
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保存)
失活
抑制
三、酶的特性(P81)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低温
保存
升温
长期保存:-20~-8℃ 随取随用:0~4℃
三、酶的特性(P81)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最适温度随物种不同而有差异
温度
反应速率
最适温度
动物:35-40℃
植物:40-50℃
细菌和真菌:差别较大
三、酶的特性(P81)
资料2:我们知道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而当我们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以后,却发现,唾液不再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为什么呢?
唾液:pH6.2-7.4
胃液:pH0.9-1.5
三、酶的特性(P81)
实 验 步 骤 1号 2号 3号
一 二
三 四 现象
结论 分别加入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振荡2-3min
无明显变化
将带火星的卫生香分别放入试管中
复燃
只有在适宜pH下酶的催化效率最好,
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反应速率降低。
无明显变化
各加入2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0.01mol/l的HCL溶液1mL,2-3min
蒸馏水1mL,
2-3min
0.01mol/l NaOH溶液1mL,2-3min
实验三: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酸性条件下淀粉会分解。
为什么选肝脏研磨液,而不选淀粉酶

2.画出酶的活性受pH度影响的曲线图

pH
反应速率
最适pH
三、酶的特性(P81)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7
pH
2
0
1
3
4
5
6
8
9
10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11
12
13
14
反应速率
三、酶的特性(P81)
酶-底物 复合物
1)锁钥学说: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具有刚性结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E与S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2)诱导契合学说: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只是因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从而有利于底物的结合。

酶-底物 复合物
补充: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A: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
C: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