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玛依拉》《万马奔腾》教学设计课题 《玛依拉》《万马奔腾》 单元 4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开朗活泼、善于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民歌用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的旋律,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情绪热烈、节奏紧凑,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由于演奏速度较快,音调在表现意义上不同于《牧歌》《辽阔的草原》等长调歌曲的旋律意义,转化为动感很强的音流,对塑造万马奔腾的“视觉”艺术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乐曲的后半段,还出现了模拟马嘶的声音,表现手法直观。学习目标 复习巩固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利用“非音乐因素”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3、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听辨蒙古族独有的特色乐器——马头琴、了解这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征并能牢记它的外形及基本的演奏姿势。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演唱歌曲的部分旋律并能熟记歌曲的旋律和名称。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引导学生感受《玛依拉》,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艺术表现:用明、欢快的声音,比较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曲。创意实践: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文化理解:初步了解哈萨克民族的概况,体验哈萨克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音乐在哈萨克人民心中地位。感受哈萨克族民歌的热情、高亢的风格。重点 聆听《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难点 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和马上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进行。 你认识图片上的民族吗?你了解这个民族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讲授新课《玛依拉》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介绍——《玛依拉》是哈萨克族民歌。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玛依拉》这首著名的民歌,就具有这种特点。“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歌曲一开始,“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便表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复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讲解——速度:稍快情绪:热情、活泼地节拍:3/4拍3、歌曲分析:教师讲解——歌曲前一部分表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它的后半部分有一个短小的副歌,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4、教师伴奏,指导学生视唱第一乐句的旋律,注意力度记号和延音线处。5、介绍新疆的哈萨克族乐器:冬布拉常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冬布拉的基本演奏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强拍,挑用于弱拍。根据强弱规律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等演奏。6、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和学生一起唱一唱并讲解——歌曲的速度、节拍、情绪来描绘了玛依拉天真活泼的性格。 学生欣赏歌曲视频并回答:歌曲中描述的“玛依拉”是一位怎样的姑娘?然后听老师对歌曲进行介绍。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后回答:这首歌曲速度和情绪如何? 节拍怎样?学生回答:歌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人部分表现了玛依拉怎样的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学生视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的旋律,它是整首歌曲发展的根基。学生观看冬不拉图片,认识这个乐器并听老师介绍后回答:根据歌曲拍号的强弱规律,如何去演奏冬布拉 6、学生跟着音频唱一唱歌曲并回答:歌曲运用了哪些音乐表现要素来描绘玛依拉天真活泼的性格 对歌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次欣赏,加深印象。分析歌曲要素。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音乐感受力。4、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熟记主题旋律。5、积累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相关知识。6、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讲授新课《万马奔腾》 故事导入:教师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故事。作品欣赏:教师播放乐曲视频并讲解——《万马奔腾》乐曲热烈奔放,对马的嘶鸣、奔跑等动态的表现生动而形象。描绘了内蒙古千里草原的壮阔建设图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地动山摇的时刻,感受着那势不可挡的气势!乐器介绍:马头琴(mǎ tóu qín),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作者介绍:齐·宝力高(1944——)马头琴演奏家、作曲家。蒙古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齐·宝力高荣获中国文联、文化部双重“非物质文明传承人”光荣称号,他的代表曲目有《万马奔腾》、《献给母亲的歌》、《苏和的白马》等。复听乐曲:教师播放乐曲音频并讲解——情绪:热烈节奏:紧凑旋律:动感、流畅教师出示节奏型指导学生拍一拍。7、乐曲分析:展现了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前部分节奏缓慢舒展,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马儿悠闲地吃草;后面情绪热烈,节奏紧凑、粗犷、激昂,仿佛难以数计的骏马疾驰而过,犹如旋风,又像黑色的闪电。 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作者对大草原和马的热爱。学生欣赏乐曲视频,说一说你对乐曲的感受是怎样的?然后听老师对歌曲进行介绍。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我们欣赏的这首《万马奔腾》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认识图片上的乐器吗?学生听老师对者进行介绍,了解其生平,知道他在音乐界的地位,识记他的代表作品。学生欣赏乐曲音频并回答:乐曲的情绪、节奏、旋律特点是怎样的?学生回答:乐曲中运用了哪些节奏型来表现奔马的节奏 速度上发生了生么变化,前后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全面的感受。积累我国少数民族乐器相关知识。4、积累我国音乐家相关知识。再次欣赏,加深印象。6、典型节奏型的练习。7、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课堂小结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唱了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感受到了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还通过欣赏《万马奔腾》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现在踏着轻快的脚步结束我们的音乐之旅吧!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乐曲欣赏:《万马奔腾》_128k.mp3 人教八下音乐第五单元《玛依拉》.mp4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玛依拉》《万马奔腾》.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玛依拉》《万马奔腾》.pptx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万马奔腾》.mp4 歌曲听赏:《玛依拉》_128k.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