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文学赏析: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教学设计:一、导入文人喜登高作赋,也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但因个人际遇的不同,笔下之景亦各有差。岳阳楼,巍峨庄严,雄伟壮丽,备受文人青睐,你知道那些登临岳阳楼的名作?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当诗圣杜甫登临时,又将书写怎样一腔深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登岳阳楼》。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联想想象置身诗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缘景明情,品味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诗人孤苦的境遇。3.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置身诗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缘景明情,理解本诗中“大与小”的内涵。四、复习旧知(一)读书漫游时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斗志昂扬,激情满怀(二)困守长安时期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开始转向现实主义(三)战乱为官时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着重表现人民困苦(四)漂泊西南时期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凄凉、悲怆的哀叹五、初读诗歌自由朗诵,理解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2.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然后评点朗读的技巧。3.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提示:这首诗歌初步的情感基调是壮阔之中又有着凄凉心境,注意停顿和语速语气,语速要慢,语气在每联最后要拖延悠长。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4.再次点名朗诵。六、赏读诗歌(一)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唐庚在《子西文录》中这样评价《登岳阳楼 》:“尝过岳阳楼 ,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本诗中哪些诗句凸显“大”?本诗中哪些诗句凸显“小”?提示:大、小——景、事、情。预设:小:登临之事、身世之痛大:洞庭之景、家国之忧(二)知人论世——描出小事件诗人为何要登岳阳楼?明确: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是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是夙愿得偿,幸事一件。今昔对照,虚实交错,表面上是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实则蕴含了早年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的伤感,人世沧桑、忧时伤世的感慨。昔:杜甫少时也曾“裘马轻狂”,漫游吴越、齐鲁等地,开元盛世,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今:768年冬,年近57岁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年八月,吐蕃进攻灵武,京师戒严,战争频繁。(三)置身诗境——绘出大景象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是什么样的?哪些字用的巧妙?明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象:吴楚、乾坤、日、月(阔大)意境: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宏伟奇丽)“坼”,分裂之意,极写湖水的力量,洞庭湖既有冲开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的磅礴气势,又有洞庭波翻浪滚的壮美。“浮”,漂浮荡漾之意,极写水面的宽阔,洞庭湖既有包容日月星辰的辽阔无垠,还有巨浪千层、飘荡起落的雄浑之美。 运用夸张的手法,这两个字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景色宏伟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拓展:炼字题解题技巧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再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缘景明情——赏出大情怀1.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想到了什么?提示:抓关键词句品味作者情感。明确: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以壮景衬悲情——漂泊无依、前途未卜)【小】“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国家: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忧国忧民、报国无门)【大】 八年安史之乱刚结束不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创伤还没有恢复,再加上外族侵扰,藩镇割据,严峻的国家形势使诗人忧心不已。2.结合全诗分析,这涕泪之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壮志未酬之哀壮阔美景之叹个人境遇之悲国家形势之忧(五)小中见大——探出象征义象征意义:洞庭湖象征国家,孤舟象征诗人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杜甫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历史、记录人生。本诗从大处着笔,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他心忧社稷黎民的宽广胸襟和洞庭湖的壮阔气象和谐统一,景情映衬,相得益彰,在“小与大”中,坦露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七、拓展延伸群文阅读:试分析杜甫在这五首诗歌作品中都“望”见了什么 以及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明确:《登岳阳楼》写于公元768年的岳阳,实景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气势磅礴联想到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心忧家国的感情。八、课堂小结,作业设计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的这种广阔无垠,烟波浩淼的壮阔景象,而杜甫此时年老体弱,亲朋音讯,显得十分的渺小。又想到边关战事又起,国家有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顿时有一种凄苦、哀伤的情感产生,这时倚靠窗边,独自流泪,更加体现了这种忧国忧民,伤时忧世的情怀。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拓展延伸),完成同步训练并背诵全诗。九、板书设计登岳阳楼杜甫大、小——景、事、情小:登临之事——知人论世身世之痛——置身诗境大:洞庭之景——缘景明情之自己家国之忧——缘景明情之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