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鸿雁》课 型:欣赏课授课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原名是《鸿嘎鲁》,曾经是乌拉特宴会歌曲的代表作,后来由于歌词的变化,演变成表现思乡之情的歌曲。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鸿雁》作为片尾曲被使用,从此得到广泛流传。《鸿雁》结构非常简单,是由上下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采用五声调式写成,旋律优美、节奏有张有弛,充满草原长调歌曲的韵味。教学目标:1、欣赏内蒙古民歌——《鸿雁》,能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并通过多种活动体会歌曲意境,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2、熟悉歌曲旋律,尝试加入合唱。3、欣赏其他蒙古族民歌,让学生进行分辨长短调。教学重点:学习《鸿雁》歌曲旋律,感受民族音乐魅力,并能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了解并区分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2、注意节奏,能自觉用正确的力度进行歌唱。教学用具:多媒体、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们感受内蒙古民歌,说说歌曲的特点。(从而引入新课的教学——《鸿雁》)2、知识介绍师介绍内蒙古长调。师: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文化的独特演唱形式。字少腔圆、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除了牧歌还有思乡曲、赞歌等都属长调。二、学习新课1、初步聆听歌曲《鸿雁》录音。师:①歌曲为什么以鸿雁为名?②谈谈在歌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通过两首不同风格音乐的鲜明对比,通过提问从而解决音乐的速度及情绪两大音乐要素)2、师简介:歌曲《鸿雁》原名为《鸿嘎鲁》,意思是“白天鹅”,后发展成现在的《鸿雁》,表达了草原人民浓浓的思乡之情。3、用所体会到的歌曲情绪朗读歌词。4、分句学唱歌曲乐谱(介绍五声调式),并用手画出旋律线(比较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塑造音乐形象,加深对音乐风格特点的认识)。5、加入歌词进行演唱(及时纠正学生的音准、情感)6、跟着视频演唱歌曲[以上步骤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部分]7、①师:鸿雁独唱旋律单调,尝试加入合唱。②进行简单的合唱教学。8、知识拓展介绍内蒙古短调:结构短小、节奏规整。如:叙事歌、情歌、婚礼歌等。9、播放两小段音乐让学生分辨长短调,并加入律动感受音乐。总结同学们,民歌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各民族人民都能歌善舞,让我 们把今天所学习的音乐告诉给你的家人,把我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